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掤勁生,功上身" 三招教你習掤勁

  • 由 太極療 發表于 武術
  • 2021-05-08
簡介以上三法,法雖簡而效宏,練熟後自然可易變出多種變化,但要注意順其自然,千萬不要把感悟放在所謂的氣上,亦不要意念過重,所謂“勿忘勿助”,重點要放在體悟上,即悉心感悟周身勁意的整體縮合與膨脹的微妙變化,呼吸自然而為,很快便能自然過渡到逆腹式呼吸

掤勁怎麼練

“掤勁”的訓練,是太極拳修煉的關鍵,所以,前人有“練拳容易,找勁難”之說。找勁雖說難,然難亦不難,俗話說“大道至簡至易”,越是初級的東西越是真實的,越能練出高階的功夫。因此,王薌齋先生也就有了“跌世蒼桑方覺曉,掉過頭來學當初”的慨悟,要求拳者“拳拳服膺”。所謂“服膺”,也就是牢牢記在心裡,與太極拳論“在內不在外”乃是一理。

太極拳唯求心態中正平和,不急不躁,靜如山嶽,動若雷霆。拳者若要求得拳學真諦,首先要明理;其次要有科學正確的方法。最關鍵的,還是要躬身實踐,悉心體悟,若離此,將終無所成。練太極拳若能“掤勁”上身,什麼黏粘連隨、聽勁、化勁、放勁則易如反掌,而後自能漸階神明,難亦不難。

“掤勁”訓練,必須正確掌握太極拳的基本要領,即必須做到“骨撐、筋伸、肉鬆、勁縮、意張、氣順、神舒”。更要做到頭領足蹬臂懸撐,松肩肘沉必起胸(含胸拔背),井(肩井穴)塌膝頂尾閭中,坐胯縮肛踝自擰,襠圓胯縮臀內裹,氣勢擰拔合神形,神意合一“掤勁”成。

練太極拳只要“掤勁”不丟就是太極真功。神形合一自能一氣貫穿,周身一家;雙臂撐合自能感悟胸中腰間開合;縮胯起胸自感丹田力足,內氣鼓盪;頭領足蹬神意自行,身拔勁沉腳下自生其根。

“掤勁”訓練的關鍵處全在“開肩”,肩不開則勁不撐,不撐勁亦不“掤”,所以說,撐即是“掤”,“掤”亦是撐。“掤勁”開肩為要。欲求“掤勁”雙臂松要撐,圓要沉,松撐圓沉自為“弓”,也可以說“擁勁”備而“五弓”成,“五弓”成則拳藝精。

所以說,肩不開永不為“弓”,肩開“弓”自成,惟“弓”成才能勁整,彈、抖、震、顫,靈機一動勁如箭。凡習太極拳者,只要掌握了拳中要求的“掤勁”,什麼“驚炸力、爆炸力、寸勁、機(激)靈勁、混元勁、渾圓勁”等等,一點即悟。太極拳只有真正的“掤勁”上身,才能剛柔瞬變,虛實不定,因敵而變,遇隙而發,不發而發。

太極拳“掤勁”得,功乃成。“掤勁”並不玄虛,也不神秘,訓練更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太極拳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能訓練出拳中所要求的“掤勁”來,只是有些動作姿勢掌握起來快點,有些動作掌握慢點而已。太極拳雖融樁於拳,一式一樁,卻連綿不斷,迴圈無端,所謂“太極無定式”。

太極拳練拳“招招不用,卻又招招在用”,所謂“練拳無人似有人”。為使初學太極拳的朋友儘快人門並求得真功、真技,筆者不揣冒昧,依具本人多年躬身探研之體悟,下面將實踐中歸納的“掤勁”簡易實用訓練三法簡而述之,以饗太極同好並與之共研。

第一、撐抱力訓練

樁法以混元樁為主,亦可自變。雙臂撐圓、松沉內抱。主要訓練雙臂的外撐內抱之力,臂要有懸垂灌鉛之感,全身勁意膨脹,即要有內意的鼓盪與開合。

第二、提插力訓練

樁法以弓步樁為主,成熟後亦可自變。雙臂松垂提抱,沉肩提肘,指勁下插,形如抱物提物狀,抱物沉勁,插勁提物。透過雙臂上下左右內外的微動,體悟內在勁意的爭合和提插之力感。

第三、推託力訓練

樁法以馬步樁為主,亦可弓步或坐步。雙臂圓撐過頂,掌心向上,松肩託掌,撐臂開胸,俗稱力託千斤,抑或稱霸王舉鼎。此法易於松肩、張肋、拔脊,對日後發力訓練亦有較好輔助作用。亦可雙臂圓撐,掌心相對,由腹前托起平撐,待掌心向上齊胸時,慢慢翻轉掌心,向內向下向外,圓撐前推,掌指相對,撐意脹滿,再雙掌外化,撐臂下按,回腹前還原往復。

以上三法,法雖簡而效宏,練熟後自然可易變出多種變化,但要注意順其自然,千萬不要把感悟放在所謂的氣上,亦不要意念過重,所謂“勿忘勿助”,重點要放在體悟上,即悉心感悟周身勁意的整體縮合與膨脹的微妙變化,呼吸自然而為,很快便能自然過渡到逆腹式呼吸,透過腹腔壓力的變化,自感內氣鼓盪開合之意境,所謂“不氣而氣,不力而力”,久之妙境自知,拳中要求的“掤勁”自成,拳者亦可自然步人太極拳真功妙境的神聖殿堂。

瞭解更多:

糖尿病運動,為何首選太極拳?簡析太極拳的特點,糖友速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