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 由 李秋言 發表于 足球
  • 2022-06-04
簡介【完整無刪減】王陽明全集原著正版無刪減 傳習錄全集 傳習錄註疏中華書局檢視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就是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可能會做不到,但是不是說我們不知道,也不是說,知道了這些,我們就不去做了

知行脫節是什麼意思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明武宗正德三年即1508年,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在貴陽的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說法,當然,所謂的“知行不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知者,主要指的是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者,主要指的是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所以,知行之間主要指的就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之間的關係,當然,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之間的關係。

縱觀分析,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其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為一,不可分割,“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即如現在,道德教育在某方面的知行脫節以及“知而不行”就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咎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要積極的。

須知,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而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此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既然知道那就必然要表現出來,否則就不能算知,道德的認識和意識必然會表現出道德行為,如果不行動,再有真知也是枉然。

王陽明也說過:“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這在當時顯然是很深刻的,即使到了現在,所表現出來的也是真實而又切合實際情況的。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其二、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封建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封建道德規範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王陽明此一說與朱熹的思想是對立的,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知先行後”,將知行分為兩截,認為必先了解知然後才能實踐行。但是,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正是為了救朱學之偏。這一學說深化了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的關係,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後行的弊病,但是同時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說中的知識論成分。王守仁的觀點雖然有利於道德修養,但忽略了客觀知識的學習,這就造就了以後的王學弟子任性廢學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歸於王學的弊端。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公司所在的企業文化標註的就是“真實做事,誠實待人,深明事理,知行合一”,這一點恰恰指的就是王陽明所提出的觀點,他告訴我們,所有的成功都來自行動,只有行動才能夠改變自己,我始終相信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它一直在變。”看似無解的一句話其實卻蘊含著事情的本質和真言。

世事紛紜,生活多變,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到這樣的呢?怎樣才能改變自身周圍的環境呢?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周邊人的實際,總結這麼幾條,希望能夠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1、堅持鍛鍊增強身體機能

鍛鍊很能表現一個人的意志和堅強,當然,這個不見得非得去什麼健身房之類的地方,我個人認為,每週能夠堅持每天早晨早起晨跑的,都是不是一般的人,不要說每天都這樣,一週有一般的時間都行。

鍛鍊的方式有很多種,可是,跑步無疑是最簡單也最見成效的一種,一開始可以慢慢的,時間長了可以加快速度更可以加長距離,總之,要設立目標,不必追求速度,慢跑即可,隨著時間推移,就會發現,即使跑上十公里也不是什麼難事。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2、用心閱讀提升自身素質

讀書是最能提升一個人整體素質的路徑,不見得學歷高,名校畢業的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閱讀也不需要這些,認字就行,但前提是你能夠養成堅持每天閱讀的習慣。

依自已所好,讀自己喜歡的書,放在床頭,桌邊,隨手自己能摸到的地方,閒暇的時候就翻看幾頁,長久積累,也是不錯的成就,隨著時間推移,你就會發現,這樣子做的話,不但可以促進睡眠的質量,還能在今後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閱歷,這樣也不至於在朋友們聊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去接話題,也不再是沒有話可說的尷尬境界。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3、掌握幸福擺脫他人掣肘

人生之路還是要自己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這話不是發牢騷,不是對什麼不滿,而是實實在在的表現,路是要自己走的,時間一長,人際會變,感情會散。

路在自己的腳下才是踏實的,自己的路自己做,無人可以替代,自己的幸福自己把握,指靠別人還是免談吧,自給自足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我充實才不會疑心亂想。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4、沉穩有度力爭執行到位

做任何事情,都要穩重,而不是急於下結語做定論,面對人和事也不要過於隨意地表露自己的情緒。冷靜,是第一要素,事情再急,既然發生了,急也沒有用,穩定心神,思慮清楚,解決問題是為第一要義。

唯有冷靜,才能靜下心來,沉思靜想,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做不到怎麼辦?那就強制性地裝,可著勁的讓自己靜下來,直到能夠達成最佳狀態為止。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5、及時止損避免損失過大

一直以來,關於感情方面,有個朋友說的很對,不要在你不愛的或是不愛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不要在你不喜歡且有毫無好處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工作或生活當中,或遇到很多事情,但是當你發現不對的時候,一定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及時停止付出或後續實施,唯有這樣,才能減少損失,才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經歷、金錢,才能盡最大可能地保留自有的實力。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6、勿作比較但需取長補短

“一輩子都要和別人比較是人生悲劇的源頭。”

不要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較;可以去羨慕別人,不要去嫉妒別人,我們遇到的每個人,要去發現別人的優點,然後去學習,看到別人的缺點,要聯想到自己,在自身避免。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7、但有愛好方能展現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唱歌、跳舞、音樂、書畫、籃球、讀書等等,只因為這些能夠在你遇到挫折或是不解的時候能夠轉移注意力,改變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在高興的時候更加地放飛自我,同時在朋友面前也是有個表現自己的長處。

譬如筆者,酷愛讀書,亦喜藏書,即如今年這般狀態,尚在業餘之際藏書200餘冊,雖說不多但也足夠讓自己感到滿足,充實了自己,也懂得了生活中的其他樂趣。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8、收入多番增長財務資本

工作,是每個人的生活之本,也是在社會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擴大收益,就要懂得分欄而收的道理。

“挑水的同時不要忘記挖井”,這樣既可以增加收入,也避免失去不必要的東西,尤其是現今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任何職業都不能是以前的那種“鐵飯碗”,再厲害的位置,如果缺少一定能力,還是不能勝任,一旦某一天失去了工作,那麼,你還是會慶幸還有另一份收入在維持著生計。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9、控制情緒懂得自我控制

任何時候都要會掌控自己情緒,憤怒只會使問題擴大化而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冷靜是為唯一,不要放縱,不要失控,不管何時適度最好。

一如《論語八佾》關雎中所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把控住自己情緒了,什麼事情都會得到妥善的解決和處理。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讓多少人得到了收穫

【完整無刪減】王陽明全集原著正版無刪減 傳習錄全集 傳習錄註疏中華書局

檢視

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

就是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可能會做不到,但是不是說我們不知道,也不是說,知道了這些,我們就不去做了。

所有的行為不去付諸行動,再美好,再完美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只想穩穩妥妥地坐享其成,顯然是思維的僵化,要有所成就,就要敢於面對所需要面對的困難和問題,有想法,有拼勁,但是就是不付出實際行動,那麼,一切都是枉然,說再多也不過是一句徒勞無功的言語罷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