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心率快慢與壽命長短有關,心率多少的人最長壽?醫生告訴你答案

  • 由 NANA談健康 發表于 綜合
  • 2022-02-02
簡介一般來說,專業運動員或長期進行體力勞動的人心率常會低於60次分鐘,但如果平時很少運動的情況下,心率總是低於50次分鐘,並且伴隨疲勞、頭暈、胸悶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這種情況很可能引起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安靜脈搏70正常嗎

表哥上個月買了一款手環,平時沒事就愛用手環測自己的心率,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竟然才發現自己的心率竟然飆到110了,坐他旁邊的妹妹看到後表現出一副很震驚的樣子,嘴裡還嚷嚷著:“你幹嘛了,心率這麼高?小心得高血壓……”

達到3個標準,說明你很長壽

心率和壽命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除此之外,握力、肺活量也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這三者之間與壽命存在著以下關係:

心率慢的人更長壽:

相比起心率快的人而言,

心率慢的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

,死亡率也更低,因而更加長壽。

心率快慢與壽命長短有關,心率多少的人最長壽?醫生告訴你答案

有研究資料指出,

靜息心率超過80次/分鐘的男性,活到85歲的人數比靜息心率小於60次/分鐘的男性人數少50%。

專家表示,在靜息的狀態下,

心率維持在55至60次/分鐘的人最長壽。

握力大的人更長壽: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經過研究發現,握力不僅能反映肌肉力量,也跟心臟功能存在密切關聯,握力大的人比握力小的人更長壽,

握力的下降預兆著心臟病、中風等疾病出現的風險增大

,壽命也可能因此縮短。

肺活量大的人更長壽: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專家指出,肺活量的大小與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各系統機能密切聯絡,其能預測人的壽命長短。

一般來說,肺活量大的人,新陳代謝能力強,各系統的機能也更強,因而更加長壽,許多長壽老人的肺活量較年輕時並無明顯下降。

多項研究指出,心率越快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大,在安靜的狀態下,

心率在60至90次/分鐘屬於正常範圍

,最理想的心率則為70次/分鐘,不過,心率也因年齡、性別等因素各異而有所不同。計算心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心率快慢與壽命長短有關,心率多少的人最長壽?醫生告訴你答案

通用性心率計算方式:

男性最大心率=210-年齡/2-(0.11*公斤體重)-4,女性最大心率=210-年齡/2-(0.11*公斤體重)

保留心率計算方式:

最大心率=220-年齡,保留心率=(最大心率-最低心率)

,最低心率則為早上靜止狀態下測量的心率值;

最簡單的心率計算方式:最大心率=220-年齡,

女性的最大心率則在該方式計算出來的數值上加上4

透過公式,可以計算出自己的心率值,在一定範圍內,心率越慢越長壽,但這並非意味著心率越慢越好,無論心率過快還是過慢,都會帶來一定的危害。

心率太快或太慢,身體可能會出現問題

臨床上,正常的心率範圍為60至100次/分鐘,

超過100次/分鐘屬於心率過快

,低於60次/分鐘則屬於心率過緩,長期處於過快或過緩心率的狀態下,死亡率都會增加。

一般來說,專業運動員或長期進行體力勞動的人心率常會低於60次/分鐘,但如果平時很少運動的情況下,心率總是低於50次/分鐘,並且伴隨疲勞、頭暈、胸悶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這種情況很可能引起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心率快慢與壽命長短有關,心率多少的人最長壽?醫生告訴你答案

心率過快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損害冠狀動脈,甚至引起急性心梗或心肌缺血,導致壽命縮短。

不過,運動、抽菸、喝咖啡、妊娠等因素可能導致心率加快,這些生理性心率過快會自行消失,但如果是長期心率過快,則應及時就醫。

不想心率過快,有何秘訣?不妨嘗試以下幾點小技巧,讓心率慢下來。

教你3個方法,讓心率慢下來

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心率:

適當運動:

運動員的心率比普通人的心率都要慢一些,這是因為運動能夠使心臟功能得到鍛鍊,從而穩定心率,因此,要想讓心率慢下來,堅持運動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跑步、爬山等有氧運動是最佳選擇。

控制飲食:

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避免大魚大肉、

少喝濃茶和咖啡

,能夠有效減緩心率,此外,酗酒、抽菸會使心率加快,要想控制心率,一定要

戒酒戒菸

心率快慢與壽命長短有關,心率多少的人最長壽?醫生告訴你答案

謹遵醫囑:

不少人擔心自己心率太快,於是胡亂尋醫問藥,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當發現心率不正常時,一定要到醫院檢查,如果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應謹遵醫囑,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此外,保持心情愉快、擁有樂觀的心態,也是讓心率慢下來的關鍵。與其時刻關注心率值,不如從日常生活做起,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擁有健康的心率值。#謠零零計劃##2021春節醫路守護##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心跳有個「安全範圍」!心臟專家劃出3條不能跨過的“紅線”》。生命時報。2020-12-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