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揭秘︱70年首次完整重現,天壇內壇格局如何“復原”?

  • 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29
簡介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今日(9月24日)完工,圜丘壇四座天門均恢復古貌,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北京天壇現狀如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今日(9月24日)完工,圜丘壇四座天門均恢復古貌,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記者在現場看到,泰元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紅牆綠瓦,三孔拱券內朱門熠熠,門上整齊排列著金色門釘,大門東側上方石額鐫刻有滿漢文字“泰元門”。

自2009年天壇內壇牆及壇門修繕整體工程立項,到今年內壇重現完整格局,已歷時十年之久。天壇古建修繕曾遇到哪些困難,“歸還”完整天壇進度如何?記者採訪天壇公園工程科工作人員陳洪磊及園方相關負責人,揭秘天壇內壇格局“復原”歷程。

修繕泰元門:曾封閉改為民居,現“修舊如故”

此次修繕完工的泰元門,為內壇四門之一。據園方介紹,在明朝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行經泰元門祭天祈雨。明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進入民國以後,天壇壇域屢遭侵蝕佔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泰元門封閉改造成為民居。

隨著北京市中軸線整體申遺工作啟動,泰元門住戶搬遷騰退和文物保護修繕工作也被納入重點任務。2018年8月,天壇園內住戶騰退簽約順利完成。2019年6月,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啟動。

記者從泰元門修繕前的照片上看到,泰元門三個券洞內曾有多家住戶,壇門券洞內原地面被水泥覆蓋,券洞兩側被磚牆封堵,門扇被包砌在牆體內、糟朽嚴重,門釘也全部缺損。

揭秘︱70年首次完整重現,天壇內壇格局如何“復原”?

泰元門修繕前(東面)。天壇公園供圖

“施工前,這裡琉璃瓦釉面風化脫落,瓦件、脊獸件破損缺失較嚴重。瓦面上長有粗大的樹木,造成瓦面破損嚴重,樹木根系更已深入壇門建築主體,威脅建築結構安全。泰元門古建外牆三面被臨時建築遮擋,西側可見的部位牆面表皮脫落嚴重。”陳洪磊告訴記者。

為儲存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公園按照“修舊如故”的修繕原則,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保留現有的建築材料,按原規制、原材料、原工藝做法進行施工。修繕工程主要包括挑頂修繕、恢復琉璃瓦件屋面、牆體重抹靠骨灰、修整大門、補配門釘、重做地仗油飾等,歷時約3個月最終完成。

揭秘︱70年首次完整重現,天壇內壇格局如何“復原”?

泰元門修繕前,門釘全部缺損,修繕工程補配了全部門釘。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此外,鑑於泰元門彩畫的保護價值突出、彩畫工藝的特殊性,本次施工對彩畫進行了現狀保護,並設定了防護網。

“古建彩畫通常的做法是在地仗上進行,但我們發現泰元門是在簷頭直接做的彩畫,當時請專家進行了論證,認為目前的施工做法無法很好地恢復它的歷史原貌。”陳洪磊說,因此,後期將進行專項彩畫研究,以確保此處的彩畫遺存得到科學合理保護。

揭秘︱70年首次完整重現,天壇內壇格局如何“復原”?

修繕後的泰元門。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重現內壇格局:騰退房屋超700平方米

明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壇建成時,設四座天門,即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和成貞門,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壇門中間一字“元、亨、利、貞”取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辭,其意象徵大自然春夏秋冬週而復始、天地萬物生生不息。

“古人從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中體會天體的運動變化,並透過壇廟建築和祭祀,表達順應天時和感恩祈福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泰元門修繕完成後,圜丘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天門恢復古貌,圜丘壇重現昔日格局,內壇格局也得以完整,這對天壇恢復其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揭秘︱70年首次完整重現,天壇內壇格局如何“復原”?

由於泰元門彩畫的保護價值突出、彩畫工藝的特殊性,本次施工對彩畫進行了現狀保護。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陳洪磊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天壇內壇牆和壇門修繕的整體工程就已立項開始做前期工作,隨後逐年分批次地進行修繕。

2017年年底,天壇公園啟動了內壇騰退工作,共涉及位於天壇核心遊覽區內的20戶住戶,包括西南側原北京市園林機械廠15戶、東南側泰元門2戶及北側辦公區3戶,騰退住戶房屋總建築面積715。04平方米。

位於天壇公園西南角的機械廠區域,包含壇牆、廣利門和輿路等天壇歷史遺產本體,經過搬遷騰退和修繕整治恢復了歷史風貌,已於今年6月8日正式接待遊客,新開放景區面積達3。2公頃。

“我們向北打通了從廣利門到神樂署的參觀步道,向東打通了從廣利門到泰元門的路線,天壇內壇‘環壇步道’已全部貫通。遊客可以沿步道感受壇牆尺度和內壇格局,從而獲得對天壇完整的認知解讀。”該負責人表示。

揭秘︱70年首次完整重現,天壇內壇格局如何“復原”?

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宣告完工。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歸還”完整天壇:外壇仍大面積被佔,將逐步騰退

記者瞭解到,1998年,天壇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申遺時的承諾,天壇要在2030年前恢復其完整性。30多年來,天壇在恢復完整性上不斷取得進展,但由於歷史原因,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

目前,天壇被佔區域主要集中於三南(西南、南、東南)外壇。被佔區域分佈有大量的遺址遺蹟,包括神樂署、犧牲所、石牌樓、鐘樓、輿路等。這些遺址遺蹟是天壇作為最高等級祭祀壇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壇廟祭祀禮儀的重要歷史素材和物證。

揭秘︱70年首次完整重現,天壇內壇格局如何“復原”?

天壇公園供圖。

“過去在神樂署的南面有犧牲所,為明清兩朝祭祀犧牲之神和豢養犧牲的地方。犧牲所負責飼養的牛羊豬鹿兔等,是用來祭祀天地日月、宗廟社稷的,即所謂大祀、中祀等祭祀活動,建築數量十分巨大,佔地範圍廣,規模最盛時各種房屋達百餘間。”前述負責人介紹,經考證研究,犧牲所原位置在今天西南外壇的天壇西里東區附近。而與現在可見的其他四組建築不同,犧牲所目前僅殘存一段30多米長的南牆。

“從遠期來看,待外佔單位騰退拆除,相關遺址將在現場考古後,根據遺址和歷史資料的完整程度,決定修復還是保護。如具備修復條件,可以申請修復論證,如果修復條件不成熟,則可能開展遺址保護。”這位負責人說。

新京報記者 周依 協作記者 侯少卿

影片製作 郭薇

編輯 白爽 校對 危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