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青島百歲建築,這樣重現“芳華”

  • 由 半島都市報 發表于 棋牌
  • 2022-06-20
簡介姜仁星告訴記者,“我們在對大樓進行修繕保護的過程中,搜尋查閱了大量與青島老建築和城市歷史有關的資料,形成了非常豐富的積累,我們希望能夠將這些史料和實物向社會開放展示,分享我們的經驗,這是我們設立博物館的初衷

防火分割槽隔斷用什麼

半島記者付曉曉(署名除外)

青島百歲建築,這樣重現“芳華”

日前,擁有800多年曆史的法國巴黎聖母院因火災遭到毀壞,給全世界敲響保護歷史建築的警鐘。

談及青島,歷史悠久的德式建築是一個繞不開的標誌。作為城市文脈的一種延續,歷史建築見證了青島的百年滄桑,也提供了認識這座城市的重要維度。而在歷史建築的保護方面,青島也摸索出了一些屬於自己的經驗。

修繕>>最大限度恢復原貌

凡是在風雨滄桑中存留下來的歷史建築,幾乎都要經歷重修。修繕,是保護歷史建築、延長建築壽命的重要課題。尤其是對於損壞明顯的建築,及時、合理的修繕可以使其轉危為安。

位於南海路23號的海濱旅館舊址距今已有百年曆史,被認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初,德國租借膠州灣之後,開闢了奧古斯特-維多利亞灣海濱浴場(1922年命名為“第一海水浴場”),迅速成為遠東地區的著名避暑勝地。1903年,由德國商人和銀行家合資的青島飯店股份協會在此建設了青島第一所度假酒店,即海濱旅館。

過去,海濱旅館一直用作高階酒店,享譽遠東,接待了無數中外旅人。到2002年,已經年久失修的海濱旅館舊址由青島城市建設集團接手,經過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作為總部辦公樓使用。

姜仁星是青島城市建設集團的總工程師,也是這次修繕工作的主持者。據他回憶,在修繕之前,磚木結構的海濱旅館舊址幾乎接近危樓的狀態,一部分木和磚被腐蝕,地板、樓板有多處塌陷,抗震等級也達不到現在應有的標準。“這次修繕保持外觀不變,主要是對內部結構進行加固,對牆面、地面和其他內部設施進行修復,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青島百歲建築,這樣重現“芳華”

青島百歲建築,這樣重現“芳華”

2012年,青島城市建設集團將大樓一層打造為青島印象博物館,對大樓進行了第二次修繕。“這次修繕,內部在儘可能保留原有結構的基礎上,設計成了博物館的佈局。同時,我們對建築外觀也進行了整體修復。”姜仁星告訴記者,為了修復海濱旅館舊址外牆面的紅磚,他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也參考了國內其他類似建築的修復經驗,反覆論證才確定了方案。“原來的紅磚牆面經受了100多年的風吹雨打,已經有些斑駁了。我們追求的效果是既保留原有風貌,又使其煥然一新。”

根據《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文物建築的修繕保護應堅持不改變“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原則。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叫“修舊如舊”,簡而言之,即過去什麼樣、現在修成什麼樣。然而具體到修繕細節,對“舊”的定義不能一概而論。姜仁星認為,修舊如舊並不是指細節上做舊,而是指建築風貌的還原,以適當方式,最大限度地恢復原有風貌。

“比如我們對紅磚外牆面的修復,如果只是刷一層相似顏色的塗料,是不對的,因為原有牆面沒有牆皮和塗層。我們採用的方式是用成分、顏色與原材料相同的材料把被腐蝕的牆面填補、打磨,既不損壞原來牆面,又形成了一層保護殼。它變新了,但這是它100多年前建成時的樣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也是舊的。”

姜仁星說,每個年代、每個地域的建築都有各自的風貌,“我們不是根據一座建築老、舊的程度去判斷它的歷史,而是根據它特有的這種風貌。”

維護>>防火是最關鍵任務

關於海濱旅館舊址的修繕保護,姜仁星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再用100年”。他認為,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在較大規模修繕中打好“底子”,日常維護同等重要。“我們都把它當成家一樣,一方面,它是我們親手整修出來的,一丁點兒磕了碰了也會很心疼,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它作為文物的重要性,對它有敬畏之心。”

坐落在訊號山東南麓的德國總督樓舊址建成於1907年,也是一座跨越百年的歷史建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迎賓館負責修繕與保護工作的王文強告訴記者,迎賓館的狀況一直維持得很好,只在2011年、2013年經歷過兩次修繕。第一次是三樓樓板發生塌陷,換掉5根梁,第二次是樓頂漏雨,換掉三分之二的瓦片。“樓頂一共有將近4萬個瓦片,有28種形制,更換的瓦片全部是按原形制、原材料複製。”

王文強更多的精力用在總督樓的日常維護上,每天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檢修。“我們的博物館向社會開放,每天都會迎來參觀者。它是一個文物建築,我們希望它不發生任何損壞,所以巡視、檢修都要格外細緻。並且,我們也在全樓安裝了無死角電子監控。”

青島百歲建築,這樣重現“芳華”

王文強負責德國總督樓這座文物建築從外到內的修繕保護,他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7年。

在歷史建築保護中,防火是最關鍵的任務,是頭等大事。巴黎聖母院火災,再次為文物古建築安全工作敲響警鐘。事實上,此前國內外也有不少歷史建築遭遇“火之殤”。在歷史長河中倖存下來的建築,在大火面前卻極其脆弱。

很多歷史建築是磚木結構或土木結構,容易燃燒,如果建築群內缺少防火分隔,往往一個菸頭、一個電氣故障,就可能引發火災,甚至導致“火燒連營”。

據王文強介紹,總督樓屬於磚木結構建築,木構件耐火極限較低,而且在過去100多年中長期風化乾裂作用下,更容易被引燃。“還有一個問題是,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電路老化嚴重,容易發生電路短路,也存在很大的火災隱患。”防火大於天,除了與建設、文物、安防等相關部門建立好聯動,總督樓也一再強化自己的安防工作。

今年年初以來,德國總督樓舊址進行了電路改造,所有電器使用新電路,徹底封閉老電路。同時對消防系統進行了升級,合理設定防火分割槽和消防隔斷,改造微型消防站,增設室內消防設施、探測和報警系統,以保證消防通道暢通,提高建築的防火能力。“防患於未然,在防火這件事上,再怎麼小心也不為過。”王文強說。

青島百歲建築,這樣重現“芳華”

青島百歲建築,這樣重現“芳華”

利用>>將歷史建築“活化”

歷史建築作為城市文脈的延續,如何與現代城市融合共生?有一種聲音認為,合理地開發利用,也是保護老建築的方式之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曾下發通知,支援和鼓勵歷史建築的合理利用,在保持歷史建築的外觀、風貌等特徵基礎上,合理利用,豐富業態,活化功能,實現保護與利用的統一,充分發揮歷史建築的文化展示和文化傳承價值。

資料顯示,目前青島認定公佈了文物保護單位515處(國家級18處、省級55處、市級85處、區市級357處)和歷史優秀建築206處。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建築,青島市在不斷加大修繕保護力度的同時,也在探索保護利用的新途徑,讓歷史建築真正“活起來”。

由海濱旅館舊址衍生出的青島印象博物館於2013年正式向社會開放,收藏和展示青島建制以來不同時期的建築文化史料和藏品。姜仁星告訴記者,“我們在對大樓進行修繕保護的過程中,搜尋查閱了大量與青島老建築和城市歷史有關的資料,形成了非常豐富的積累,我們希望能夠將這些史料和實物向社會開放展示,分享我們的經驗,這是我們設立博物館的初衷。”

德國總督樓舊址在過去百年間,功能發生過幾次變化,建成之初作為德國總督官邸,1939年之後以迎賓館的身份為人熟知,1999年起設為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向社會開放。每一次功能轉變都對應一次歷史的轉換,也見證著一個城市的歷史。

歷史建築的“復活”漸成趨勢。2015年,位於八大關內的“公主樓”修葺開放,以童話世界為主題,帶人們穿越回安徒生的故鄉。次年,作為1935年電影《劫後桃花》取景地的“蝴蝶樓”,以電影主題博物館和影后胡蝶個人紀念館的形式對公眾重新開放。同年,位於湖北路的中國首家電影生活館——1907光影俱樂部亮相,此建築原是德國水兵俱樂部舊址,1902年建成,是青島第一個禮堂、電影院,第一個文化綜合體,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院……

“歷史建築的開發利用不同於一般建築,既要考慮到使用,也用考慮到保護。”姜仁星認為,很多歷史建築以博物館、展館、文學館、書房等方式被利用起來,除了在風格上比較貼合,也是因為這些方式對建築有可能造成的損壞程度較輕。“誰使用它,誰才會真正地、時刻地去保護它。而且用老建築去講述青島的故事,去展示一座城市歷史與文化,確實是一種非常契合、恰當的方式。”

規劃>>街區保護更具價值

作為一個老青島,長期從事青島德式建築資料收集和研究的袁賓久對青島的歷史建築有特殊的感情。“這些歷史建築可以說是青島城市建築的精髓,是我們這座城市歷史的見證,如果它們被破壞了或者不存在了,我們就失去了認識歷史的一種憑證。”

袁賓久認為,總體來說,青島在歷史建築保護方面做得還算不錯,很多建築既維持了較好的外在狀態,也發揮了很大的使用價值。“但是也有保護不力、沒有被利用起來的,它們還存在很大被發現、被挖掘的潛力。”而他最關心的是,歷史建築的修繕保護如何實現更規範的管理。

根據藝術性、歷史價值、建築體量等不同因素的綜合判定,歷史建築總會被分出等級,有些被列入文保範圍,有些則不。列入文保範圍的建築,再被分出國家級、省級、市級,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在一些歷史建築上,存在有業主或承租人擅自改建和破壞原狀的情況,尤其是一些商業用房或居民住房,這對歷史建築保護帶來的破壞性是很大的。”袁賓久說。

實際上,《青島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在2012年業已出臺,對歷史建築的認定、保護、利用等皆有相關規定,但是由於很多歷史建築產權複雜,執行起來並非易事。據瞭解,市文物局如果想將一些老建築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需要先向區縣級政府部門徵求意見,但是如果產權人自己不配合,文保工作將會很難開展,而現有法規對此缺乏強制力。

比起單體歷史建築的保護,還有一項更為艱鉅的任務——歷史街區的保護。參與過不少歷史街區規劃論證的姜仁星認為,“街區的保護更加需要整體的規劃和設計,一片區域功能上如何定位,風貌上如何統一,具體怎麼來進行修復或建設,這些都是有挑戰性的難題。但是一旦規劃得好,它對啟用街區發展、展示城市形象、傳承城市文化的推動效果會是非常顯著的。比起一個個單體歷史建築的保護,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有長遠影響和價值。”

保護歷史建築,不僅僅要保護建築本身,更要關注它周邊的物質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街區保護的意義正在於此。“如果一座特別現代化的高樓出現在一片歷史街區,可能會感覺很突兀。即便是新建建築,也應該與其歷史環境相協調。在整體性的風貌呈現中,建築和街區的歷史文化才會更加得以凸顯。”姜仁星說。

事實上,青島市近年來也逐漸意識到街區保護的重要性。在2016年編制的《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2020)》中,明確劃定了28平方公里歷史城區,中山路、魚山、訊號山、八大關、匯泉角等13個歷史文化街區,為歷史遺產保護和城市更新發展提供了法定依據。此舉還有一個意義在於,歷史文化街區內沒有被列入三級文保範圍的歷史建築同樣受政府保護。

特寫>>“較真”二十七年用心呵護一棟樓

王文強可能是最瞭解德國總督樓的人。從1992年至今,他在這裡工作了27年,負責這座文物建築從外到內的修繕保護工作,他知道樓頂有多少片瓦,樓內有多少根梁、多少塊地板,甚至知道有多少個鑰匙孔。總督樓是不少老青島公認的儲存較好的歷史建築,這其中有王文強一份功勞。

從業期間,王文強主持過較大規模的樓頂、樓板、雨棚和花房等修繕工作,除此之外,零散的文物修復幾乎沒有停過。他熱愛也敬畏文物,一心想把樓內樓外大小設施永遠維持在最好狀態。初到總督樓時,他從倉庫裡發現一個德國大鐘,壞掉之後沒人能修,就暫時放了起來。他覺得這既然是文物,放著太可惜了,就搬出來修。“這隻鐘錶的執行原理比較特殊,我研究了好長時間,查閱了無數的資料,也經過了很多次失敗的試驗,最後才確定是重錘質量配比不均無法提供動能所致。然後一點一點地調,調了一個多星期才調好。”如今,這座百年大鐘立在大廳一角,一刻鐘報一次時,20多年時間裡再也沒有壞過。

在工作中,王文強這股子鑽研勁兒一點兒都不曾減退。門、窗、把手、鑰匙、燈……任何損壞都能被他修復好。因為它們都屬於文物,為了原樣複製,他不知要翻閱多少資料,嘗試多少種材料。他技術過硬,態度也“較真”,有一次,他到廠家監製屋頂簷溝上的鋼製鐫花製作,要求刻製圖案必須保持100年前的原樣。廠長說工具有限,用這些工具沒法做到。王文強親自上手,硬是用廠家提供的工具做了一個完美示範,工人們為之折服。

最近,他終於抽出時間來修好了樓內貫通一到四樓、以前用來上下傳送食材的食屜升降機。“這個食屜原本用不上了,不修也沒事,藏在裡面,別人也不知道是什麼。但是我覺得就算不用,它也是這個樓的一部分,一直想把它修好。”他沒有找到足夠的關於食屜的有關資料,只能根據其現有結構去推測它的工作原理。王文強著迷一樣地研究它,經常在黑洞洞的通道里一站好久,摸索一個個零件,觀察、琢磨,好不容易才弄明白,它是用配重來解決升降問題的。他又成功畫出了原理圖,很快就帶人一起把食屜給修好了,總督樓因此又多了一件復原的文物。

“文物修復是個良心活兒,在一些建築細節上,你是否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貌,外行看不出來,但你自己內心是很清楚的,所以必須對自己非常嚴格。”王文強今年58歲,眼看快到退休年齡了,親力親為的同時,也有意識地多向手下幾個年輕人傳授技藝。這座樓,他已經用心呵護了27年,希望有更多人繼續來呵護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