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 由 皎月清風星月 發表于 足球
  • 2021-06-02
簡介清明時期的青團回想網紅桃酥、薩其馬和餑餑的復興,我突然意識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傳統糕點也成為了一種社交貨幣

一斤沙琪瑪大概多少個

中式糕點——曾經無比嫌棄的桃酥,現在竟然排隊買?

在北京,零下十度寒風中還能讓人有動力排隊的食物,我從來沒想過會是:桃酥。

門口的曲折蜿蜒的排隊指引,懸掛的指揮喇叭,“明星產品,稀缺限量供應,桃酥類產品每人限購一斤”的指示牌,放滿“今日售罄”指示牌的櫃檯,都在傳達一家新網紅店的火爆。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以桃酥為主打的網紅糕點店最近開來了北京,價格7元起步,在稻香村制霸的北京連開數家還能持續火爆。即便是晚上八點,依舊需要排上好幾個人才能買到。

沒走進櫃檯,烘焙香氣就已經鑽進了鼻腔。掰開一個新鮮出爐的核桃桃酥,餘溫回味的同時還酥掉渣,咀嚼中堅果香氣和油脂香氣混合 —— 等等,這不是我小時候對於桃酥的記憶!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從味道的升級、到現場排隊的盛況,到社交平臺鋪天蓋地的探店、測評,這口網紅桃酥顛覆了我從小對傳統糕點的認知。

我們小時候並不感興趣的傳統糕點,是如何一步步翻紅的?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記憶裡,桃酥是大人的食物。孩子的世界有無數的蛋糕、餅乾,心裡從來就沒有過它的位置。

那時桃酥一般出沒在街邊或者菜市場裡的老式雜牌蛋糕房,招牌多半都是接地氣的名字,諸如:香甜蛋糕房,美味蛋糕屋。

推進門,完全沒有當下面包店的明亮裝潢,但略帶昏暗的房間裡傳來的香味,卻對小孩子有足夠的吸引力。每次沐浴在香甜的空氣裡,總是忍不住深吸幾口。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老式蛋糕房都有著類似的門面

當時的蛋糕店還提供代加工服務,帶上自家的雞蛋、花生油、麵粉、糖,就可以只收加工費製作原料相對簡單的老式蛋糕和桃酥,在烤箱沒有普及的時代,成為變相的“家庭烘焙”。

每到週末,家裡需要採購的時候,我媽就帶著我去菜市場門口的蛋糕房,買點老式蛋糕,給我買一個奶油蛋糕,再買上一兩斤桃酥。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各種老式蛋糕,都是按斤稱

我姥爺最愛桃酥。每次去他家,他都會拿出櫃子上的鐵皮盒子,裡面永遠只有桃酥。因為一次買太多,記憶中的桃酥總有一種不新鮮的哈喇味,讓我更加對它提不起興趣。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一次性買很多桃酥,是老一輩的習慣

工作後,給姥爺買桃酥的任務交到了我的肩上。網上定期下單,即便跟家人相隔千里,也能把桃酥定期送到,大品牌的加工雖然乾淨衛生,卻也總少了點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如今的桃酥和記憶中的味道也不太一樣

那家開來北京的桃酥店的出現,算是桃酥歷史性的一次逆襲了。網路社交平臺的傳播造勢,愣是把桃酥塑造成了國潮網紅。

白天排起的長隊,讓路人都忍不住嘀咕一聲“什麼在排隊啊,這麼多人”,隨後自己加入隊尾,從眾的消費心理刺激,讓很多人有了重新購買桃酥的慾望。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瀘溪村總是排著長隊

配方改良精進後,用上現代的烘焙原料,桃酥味道也更符合當下的口味習慣,沒有過分甜膩,滿口酥香。

因為每家店都是新鮮製作,桃酥在最佳賞味期內就拿到手。靠近店視窗傳來的香味,一秒就把人拉回了小時候。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新鮮製作的桃酥

人都是有味覺記憶的,小時候接觸的味道,總會在成為大人的某一天,突然想重新品味,桃酥就是這樣。拿著桃酥,我想起了姥爺的鐵皮罐子,當我成為大人,好像也重新愛上了大人的食物——桃酥。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除了桃酥,沙琪瑪也是我們小時候常接觸的糕點。對於沙琪瑪的走勢,大概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

小時候超市裡的沙琪瑪常年買一贈一,口味甜膩,糖漿黏牙。但在當時甜味卻正中下懷,放在書包裡揣一袋上學,一個課間的空隙就能被瓜分完。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黏牙是沙琪瑪最大的特點

再長大一點對甜食的熱情減退,有更多高質量的零食點心進入我們的生活,沙琪瑪也逐漸被淡忘。

等沙琪瑪再出現在大眾視線裡,已經脫離了超市,成為一種地域旅行打卡的特產。

重新迴歸的沙琪瑪找回了它原本的滿語名字:薩其馬,音譯自滿語(sacima)。雞蛋、油脂混合麵粉,揉搓成團以條狀炸熟,再用糖混合成塊,鬆軟中泛著清香的雞蛋香氣和濃郁的油脂香氣。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燕京歲時記》中寫道:“薩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麵為之,形狀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作為滿族的特色,薩其馬曾隨清王朝的建立進入北京,從民族小吃一路走向豪華版宮廷點心。在聚集廚藝高手的御膳房裡,薩其馬不斷修煉,加以瓜子、葡萄乾、山楂糕,在造型和原料上做了全面的升級。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加了葡萄乾的升級版薩其馬

“狗奶子糖纏”,就是薩其馬曾在清宮的別稱。關於這種小眾的名字的解釋,出現了北京一家致力於復興傳統宮廷糕點的餑餑鋪點評留言中。

點評裡,食客自發分享“狗奶子,其實為枸奶子,它是東北的一種野生漿果,過去曾是薩其馬的原料。”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枸奶子

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知的食客,也依賴於餑餑鋪復興後在食客中的定位。由出生自御膳世家的王希富老先生,方子還原宮廷配方,從裝修到餐具都透露著濃濃古風。

還有孫尼額芬白糕、芸豆卷、七星點子一眾名字聽起來就自帶光環的點心,隨便就可以讓食客體驗一場糕點穿越之旅。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富華齋的糕點

但在一眾點心中,瀕臨失傳的清醬肉餑餑還是顯得獨樹一幟。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清醬肉是中國三大名肉,也被叫做京式火腿,香氣濃郁,清口不油膩。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中也曾讚歎:有些北方人見了火腿就發怵,總覺得沒有清醬肉爽口。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清醬肉一般是臘月醃製,講究“醃七醬八”,鹽醃製七天、浸入醬油中再八天,一直風乾到次年春天。傳說慈禧太后也是清醬肉熬冬瓜的擁躉。

清醬肉餑餑也成為富華齋的季節限定,一期一會,將時令、節氣等與食物結合起來,讓大家拾起遺忘在歷史中的文化記憶。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如今做清醬肉的人越來越少了

反觀大多數記憶中的傳統中式糕點,大多是連鎖店售賣,工廠化產出,包裝形象不足,以至於價格偏低,一直被當作一種廉價產品。

其實各地都不缺少特色糕點,福建的喜餅、廣州的杏仁餅、雲南的雲腿月餅、江蘇的八珍糕,各地都能挑出頭牌。按照時令,清明節的青團、七夕的巧果、重陽節的重陽糕,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時令氛圍,但是卻都沒有發揮中式糕點最大的魅力。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清明時期的青團

回想網紅桃酥、薩其馬和餑餑的復興,我突然意識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傳統糕點也成為了一種社交貨幣?

小時候不愛吃的桃酥沙琪瑪,怎麼網紅了!

人群的轉變,國潮興起,z世代的文化認同,讓越來越多人嚮往迴歸傳統文化。工藝的精進,社交平臺的傳播,也讓更多傳統糕點回歸我們的視線。

讓傳統糕點翻紅的,既是你我的口口相傳,又是當下這個時代的助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