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 由 吳江通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15
簡介剪蓮心需要技巧,橢圓形的蓮子,先是減去兩個頭,然後中間剩一圈蓮子殼剖開,用剪刀口一卷,蓮子殼才完全下來

鰟鮍的拼音怎麼讀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蓮子

一張竹笪,內建若干容器。一為放置帶殼的蓮子或是雞頭,一為放置去殼後的“肉”,一把特製的剪子。這便是“剪”生活的完全配置。一個婦人,一把小凳,認真專注地剪著。這樣的細節,如今彷彿是同裡區別於其他江南古鎮的特色表演,其實倒推若干年,這是同里人家的尋常生活場景。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剝雞頭米

同裡的前身,被描繪成富有者逃避兵荒馬亂尋得的世外桃源。當年“地主”成份的人確實不少,但同裡卻沒有驕奢淫逸的暴發戶氣質。相反,節儉節約勤勞才是同里人的“特色”。即便走出同裡,依舊走不出這種地域特色。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自幼生活在小鎮上。雖然多數家庭都是雙職工,都有固定的工資,但都會找些外加工的活來貼補家用。最普遍的就是剪蓮心和雞頭米了。相當於來料加工,賺取一點加工費。發貨的地點設在陸家埭街委會。一旦有貨,通知各個街道的小組長,資訊很快就傳到每家每戶了。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小鎮自有一套完整的資訊傳播網路,也同樣高效及時。每家每戶都有一本類似糧油供應卡的小本,記錄什麼時候領料,領了多少斤。沒有特殊的規定,根據能力領取。因為加工活是定時的,誰也不敢貿然多領,每家每戶對自己的速度瞭如指掌,所以不必設定上限。萬一有特殊情況,就分給鄰居幫忙一起分擔。簡單的時間約定就是一紙承諾函,誰都不會觸碰底線。況且都是本地居民,領料時也不需要迦納任何定金押金之類的。那個時候的人沒有相互的設防,也就真沒有信任危機。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剪 蓮 心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夏天時吃的蓮蓬,剝出來的蓮子有一層青翠欲滴的粗殼,蓮子是潔白的,兩瓣合在一起,稍稍一剝,裡面有個同樣青翠的蓮心,一切都嬌嫩得很。需要加工的蓮子完全不是夏天的模樣:那層青翠欲滴的粗殼已然變成了一層鐵灰色的硬殼,表面異常光滑,一般的剪子根本無從下口。需要用特殊的剪刀,俗語叫做桑剪(始終不得其意,湊著讀音勉強寫來)造型類似於老虎鉗,有刃,刃口又短又鋒利,刃的兩半特別厚實,呈半橢圓形,合起來時像鰟鮍魚。兩個柄也是又厚實又長,這樣的剪刀才使得上力。剪蓮心需要技巧,橢圓形的蓮子,先是減去兩個頭,然後中間剩一圈蓮子殼剖開,用剪刀口一卷,蓮子殼才完全下來。出殼的蓮子有一層肉紅色的面板。合在一起的兩瓣用手同樣也是剝不開的,還得用剪刀剪開,但較先前剪殼要省力得多,這個過程叫做“開片”。一半是白肉,已然達到加工終點;一半是帶著蓮子心的,還得繼續加工。得將蓮子心完整地挑出來才算結束。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挑蓮心

剪蓮子殼難度最大,整個步驟中的核心,既需要力氣又需要技巧。貌似簡單的動作,唯有自己操刀上陣才發現什麼叫眼高手低。用力過猛,蓮子被連殼帶肉被剪碎了。用力過小,剪刀從光滑的蓮子殼上劃過。蓮子殼硬得像鐵皮似的,尤其是最後一道工序—將剩的一圈蓮子殼卷下時,稍有不慎就會劃破手指。一個常剪蓮子的人的手都是傷痕累累的,剪時通常會纏膠布。剪殼,唯有經驗者才能遊刃有餘,操刀的一看便知是家裡的主力軍。他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剪”的速度。“開片”,則要省事好多,蓮子兩瓣中間有一條合縫,只要照著這縫下去,很容易就能剪開。一般是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做的。挑心,用個最原始的鐵絲髮卡一撥就下來,沒有技術含量,但最考量一個人的耐心。最後一個步驟是分揀,因為整個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碎屑,挑好的蓮子心裡不容許一點點的碎屑。分類站隊,當白中略帶紅色的蓮子和碧綠的蓮心完全歸置好便是大功告成可以交回發貨處了。整個工作是一條流水線,誰也不能偷懶。家中所有的成員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蓮心殼還是很好的引火的材料,燒煤爐的時候撒一把火會很旺。在那個年代裡,好像樣樣東西都會派上用場。即使是全民投入的一個副業,也不會給環境帶來任何的影響。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蓮 子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剪 雞 頭 米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剪雞頭米

相對於蓮心,剪雞頭米(芡實的俗名)的過程就要輕鬆許多。雞頭,一個個圓滾滾,殼雖厚,但質地比較松,且頭上有個小小的凹槽處,剪刀的刀刃正好從此處下手,剪開還是比較容易的。且剪雞頭只要一道工序,剪開殼,肉出來就完結了。但要求也不低的,要顆顆完整。允許有一定比例的“碎肉”,超過比例就要扣加工費。雞頭米的大小差距很大,大的有黃豆大,小的卻只有赤豆那麼大。運氣好時都是大的完成起來很快,若是小的,那一粒粒地像數珍珠,真也是夠考驗人耐力和定力的。雞頭有大有小,我們小的時候,通常會把大的挑到自己的筐裡,剪起來爽爽的,又很有成就感。很能滿足小孩子的虛榮心。鄰居家有兩個孩子,比我稍大,他們被父母規定了每天需要完成定量的任務。姐弟倆經常上學前去挑好大個的雞頭,這樣一回家就可以上手,早完成早自由。相比他們,我要幸福得多,沒有硬性指標。但是貧窮的年代裡,孩子都早早懂得錢的重要,擔當和參與都很自覺,那是家庭一員的職責。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街上小販販賣雞頭米

當一種手工加工業在某個地方形成規模的展開時,雖然沒有競技比賽,但是總會有高手出現在民間。有剪得特別快的,有會“盲剪”的。我們弄堂裡就有一位老太太,把剪雞頭的竹笪放在床裡側,晚上睡不著,起來靠在床上不用點燈也能剪好多雞頭米(開燈浪費錢)。也算是絕活了。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據說當年這種加工活發往每個小鎮,但只有同里人學會並堅持了下來,最後成為一種頗具地域特色的手工加工。如今這種體制內的加工業消逝了,卻衍生出新的加工業——剝雞頭米;衍生出新的產業鏈——這邊的農戶承包大面積的水塘種植雞頭米。夏末初秋,作為水生植物的雞頭(芡實)的收穫期,交易十分旺盛,甚至要直接和農民預定才有的火爆地步。雞頭果實,橢圓或是錐圓,像石榴般,有層殼包裹,但又有別於石榴,每顆雞頭米有一層殼,在成熟卻未老時,用手剝開,便是一顆顆如珍珠般的雞頭米。此果可是高檔食材,不僅口感Q彈細膩,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未硬化的殼不能用剪刀剪,只能靠指甲剝。時間長了指甲生疼,同里人又“創新”出新的工具———指甲套,在指甲上套上一層金屬材質,這樣就不容易傷到指甲了。因為雞頭是水生植物,殼又微黑,長時間的剝殼,手指被浸泡印染得黢黑粗糙。而脫殼而出的雞頭米卻是晶瑩皙白嬌嫩,直接食用或是和水冰凍冷藏均可。在旅遊業發達的同裡,被作為特色食品倍受遊客的喜愛。當然也是水鄉人家常烹飪的鐘愛。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雞 頭 米

同里人,用自己的勤勞和堅韌撐起了一片天。幸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無需那樣的辛苦;幸而記憶自帶篩選功能,把所有的艱辛都淡化。走過苦和難,回頭看,所有的艱辛都只是歷練而已。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作 者 簡 介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王佩文 一個與文字有緣的人。看書、寫字是一種愛好,可以帶給我快樂,可以讓我觸控到這個世界的多元。現供職於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

本文編輯:徐 劍、吳 英

照片來源:館藏及網路

那些剪蓮心和雞頭的日子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

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

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傳送至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絡方式。

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

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傳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