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 由 解千愁 發表于 棋牌
  • 2021-08-20
簡介齊王要為蘇秦報仇,可一時又抓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泰的頭懸掛在城門之上,並貼出一道榜文稱,蘇秦是個內奸,殺他的人是義士,可前來領賞黃金千兩

二五八萬是罵人嗎

民間流傳的俗語非常多,大多數是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可是有的看起來簡單,卻似是而非,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對於為什麼要這麼說,講不出個準確的由來。當然,這也是通俗文化的奧妙之處了。比如人們常把傻乎乎的人或者是做傻事的人俗稱為“二百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很是奇怪。其實,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還真的可謂版本很多。那麼,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版本一:蘇秦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說客,他身佩六國相印很是威風,但也有許多仇人,後來終於在齊國被刺客殺害了。齊王要為蘇秦報仇,可一時又抓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泰的頭懸掛在城門之上,並貼出一道榜文稱,蘇秦是個內奸,殺他的人是義士,可前來領賞黃金千兩。後來還真就有4個人聲稱是他們殺了蘇秦。齊王說,這可不允許冒充呀,4個人異口同聲說是自己殺的。齊王問,一千兩黃金,你們4人準備怎樣分啊?4人齊聲回答,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喝道,來人啦,把這4個“二百五”拉出去斬了!“二百五”一詞由此流傳了下來。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版本二:從前有個秀才,為了考取功名廢寢忘食地苦讀,可是終生也未考中。到了晚年,老秀才心灰意冷開始淡泊名利,卻喜得貴子,連著添了兩個兒子。秀才回想自己的一生成敗,感慨萬千,於是給兩個兒子分別起名成事和敗事。從此在家閉門教子,日子過得也還其樂融融。一日,秀才吩咐老伴道,我要去集市去一趟,你在家督促兩個兒子寫字,大的要寫300個字,小的要寫200個字。秀才從集市上回來後,詢問二子在家用功情況,老伴回答說,寫是寫了,寫得也不錯,就是數量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人都是“二百五”。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版本三:唐朝時,由於長安府尹的權勢很大,出巡時前呼後擁有好長的一支隊伍。在最前開路的小官吏稱做喝道伍佰,他手裡拿著一根長杆子趕開路人以便開道(後來用鑼)。後來,喝道伍佰增加為兩個人,但長安的老百姓並沒有稱他們為兩個伍佰,卻是把伍佰分開,稱他倆為“二百五”,又因為他們每人手中拿著一想長杆子,所以又稱他們為“二桿子”。於是到了今天,“二百五”和“二稈子”都是傻帽、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還有其它這樣三個版本。其一,古代人用銀子時,500兩為一封,那麼250兩就是“半封”,因為跟“半瘋”諧音,所以人們就把瘋瘋癲癲的人稱做“二百五”了。其二,過去更早一些時代,用的錢是“孔方兄”銅錢,1000文為一吊錢,250文大錢,就是“半吊子”的半吊子,而“半吊子”也正是“二百五”的近義詞了。其三,從前有一個傻瓜,在出賣傳家寶時,明明寶物上寫上“賣金二百五十八兩”,結果被人討價還價,只給了他250兩。於是很多人就笑話他,少要了8兩金子呀,真是個笨蛋“二百五”!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關於一個俗語“二百五”,就有如此眾多的版本,可見民間文學確實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個人認為,其實早期的古籍上並沒有直接出現過“二百五”這個詞語,所以,“二百五”一詞可能是產生於明朝以後或者是清朝。因為直到晚清時才出現在有關書籍上,又因為是一句類似罵人的民間俗語,因此,究竟它的由來哪一個才是正解,就不得而知了。您以為如何呢?

關於俗語“二百五”的由來可謂版本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正解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