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習練太極拳,三角勁你知道嗎?淺談太極拳的三角勁

  • 由 正雷太極書院 發表于 武術
  • 2022-06-14
簡介太極拳身法十要除了提供支撐的功能,做得正確亦可令學員的脊椎垂直,例如虛靈頂勁可將頸椎與胸椎拉直,拔背與裹襠則可將命門往外張開使腰椎與胸椎成一直線

發勁時丹田會膨脹嗎

三角勁這名詞是近代一些內家拳好手的個人體會,發覺用此種形式發勁能夠產生很大的能量。在一些太極拳的公開發表文章都曾看過。要了解三角勁首先要了解外家拳與內家拳發勁的分別。一般外家拳練的是氣力與速度,發勁時是力源至力端的點對點一條直線的攻擊,力量由骨頭傳送。舉一個例子,發拳者前弓後箭站在地上,發力時後腳撐地,這就是力源。力往拳上送,拳頭就是力端。但一些內家拳發勁時會產生幾個勁源分別以三角形向勁端集中發放,是體對點的發勁方法,理論上體對點會打法會比點對點產生更大的能量。不同門派的內家拳都有不同的發勁方法,而且也不是全部用三角形方式發勁,很難一一述明。

太極拳的發勁,氣是要沉在丹田,發勁前的蓄勢是要全身肌膚關節,處處張開,這時的意念不在蓄力,不在提氣,只在透開身體。發勁是就如空氣突然從一個打滿了氣的球上一個缺口衝出,所以發勁有「如泉湧出」之說。在發勁時的一刻,全身都充滿了勁,好像快要爆炸的炸彈一樣,這樣不用氣力的蓄勁反而是令整個身體成為充滿能量的純剛個體。而外家拳發勁則要將氣蓄於胸中,其意在蓄力與提氣。當力量從力源往力端發時,走一條直線,直線兩端是最強的地方,但這種發力方法力不能覆蓋身體其它的部位。只要能夠避開了力端,這種力便會全部落空,相信這是為何武禹襄以「有氣者,無力」來形容此情況的原因。

習練太極拳,三角勁你知道嗎?淺談太極拳的三角勁

松胯

太極拳很著重胯的轉動,因為胯位於人體的中部,胯一動便帶動整個身驅。很多人誤以為將胯隨便一轉便達到要求,但這樣轉動便要用力,便違反了太極拳不用力的原則。所以,在拳譜身法中只有「松胯」一詞而無「轉胯」的說法。

練習松胯是有階段性的,要隨著拳藝的進步,身體能放鬆的情度增加而將難度一點點的提升。初學時為求學生能夠建立中正,便要求在走架時身體不可亂動,意念不可讓身體亂轉,只能將脊椎作為圓心,向左、右平面地轉動。當中正建立好,身體不會亂動,學生便要學兩胯作高低立體的動。兩胯分為前後兩點,加上脊椎,形狀便如骰子的五點。動時中軸只可轉但不能左右移動,左前胯下沉右後胯便升起來,右前胯下降左後胯便升起。胯動時便如在劃一個立體的8字。動時不可用力。只能用下降的重量升起另外一邊胯。當胯練到松空圓活,便可將動胯的機制縮小到脊椎旁邊的肌肉。要左胯沉,放鬆脊椎左面的肌肉,脊椎便會微微螺旋往左下轉而將右胯升起,左右皆如是。練到這階段,尾閭才可隨意升降,兩胯變成尾閭的僕人,受尾閭的指揮。尾閭控制著兩胯,兩胯連線著整個身驅,尾閭一動,全身皆動,到此地步才有一動無有不動之趣。

捨得

「捨得」一詞是佛家用語。字面說得很清楚,人如欲有所得,必先要付出,沒有不勞而獲的。有人花二十元買了一張六合彩票中了幾千萬,這不是垂手可得嗎?絕不!如果不準備輸掉二十元,他不願意花時間跑到投注站,他會中獎嗎?我們廣東話有兩句諺語:「賭就輸實,唔賭就窮實。」不應單以消極方面去理解,這兩句話實在含有禪機。

練一般武術,很多努力的學生都能接近或者超過老師的水平,但是大部份學太極拳的,水平往往跟他們老師相差很遠。做學生的也察覺,無論自己怎樣努力,自己總是追不上老師的進步速度。些問題有很多因素,除了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悟性、學問水平外學生們就是捨不得。太極拳主張不用力,它的理論與練習方法都與我們日常生活背道而馳。太極拳只要求在使用時下不用力,並不要求在日常其它生活也不用力,這情況就像我們電視的麗音裝置,隨時可以轉換語言。要令到大腦能控制自如,在練習太極拳時必須學會將用力的習慣放棄,重新學起,才能建立一個新面貌。很多人在投師學太極拳之前已有很好武術根底,雖然在老師處體會到太極拳不用力的威力,但就是捨不得以前學的用力技巧,學了多年也不見有大進步。這就是「捨不得」的障礙。

習練太極拳,三角勁你知道嗎?淺談太極拳的三角勁

正雷太極書院劉家瑞老師拳照

中定

拳論《打手要言》中說:「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這是必須遵守的身法。在太極拳身法上如能做到八面平均支撐,身體自然飽滿,形成一個圓勢。圓勢是練太極拳基本要求,身法不能混圓,意氣在身體中不能無微不至、內力不能暢順流動、亦不能借用他人之力來還彼之身。以哲學思維去看,當一個圓球四周建立起來中心便自然成立,相反地有中心便有四周。從任何的角度去看圓球,只會見到上下中、左右中、前後中,全部都是含三為一,不能分割的個體。這含三為一正是太極理論的核心,太極就是不停變換的陰陽中,整套拳的變化與使用都離不開這道理,否則不能稱之為太極拳。

在學拳時為了學員容易得到體會,老師往往囑咐學員以脊椎作為身體的中心,行拳走架時以中心發動為主以除去手上用拙力的習慣。為了這個中守得好,更教學員身法十要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胯擴膝…等等。這是輔助學員學會建立支撐八面的身法,當身體八面都平均張開,中便能自行建立。這中心與四周相濟的關係我們常稱之為「守中」。

「守中」並不代表「中定」。守中是中心建立起來後,維持著中心與四周的平衡關係。可是人的脊椎不是一條直杆,由頸椎到尾閭間有不同幅度的起伏,如果不能將脊椎由上至下形成一條垂直線,中心必會偏倚,中便不能穩定,「中定」亦不能成立。太極拳的「陰陽相濟」其實就是槓桿原理的運用。試看各種利用槓桿的器械如天平、起重機械等其中心支點必須垂直,如有偏倚,輕則令準確度有偏差,重則會危害機械的平衡,做成倒塌的危機。這是太極拳運動模式中一個極重要的環節,如有偏差,會影響整體的功能發揮。太極拳身法十要除了提供支撐的功能,做得正確亦可令學員的脊椎垂直,例如虛靈頂勁可將頸椎與胸椎拉直,拔背與裹襠則可將命門往外張開使腰椎與胸椎成一直線。

習練太極拳,三角勁你知道嗎?淺談太極拳的三角勁

正雷太極書院李玉儉老師拳照

在過去學拳與教拳的日子中我發覺大部份學員在「中定」的調節都強差人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頭往前俯。頭只要略偏前或後便會破壞了虛靈頂勁與氣沉丹田的相濟關係,頭偏前會令雙肩發僵,尾閭向後移、偏後則形成挺胸、氣往上升、命門發僵。如果頭部能中正,胸椎放鬆,重量注入尾閭,便會覺得頸椎同時往頭頂上升,這上升下沉之勢會令整個身體透開,意氣才可灌滿全身。「中定」可影響整個太極拳能量系統的運作,一有全有,一無全無。

不中正的頭部除了對太極拳有壞影響,對健康亦有不良副作用。我們頸椎旁邊有大動脈血管,另外在頸椎中間更有椎動脈。椎動脈穿入腦部,在頸椎節第一節近枕骨有一小段迂迴曲折處,只要頸椎偏斜這迂迴的動脈便會受壓變得更曲折,令腦後半部供血不足。年青時,血管彈性好,血管壁沉積物少,不見得有大問題。但現今大部份人須長時間伏案工作或每日多個小時對著計算機熒光屏,多年下來的勞損頸椎或多或少都有點毛病。當年紀越長,血管變得不健康時,椎動脈受到不必要的壓力時,輸送到後腦的血液便會明顯減少。初期人會感到身體容易疲乏,不能長時間閱讀,長期這可能是老人痴呆的成因。

學員做不好虛靈頂勁的主因是生活上養成了頭頸不正的壞習慣,長期的不於正位使人產生了錯覺以為頭頸處於正位上。老師們如能多注意學員「中定」,尤其是他們的頸椎與胸椎的交接間,不煩厭地給學員正確提示,讓壞習慣慢慢改過來,不但可以令其拳藝提升,更可防止老年疾病的發生。

文章來源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