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不得新建500米建築!超高層建築出了什麼問題?

  • 由 數字化建企 發表于 綜合
  • 2022-04-16
簡介資訊科技時代,施工企業已經具備了運營高超的施工技術來建設“高大上”的城市地標的能力,但是更需要完善的管理體系來保障建築的“安全美”

距離高鐵500米能住嗎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訊息,國家發改委日前釋出《關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管理 確保工程安全質量的通知》。其中明確,

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確需建設的,要結合消防等專題論證進行建築方案審查,並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備案;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

一、城市的“向上生長”被按下暫停鍵?

盤點一下政策關鍵資訊:

1、100米以上建築應嚴格執行超抗震設防審批。對100米以上建築應嚴格執行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審批制度,與城市規模、空間尺度相適宜,與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

(影響:審批手續要增多、審批程式要嚴格、建設成本要增加)

2、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確需建設的,要結合消防等專題論證進行建築方案審查,並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備案。

(影響:嚴格限制,並要到住建部備案,估計80層以上的都很少了)

3、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

(影響:以後都不會有500米以上的建築了)

二、為何限高?

先來看一組資料。

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釋出的《2020高層建築年度回顧》顯示,中國150米以上的建築達到2395座,200米以上建築達823座,300米以上達95座,

三項指標均保持全球第一。

不得新建500米建築!超高層建築出了什麼問題?

全球超高層建築各個國家建成總數和高度

(圖表來源: CTBUH)

根據官方描述,嚴禁新建500米以上建築,最重要是為了人民的安全著想。雖然近年來各地方工程安全質量水平不斷提高。

但仍有一些專案管理不嚴,相關管理規定落實不到位,造成工程質量下降、安全隱患增加。

為了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案管理,堅持質量第一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所以不得新建500米以上高層建築。

還記得前些年大力發展高鐵,以一次次提速為里程碑事件,到後面“限速”,我們知道技術的發展足以支援高鐵的提速,但是一味的追求更快,勢必帶來前期建設和後期運維的“成本高企”,除此之外安全的“木桶效應”也在要求我們限速。

同樣,鋼結構、裝配式建造技藝發展,我們的施工能力足以實現“更高、更快”地建大樓,建標誌性建築。但是管理的短板和安全質量的“木桶效應”,需要我們靜下來思考,如何“更好的”進行工程建設?

為此也有專家建議,建設超高層建築前我們要有三問:

1、

區域規劃合不合理?

一個地方或城市修建超高層建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為了地標而地標,還是真正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最佳化區域資源配置。

2、

建設方專案管理能力夠不夠?

這個從官方檔案行文也可以看出一二,針對之前一些粗放式管理帶來的高層建築安全隱患,要求嚴格執行專案管理制度和程式,包括合理建設工期、嚴格工程造價和建設資金管理、專案竣工驗收管理以及檔案管理。

一流的施工團隊+一流的施工技術可以讓一幢建築50天拔地而起,但是要想保證未來70年的安全無隱患,甚至節能環保的投入使用,這50天裡就還需要一流的專案過程管理來保障。

3、

後期運維服務保障能力有沒有?

站在一幢建築的全生命週期來看,不僅需要關注建設前期的設計規劃和建設安全,更應當關注專案交付後期的運維服務保障。

比如今年賽格大樓事件,到了一定年限,建築維護投入就會很大,一系列問題就來了。

同樣,邁阿密海濱公寓大樓倒塌之前,曾經估算需要900萬美元的維修費,僅車庫、入口和游泳池甲板的費用就超過380萬美元。當大樓倒塌時,這項工作還沒有完成。

限制高樓建設,就是從源頭上減少建築產品交付後後續的使用風險。

三、技術打造“高大上”,管理築造“安全美”

空中造樓機、BIM模型、裝配式建築、建造機器人……

從工程多維數字化建模與模擬,到基於工程物聯網的數字工地、工程大資料驅動的智慧決策,乃至自動化、智慧化工程機械,建造技術的前進就好比高鐵的發動機引擎的更新換代,毋庸置疑我們需要關注技術,正是因為這些技術讓我們更快、更高的建築優質建築成為可能。

但是正如官方解釋的限高的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專案管理的能力。

對於施工過程的專案管理的深度,是比建築的高度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資訊科技時代,施工企業已經具備了運營高超的施工技術來建設“高大上”的城市地標的能力,但是更需要完善的管理體系來保障建築的“安全美”。

專案建造,管理先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