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網路新詞知多少,你能讀懂幾個?

  • 由 勞動者2019 發表于 綜合
  • 2021-12-18
簡介但無論什麼字(詞)必須是“音、形、意”三結合,才能成為真正的字(詞),網路新詞基本上是在“意”上做文章,很多新詞的“意”如果不加換意,很難明白在說什麼

上網下筋什麼意思

網路的誕生,實際也誕生了一種語言,人們上網也是讀著一種新的語言。它包括了三個要素:文字、圖片和影片。除了圖片和影片是一種形象語言,能給人們帶來直觀的感覺外,文字語言就必須形和意相結合,才能讀懂,否者的話,只有形而讀不懂意,這個字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也許刻意造字的這個人才能懂。

比如“大蝦”、“大咖”這兩個詞,是高手和有成就的人的意思,原來的“蝦”和“咖”是水中生物和腳的意思,加上個形容詞“大”就賦予了新意。在沒有理解新意的時候,可能會理解為“大蝦米”、“大腳”。而一旦被眾人接受了新意,就變成了高手和大人物的意思了。如果都能理解其意、都被大家接受,隨著“約定俗成”原理,也就成了新詞。

網路新詞知多少,你能讀懂幾個?

這每一個網路新詞,究竟是誰最初“造”出來的,沒人去仔細考證;目前究竟出現了多少這類詞,也沒有具體的考證資料。反正能受到眾人普遍喜歡,這些詞也就基本上固定下來,用與某個領域和事物,被大眾認可成為時尚用語,也就只能當做語言中的一部分了。雖然語言學家們一再呼籲規範用詞,認為網路語言不上大雅之堂,不是正式的“官方用語”,但“民不可為”,只能是大眾喜愛的也才容易傳播,否者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比較流行的新詞,還被收進了《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比如“粉絲”、“雷人”、“山寨”、“任性”、“吐槽”等,特別是“任性”一詞還寫進了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這個詞原意是性格比較執拗,如同人們常形容的“一根筋”,可新意卻是“無法無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半是指有錢人的所作所為。

網路新詞知多少,你能讀懂幾個?

最早造字的人類,是先有音而後有形的,人們總想把說出來的話賦予形象,就造出了字,基本上是一音一形,後來實在造不出新字,就暫時用現成的字代替一個音或意,就成了一形多音或多意了。

網路新詞跟這個情況類似,並非造出了新字,而是其他的字(詞)代替了新的意義,多數以諧音、錯別字來代替為主。這些詞的出現並非什麼壞事,是網路發展的今天必然出現的產物,有些新詞還激活了在字典中沉睡了多年的“死字”,比如“囧”“槑”等網路用語;甚至一些網友新詞,比如“敲黑板”“開腦洞”等詞彙,鮮活而貼切的表達,體現了網友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

但無論什麼字(詞)必須是“音、形、意”三結合,才能成為真正的字(詞),網路新詞基本上是在“意”上做文章,很多新詞的“意”如果不加換意,很難明白在說什麼。比如名詞“小強”這個詞,如果不換成另一個意義,還以為是小孩的名字,可是網路新詞賦予的新意卻是“蟑螂”。無論是“音、形、意”三方面分析,還是從意會方面聯想,這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兩個詞怎麼就能合併成一個詞呢?實在佩服網友們的想象力。還比如把提意見叫“拍磚”,如果不“翻譯”一下,怎麼能聯絡到一起呢?形容一個男生長得難看,被叫做“青蛙”,這詞多少還能捱得著,畢竟青蛙的嘴太大嘛。

網路新詞知多少,你能讀懂幾個?

當然了,網路新詞陳出不窮,太多太多,很多詞只能在一些“圈子”裡能搞懂,形同“黑話”。究竟到現在出現了多少這類新詞,沒有具體的資料統計,反正足夠編出一部《網路新詞詞典》了。總得來說,大多數新詞還是比較健康、適用的,但如果詞義晦澀難辨自然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是被淘汰的物件。估計有三分之一的新詞,如果不加註解和認可,很難讓人懂其“深意”。比如“亂入”、“錦鯉”、“槓精”、“官宣”、“挖墳”、“臺兄”等等,不加以解釋,實在鬧不懂在說什麼?不過有些詞很好理解,比如“草根”、“惡搞”、“泡妞”、“刷屏”等等,這些詞的詞根比與原意有關聯。

網路新詞知多少,你能讀懂幾個?

還有很多新詞不是很健康的,但是也流傳了較久,比較大眾化,也只能認可了。比如利用性別的特徵稱呼女的叫“MM”、稱呼男的叫“GG”等。但有些詞確實永遠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比如稱“世界盃”為“神經病”,雖然用的是諧音,但很不恰當;有的詞把兩字合成了一字,比如“不要”被合成為“表”等,這就沒有必要了,很容易把文字引入歧途;有的是罵人的新詞,比如“我靠”、“屌絲”等。

網路新詞還在不斷湧現,這是一股無法阻擋的潮流和趨勢,敲醒了沉睡了幾千年的古文化,為新時代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們期待著能出現更多簡單、易懂、健康的新詞出現。同時也需要規避一些晦澀、難懂、黃色,甚至是“黑社會語言文字”的新詞出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