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唐詩三百首》系列之一

  • 由 字說心與 發表于 綜合
  • 2021-07-02
簡介)卷五:“鍾(惺)雲:《感遇》詩,正字(陳子昂)氣運蘊含,曲江(張九齡)精神秀出

春蘭秋菊什麼意思造句

《唐詩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感 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詩三百首》系列之一

張九齡雕像

張九齡(公元673-740),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西漢張良之後裔,晉文學家張華的十四世孫。景龍初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得到宰相張說獎拔,拜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再遷中書令,開元盛世的最後名相。(《資治通鑑》卷二一四:“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法,宋璟尚通,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他富有膽識和遠見,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阿附奸讒,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幼年聰慧過人,七歲即能屬文,科舉中又得高第,玄宗為太子時,就對他十分賞識。(《舊唐書》卷九九本傳:“玄宗在東宮,舉天下文藻之士,親加策問,九齡對策高第,遷右拾遺。”)舉止優雅,風度不俗。去世之後,每有宰輔薦士子,玄宗總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其在相位時間不長,但“諤諤有大臣節。當是時,帝在位久,稍怠於政,故九齡議論必極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深得當時及後世的推崇。(《新唐書》卷一二六:“開元后,天下稱曰曲江公而不名雲。”)開元末年,告假南歸。二十八年(公元740),於曲江私第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司徒、荊州大都督,諡號文獻。

初唐的詩壇,承襲齊梁舊習,萎靡之音盛行。陳子昂力主革除尪痺,創作了一組“感遇”詩,“盡削浮靡,一振古雅,唐初自是傑出”。(明·胡應麟《詩藪》)這組詩共三十八首,非作者一時一地所作,可能是後來編纂文集時輯錄到一起的。在張九齡的詩作中,也有《感遇》詩十二首,情況大致與陳子昂的“感遇詩”一樣,後世常把它與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並稱陳張“感遇”詩。這是因為他們都是效仿魏晉時期的文學家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的組詩所作,又各具特色,是開盛唐一代詩風的作品。(《新唐書》卷一二六本傳:“時張說為宰相,親重之,與之通譜系,常曰‘後出詞人之冠也。’”按,《舊唐書》卷九九本傳文字少異。)《唐詩歸》(明·鍾惺、譚元春編篡,中多有二人對唐詩及作者的品評。)卷五:“鍾(惺)雲:《感遇》詩,正字(陳子昂)氣運蘊含,曲江(張九齡)精神秀出;正字深奇,曲江淹密。各有至處,皆出前人之上。”清代施補華《傭說詩》:“唐初五言古,猶沿六朝之習。唯陳子昂、張九齡直接漢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復古之功大矣。” (第三六則)這些評價都指出了張九齡和陳子昂的《感遇》詩,同樣是效仿阮籍(字嗣宗)的《詠懷》詩,但又各具風格,是對初唐綺靡詩風的突破與革命,共同開啟了盛唐詩風。張九齡晚於陳子昂,他的《感遇》詩,上承於陳,下啟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其對盛唐詩風的形成,作用也不可謂不巨。所以清人王士禛說:“奪魏晉之風骨,變梁陳之俳優,陳伯玉(陳子昂字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繼之,太白又繼之。”(《古詩選·凡例》)

《唐詩三百首》系列之一

張九齡畫像

張九齡的《感遇》詩共十二首,這是其中第一首。(《唐文粹》及《唐詩紀事》錄七首,《唐詩品彙》錄九首,明成化九年刊本《曲江集》及《全唐詩》均錄為十二首。)詩大約創作於張九齡罷相後出任荊州長史時期,表達了他雖身遭貶斥,卻願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懷。 詩開頭兩句“蘭葉春葳蕤,桂華秋高皎”,葳蕤,指植物生長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其意象原於楚辭《九歌·禮魂》中的“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義為春蘭秋菊,都是當(dàng)季的芬芳之物,春天以蘭為祠,秋季薦以菊花,四季相繼,芳馨不絕,一直綿延不斷。後世遂常以春蘭秋菊比喻各極一時之盛。舊題顏師古《隋遺錄》中記載一個這樣的傳說:隋煬帝夢見陳後主,得見張麗華,陳叔寶問楊廣:“蕭妃何如此人?”楊廣說:“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唐·石貫《和主司王起》詩:“絳帳青衿同時貴,春蘭秋菊異時榮。”在這裡,詩人用以比喻自然節序,無所謂好與壞,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經歷什麼樣的遭遇,高貴雅潔如蘭桂這樣的植物,就能夠在不同的季節裡煥發出生命最絢爛的光彩。由於其“感遇”詩立意多從楚辭出,所以,清人劉煕載《藝概》二中說:“曲江之《感遇》出於《騷》,射洪(陳子昂)之《感遇》詩出於《莊》,纏綿超曠,各有獨至。”大概因為張九齡是南方人,對於桂樹更為熟識,所以把北方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菊花更為南方秋天的習見植物——桂花。這樣一變,讓人幾乎看不出來引用前人語的痕跡,全然是自己新鮮的創設,由此可見詩人師古而不泥古、隨時可以前人之舊瓶裝上自己所需的新酒。兩句又為全詩確立了主旨,為後面的抒情達意奠定了基礎。

詩接下來的兩句“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是對開頭兩句的解說與深化:對於生命力旺盛、本性高潔的春蘭秋桂來說,無論是陽春還是金秋,它們都可作為自己展示生命、煥發光彩的“佳節”。欣欣,本義為內心喜悅自得的樣子,屈原《遠遊》:“內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娛而自樂。”又用作狀寫萬物得逢其時而生長茂盛的樣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我覺得此處詩人兼取兩個意思,蘭可以在春天生長得欣欣向榮,桂花也可以在秋季開得芳香襲人,所以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佳節,只要能“深心託豪素”(南朝·宋 顏延之《五君詠·向秀》),無論怎樣的環境,都可以活出自己的春天來。

詩的四五兩句“誰知林棲者,聞風自相悅”,由物轉人。林棲者,就是隱居的人。“聞風”一詞原自《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所謂“聞風”,就是聞先賢之風,聞聖人之風。這裡以蘭桂比喻有著堅毅品格的賢者聖人,看到它們的風采、聞到它們的芳馨,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欣賞、愉悅之情。坐,副詞,無故,恰好,自然而然。自己的理想與品格,在自然界中找到可以寄託的物件,自然高興、喜愛。

詩的最後兩句,關合全篇。“草木有本性”,草木,自然是指蘭與桂,但此時的蘭桂已非剛才的澤蘭和桂樹了,它們已經被作者的審美追求和審美判斷物件化了,成為了審美主體觀照下的詩中的意象。本心,就是天性,就是孟子所說的“此之謂失其本心”(《告子上》)中的“本心”,也就是“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中的所放失之心,更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中的“赤子之心”。“何求美人折”,表明作者之追求:在自己的生命之律動中,展示出自己生命的光彩,難道是為讓別人來採襭的嗎?難道是為自己尋求什麼進身之階嗎?這只是我生命的必然而至,並不為什麼價值與作用。正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意思就是古代的聖賢他們治學修身,目的在為了自己,現在的庸俗之人,他們的學習東西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看到;有道德之人的學習是為了讓自身完美,市儈之徒是把學習當作豢養雞鴨犬馬之類,得到別人的好評,或者賣個好價錢。張九齡還有一首《詠燕詩》,其中有這樣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據說還有個典故,我們後面還要說到,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可參互理解領會。

這首詩,不設新奇的比喻,將古人之意,隨手拈來,寫出自己需要的新意來,旨趣高遠,且用語平和而不失雅健,不同於陳子昂的發揚蹈厲。誠如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一)中所說:“《感遇》詩,正字古奧,曲江蘊藉,本原同出嗣宗(阮籍字),而精神面目各別,所以千古。”

《唐詩三百首》系列之一

桂花

《唐詩三百首》系列之一

澤蘭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押韻情況。古體不同於近,押韻不要求只押平聲,這首就是押的仄聲韻,且韻腳全為入聲字。潔(古屑切,見四)、節(子結切,精四),屑韻;悅(弋雪切,喻四)、折(《廣韻》有二切:旨熱切,知三;常列切,禪三),薛韻。屑、薛在唐時為通用韻部。一般來說,押仄聲韻的詩,韻腳發音比較短促,所表達的感情一般比較激越或悽苦。比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詩,韻腳“絕、滅、雪”,押入聲薛韻。詩以奇險的江景,奇險的韻腳,表達了被貶永州後的愈發強烈的孤傲:孤詣苦寒,睥睨天下。由此可見,作者此時雖力求蘊藉和雅,但心中還是有些不平之氣的。下面就是這首詩的平仄,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出古體詩與近體詩平仄上的區別:不講求平仄,也沒有對仗的要求,造句、結體都比較靈活。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