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跨界手機後加緊“造人” 智慧新風口下車企的別樣小心思

  • 由 科創聯盟線上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30
簡介”有長期關注智慧化領域的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智慧汽車有很多侷限性,比如在應用場景、測試、驗證等方面,但仿生機器人可以讓車企在多元化場景中積累資料並迭代,反之亦然

交叉測試什麼時候進行

財聯社12月6日訊(記者 張屹鵬)

繼手機之後,智慧機器人成為主機廠競相佈局的新賽道。

“機器人開發將掀起新一波AI浪潮。”在今年GTC 2022的主題演講中,英偉達CEO黃仁勳大膽預測了AI領域未來的新風口。在黃“教主”看來,第一波AI學習路線是感知和推理,而下一波AI發展的方向便是智慧機器人。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5億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63。5%。智慧汽車與智慧機器人兩個應用場景完全不同的品類,背後卻暗藏殊途同歸的路線,以及車企著眼未來的戰略佈局。

車企“內卷”機器人賽道

最新披露涉足智慧機器人領域的,是長城汽車旗下自動駕駛研發企業毫末智行。在近期的一封內部信中,毫末方面稱,將啟動綜合體機器人產品的預研。

“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機器人,核心都是資料與晶片,只是外形不同而已,兩者的共同點都是‘智慧’。”一位毫末智行內部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市面上的機器人很多,包括送餐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送貨機器人等,“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是很豐富的。”

此前,上汽通用五菱於今年3月釋出“兩個百萬、五個百億”——中國五菱新能源戰略。其中,“百億機器人產業”將聚焦智慧機器人、智慧物流、智慧產線設計等。更早些時間,小鵬鵬行於2021年9月釋出其首款智慧機器馬“小白龍”;同年8月,小米也展示了自研的第一代四足機器人CyberDog“鐵蛋”,首發售價9999元。

在大洋彼岸,車企同樣熱衷於此。2021年6月,現代汽車從軟銀手中收購了全球頂級機器人研發公司波士頓動力。今年1月,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在CES 2022表示,作為一家智慧移動服務提供商,必須要仔細思考機器人技術。現代汽車的目標是,透過機器人技術和元宇宙超越物理運動,影響現實世界的變化。

“車企版”仿生機器人的巔峰時刻於今年10月1日出現。是日,特斯拉在AIDay上帶來了Tesla Bot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機,並展示穩步行走、轉體俯身、向觀眾揮手致意。不過,“生硬”的肢體表現無法掩蓋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突破。據馬斯克和團隊透露,這次亮相是Optimus原型機首次在不使用安全線纜的情況下正常步行。

將時間的尺度拉長,汽車製造商研發人形機器人的起點要追溯到2000年的本田,其阿西莫機器人歷經七次迭代後謝幕。

前景光明,但“收割”為時尚早

行業普遍認為,智慧汽車和智慧機器人皆有“智慧”二字,也均是基於視覺感知等多系統融合,實現對場景認知和決策的智慧工具,從底層邏輯到硬體研發,很多技術和思路均高度互通。

“車企相繼展示自己的仿生機器人,實際展示的是企業在自動駕駛、感知能力、智慧互動、驅動效能等方面的技術積累,(仿生機器人)是一個可以提供‘集中展示’的載體。”有長期關注智慧化領域的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智慧汽車有很多侷限性,比如在應用場景、測試、驗證等方面,但仿生機器人可以讓車企在多元化場景中積累資料並迭代,反之亦然。

對於急需提升資本市場表現的創業公司、有迫切轉型需求的傳統車企而言,仿生機器人亦是一大利器。“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結束時,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為股價的主要驅動力。”研究機構 New Street Research認為,如果“擎天柱”來自一家初創公司,其估值可能達到幾十億美元,甚至更多。

不過縱然前景光明,但仿生機器人的特點太過特殊和複雜。“很擔心它向前來一個馬趴。”馬斯克深知,這種“莊稼”無法立即收割。

“仿生機器人的研究本身需要多個領域、多門學科交叉融合,若想實現電影中‘0摔跤’、‘抗衝擊’、‘適應複雜環境’的效果,需要在諸多新技術上進行深度、強化學習。”上述業內人士坦言,仿生機器人的門檻要比智慧汽車高了不止一個量級,成本控制更是難上加難。高盛預計,未來10-15年或許才是一個更理智的期間值。

發展速度快、甚至超越預期,已成行業的共識,不少車企高層也一致認為,未來智慧汽車廠商同樣會是智慧機器人的生產廠商,兩大產業正在加速融合。“如果說智慧汽車是智慧智造的皇冠,那麼智慧機器人將是機器智慧的皇冠。長遠來看,更大的市場,也需要更大的投入。”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表示。

(財聯社記者徐昊對本文亦有貢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