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 由 梧通淺聊 發表于 足球
  • 2023-02-07
簡介當我得知他猝死的訊息之後,就好像看到了另一個自己,也看到了我的未來,好像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我有了家庭有了房子有了車子,但好像我還是被這個城市牢牢的給網住了,哪怕我使勁的網上購,都沒有辦法呼吸到頂層的空氣

17歲戒掉後會變大嗎

我今年45歲了,過了不惑之年,有些東西也想得清楚,看得開了。把上海那一套價值800萬的房子賣了,回到了那個生我,養我的山溝溝裡。每天種菜、鋤地、澆地,休閒的時候泡一杯茶,就這麼懶洋洋地坐在院裡橘子樹下的搖椅裡,也很是愜意。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說實話,自從回到農村之後,才真正的感覺自己是在這個世界上活著,農村生活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鬆,但是這種純粹的流汗,卻讓我覺得格外的舒坦和身心的愉悅。

但是這樣的一個選擇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數不盡的質疑,聽不盡的嘲諷,但我覺得好像一個人的生活與別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我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別人的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

就算賺到了全世界,賠上了性命,又有什麼益處呢?

從小到大我就比較爭氣,嗯,也可以說我比較爭強好勝,而且還不服輸,總認為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這麼多年來,我確實卯足了勁,趕上了那些小目標。

剛去上海的時候,那時候大學畢業,作為最早一批的大學生找工作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上海給人的感覺總是有一點排外,外地人就特別容易被別人欺負。

但是我不服輸啊,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別人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到,於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工作上也小有所成。

最初早餐都捨不得吃,到後來月工資慢慢過萬,再到後來年入百萬,甚至更多,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但隨著工資的收入增長,家庭的成立,孩子的誕生,對生活上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工作也越來越賣力,因為對於在這樣的大都市來講,不進則退,有著一大批的年輕人在底下,隨時可以頂替你。

因為工作賣力,所以職位上升得比較快,收入也增加得比較快,後續的在上海買了兩套房子,一套是比較好的學區房,另一套稍微面積大一點,我們一家4口住著。

但是就在我買房前的半年有幾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前幾天還一起吃飯的同事沒想到,在40歲的時候就直接猝死在了辦公室。他比我工作更加賣力,他的職位也比我高,工資也比我多,說實話他就是我奮鬥的另一個小目標,我想要超越他。

當我得知他猝死的訊息之後,就好像看到了另一個自己,也看到了我的未來,好像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我有了家庭有了房子有了車子,但好像我還是被這個城市牢牢的給網住了,哪怕我使勁的網上購,都沒有辦法呼吸到頂層的空氣。

職位在不斷的攀升,管理崗位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鬆,很多時候需要面臨很多問題需要自己加班加點地和他們一起通宵達旦的去熬。

其實有些時候這種長時間的熬夜,高強度的工作,心臟確實感覺到很不一樣,整個人的身體狀態感覺也很差,尤其是這幾年。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有一天帶著妻子去江灘邊走著一個又一個的浪滾滾而來,而自己就好像這滾滾浪花中的一粒沙子在隨波逐流著,我好像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是啊,就算賺得了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又有什麼益處呢?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不如秉燭夜遊

在上海這個有點小資,節奏在外人看起來並不是很快的城市裡,當初為了在這裡紮根,我掏光了父母所有的積蓄,並且為了在這裡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奮鬥了10多年。

在我的生活全部穩定下來之後,我發現我想盡辦法留下來的地方,好像並不能給我多少快樂。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從上海回老家有1000多公里。回家的時候明顯感受到他們被歲月壓彎了腰,被時光吹白了青絲。

雖然說現在的交通工具十分便利,但是要想從上海到我們家那個18線的小村莊,需要高鐵,大巴,再轉村村通公交,再走一段10來公里的山路。而父母年齡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因為在上海的房子不夠大,一家人根本就住不下。

雖然這幾年回家的次數要多一些,但也不過是一年回家一回兩回,在早些年的時候,甚至一年到頭都難回家一次。記得最深的就是爺爺在過80歲大壽的時候說過一句話:

你終於回來了,我好像好久好久沒有看到你了,不知道這輩子還能見你幾次。

當時聽完這一句話,我的眼眶就溼潤了,我想著我只要再努力一點,在這裡買個房子,把他們都接過來,讓他們來感受一下這大城市的熱鬧與繁華。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時間對於老人來說總是吝嗇的,留給他們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多。爺爺的去世對我的打擊很大,那一段時間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致,因為從小就是爺爺把我帶大的,我是他最小的孫子,他也是最疼我的,可是我還沒有到盡孝的時候,他就離我而去了。我那時候才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

我之前還想,現在是小房子,我想辦法換個大點的房子,再把父母接過來,讓他們以後就在這大城市裡面養老,至少醫療條件要比農村好得多。雖然工資也在不斷上漲,但好像怎麼也漲不過這裡的房價,二十幾年的打拼,也不過有兩個小小的房子。

工作的事情沒有隨著職位的升遷而變得簡單容易,反而隨著團隊的擴大,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加班對於我這個40多歲的人來說,也成了家常便飯。

一次加班回家已是凌晨兩三點看著已經熟睡的妻子,小聲地說了聲:

好累啊,要不回農村吧。

沒想到妻子立馬回了句:

好,我支援你。

當時我就緊緊地把她抱住了,是啊,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忙於工作,家裡的大事小事全都是她在打理著。有些年他也太不容易了,不知不覺的,我們倆都抱在一起哭了沒想到回家的事情就這樣給敲定了下來。

大兒子馬上就要大學畢業,小女兒也進入了高中,是我倆就商量把一套房子給賣了,再把這些年打工剩下來的積蓄以及賣房的錢帶回老家。

在老家院子門口有兩株橘子樹,現在已經亭亭如蓋屋後種的兩三棵竹子,也成了一大片的竹林,一切都是那麼充滿生機,只是父母的身上留下太多時間的印記。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由於女兒還在上高中,妻子也只是陪我回老家住了一個星期,之後就回去了,而我就留在老家,準備把老房子翻新一下,到時候他們娘仨也好住下。

並沒有將家裡的老房子給推掉,而是保留了原來的土磚樣貌多開了幾個比較大的窗戶,裝上了厚實的玻璃。

甚至我還在房間裡保留了一面土磚樣貌的牆壁,我覺得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好像更接地氣,身上的每一寸肌膚都可以呼吸到這大山裡的空氣。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父母一起將門前的荒地又重新開展了一片,種上了一些瓜果蔬菜。請來了挖機,將那個荒廢了十幾二十年的池塘重新給整理了,並且在裡面養了一些魚,在池塘邊上也搭了幾個鴨棚和鵝棚。

準備開春了的時候去買一些小鴨子和小鵝過來,養在池塘裡。後門開啟就是一個小山,小山上現在已經有大片大片的竹林,幾乎佔了整個小山的一半,而我們家的雞也都在裡面散養著的,每天傍晚都會自己回到雞舍,和小時候還是一模一樣。

我要麼是在試弄著菜園子,要麼就是從網上剛學的修剪技術,在折騰門口的那兩顆大橘子樹,我想著到時候這一條枝幹上嫁接臍橙,另一條枝幹上嫁接柚子,一株橘子樹上結上三五種果子。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剛回到農村的時候,父母很是不理解,認為花了那麼大功夫,好不容易在大城市站穩了,把所有的都放棄了,又重新回到農村太不值得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的面板重新曬成了黝黑,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精神氣色也越來越好,父母也慢慢地理解了。

在45歲的時候把大城市房子賣了,回老家過生活,到底值不值得?

其實古人就給我們做了榜樣,父母在不遠游。隨著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們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常年的勞作壓彎了他們的腰,催化著他們的身體,長達近千公里的路程,真的發生點什麼,這輩子後悔都來不及。

還記得當年爺爺說的那句話,我這輩子不知道還能見你幾回,那句話就像是一根針,一直紮在我的心口上,只要還在上海就會隱隱作痛。

就算賺到了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信念,又有什麼益處呢?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如果有錢了就好辦了,但事實上很多東西並不一定都是能靠錢來衡量的,比如子女成長的過程中,陪伴或許比物質上的機遇更重要;父母晚年的生活,給予好的養老條件,住高檔的養老院,或許還不如你在身邊。

也有很多人會嘲諷,覺得好不容易走出大山。這肯定是在外面混得不怎麼樣,又屁顛屁顛地回來了。但是日子是自己過得,別人怎麼說就隨他去吧。

但是說實在的,要想在農村過上比較舒服的生活,沒有點積蓄,也是不沉在農村,基本上離鄉鎮都有點距離。一輛車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有些東西並沒有你想象的方便,在大城市隨便叫個外賣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而在農村所有的東西都要靠你勤勞的雙手,汗流滿面才得餬口。

而在農村,如果你單純地去種地,生活也會很累。像我這種依靠銀行裡的存款,每年的利息也能夠保障我們一家人的生活。再說了,吃的糧食我們是買村裡人的(農村裡的糧食,每年養雞養鴨養鵝,其實消費的也比較快,養得多的話,一年幾千斤都不夠),種的蔬菜養的雞鴨我們都是吃自己的,只是相對大城市來講,生活節奏可以很慢。

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帶著現金回農村,最後生活都會變成什麼樣?

當然最主要的是我們現在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顧慮了,兒子大學快畢業了,上海也給他留了一套房子看他自己選擇。女兒也即將進入大學,等她嫁人,我們銀行裡也有些存款。現在能陪伴著父母,種點小菜、養點家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這或許就是人們所說的幸福吧。

供稿人:夏忘川

以第一人稱敘述,講述了他在上海打拼以及回老家生活的心路歷程。

圖片源於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