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 由 海峽記憶 發表于 武術
  • 2022-06-02
簡介浦南鎮吳浦村石鼓山陳元光陵園溪園村龍峙山林孔著墓渡東村虎形山李伯瑤墓詩朋村樟公樹許天正墓松洲書院供奉有陳元光的杏苑村鰲樓宮五疊石“唐開漳陳將軍墓記”摩崖石刻浦南鎮鰲浦村五疊石碧波盪漾的北溪水,醉人的田園風光,滄桑的祠堂宗廟,奇巧的五疊石,年

虎形山葬什麼位置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浦南鎮吳浦村石鼓山陳元光陵園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溪園村龍峙山林孔著墓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渡東村虎形山李伯瑤墓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詩朋村樟公樹許天正墓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松洲書院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供奉有陳元光的杏苑村鰲樓宮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五疊石“唐開漳陳將軍墓記”摩崖石刻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踏查

浦南鎮鰲浦村五疊石

碧波盪漾的北溪水,醉人的田園風光,滄桑的祠堂宗廟,奇巧的五疊石,年代久遠的開漳先賢墓葬。位於漳州市薌城區北部的浦南鎮,是一處自然風光與文化內涵豐富的古鎮,散佈在各村落的開漳文化史蹟,歷史積澱豐厚,更是浦南文化旅遊的亮點。本文梳理其中較具代表性的開漳文化遺址,以期作為漳人親近自然,尋幽訪古,緬懷先人的一個好去處。

陳元光陵園 位於浦南鎮吳浦村石鼓山。陵園依山而建,墓前立有華表、石羊、石獅和石馬、翁仲,墓碑題“唐開漳陳將軍墓”;墓周樹木參天,鬱鬱蔥蔥。據說墓前的華表、石羊為原構件,而石馬、翁仲由原清黃梧墓移來。

同屬浦南鎮的何厝村石狗山也有一座陳元光墓,墓碑碑文鐫“清宣統辛亥桂月 唐世守漳州市威惠聖王陳公墓 合族裔孫重立石”。與石鼓山陳元光將軍墓一樣,石狗山陳元光墓都有相關文獻記載為依據。除此之外,陳元光墓還有多處疑冢。

陳元光為開發漳州貢獻了畢生精力,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立下卓著功勳,被稱為“開漳第一人”,地方百姓奉他為“開漳聖王”。隨著漳人向外遷徙,聖王信仰傳播至閩臺粵浙及東南亞各地。

五疊石摩崖石刻 位於浦南鎮鰲浦村,石刻有兩處,一為《萬曆蘇坑堤紀事碑》;二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漳浦人蔡世遠撰寫的《唐開漳陳將軍墓記》。

《唐開漳陳將軍墓記》字型為楷書,內容是:“公諱元光,諡文惠,開漳惠民,歷代累封侯。王原葬雲霄大峙原,貞元二年從州治奉敕移葬此山,歲久墓旁居民侵地種園,墳腦僅存其半,於是鄉紳士庶呈官示禁,鳩金修墳。嗚呼,叔子流風,尚存殘碣,召伯遺愛,勿剪甘棠,嗟我後人,毋傷斯冢。康熙戊戌歲臘月翰林院庶吉士蔡世遠記。”

題刻人蔡世遠(1681~1734),字聞之,號梁村。清漳浦縣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選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年)被特詔入京授編修,入直尚書房輔導諸皇子。後官至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他文學造詣深厚,一生著述甚豐。有《二希堂文集》十二卷,《四庫總目》《鰲峰學約》及《朱子家禮輯要》等傳世。

松洲書院 位於浦南鎮松洲村。據稱書院創立於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為“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子陳珦所建立,有“八閩第一書院”之稱。

松洲書院是一處廟、學合一的建築,中殿為主祀陳元光的威惠廟,廟後為學堂,形成 “廟堂兼書院”“前廟後學”的格局。整個書院佔地面積約15畝,規模宏大,氣勢不凡。書院內設有書舍、廳堂、跑馬場等,既可作為教學,又可用於習武之用。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軍入漳時,松洲書院毀於兵燹,後經重建。1949年後,松洲書院曾作為糧食倉庫使用,“文革”期間書院破壞嚴重,今正在重修之中。

李伯瑤墓 位於浦南鎮渡東村虎形山,今墓葬為1998年重修,墓碑鐫有“隴西 大唐衛國公輔勝將軍李公墓”字樣。據稱原李伯瑤墓碑與石鼓山的陳元光墓碑相似。

渡東舊稱水東,村落背靠群山,前臨九龍江北溪,風景秀麗,地理位置優越。渡東為李氏聚居村,為南李一脈,開漳第一戰將李伯瑤之後,開基祖系李伯瑤十七世孫李懷義的七世孫李元勳。

李伯瑤,又稱輔勝將軍、輔勝公、李輔勝爺。唐總章元年(668年),漳潮嘯亂,嶺南行軍總管陳政奉旨平叛,李伯瑤為前部先鋒,隊伍行至九龍江時,遭遇“蠻獠”阻擊,李伯瑤足智多謀,勇敢善戰,連平數寨,鵝頭山娘子洞一役,功居第一。建州後,陳元光以伯瑤有幹略,上表薦為州司馬。李伯瑤卒後漳人立廟祀之,並配祀於開漳聖王廟中。宋紹興年間贈封為“威武輔勝上將軍”。李伯瑤後裔遍佈閩南及臺灣和東南亞等地。

許天正墓 位於浦南鎮詩朋村樟公樹,舊稱香州馬欄橋頭。詩朋古稱“詩坪”,轄詩朋、土樓兩個自然村,均為開漳林孔著後裔村落。村中有開漳儒將許天正墓,清平臺大將許鳳曾重修,原墓碑鐫寫“許先生之墓”五個字。今墓葬為當代重修,墓前立一對望柱。許天正墓邊有樟公庵,內供奉有許天正神像。

許天正(649~718),字允心,號雲峰,唐豫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出身於書香世家,是蜀漢名臣許靖的第十四代孫。許天正幼好學,又喜軍事,精研孫吳兵法和歷代兵家之術。總章二年(669年)隨陳政入閩,任泉、漳團練使,贈殿前太尉,官至宣威將軍。許天正為漳南許氏開基始祖。

林孔著墓 位於浦南鎮溪園村龍峙山,佔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原墓碑是由三塊花崗岩組成的半月形狀。陵墓坐庚向甲,穴名“渴馬飲泉”,又名“飛鳳銜書”。1957年龍峙山大量開採基建用石,孔著墓被毀。1996年4月重修。

溪園古稱環溪、溪環、香洲,為孔著林派下的重要袓源地,開基於唐貞元二年(786年)。今溪園村由溪園、蚵(蠔)邊、東山3個自然村組成,均為林姓聚居村。溪園村有林氏宗祠“崇本堂”以及香州橋、奇富庵等古蹟。

林孔著(642~722),字秉序,諡鼎峙,河南光州固始縣人,生於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唐貞觀間任長史。總章二年(669年)林孔著隨陳政入漳平蠻,孔著足智多謀,在平定“蠻獠嘯亂”的軍事中屢立戰功,受封軍職校尉、軍諮祭酒等。漳州建置後,林孔著“卜居西安”,西安位於柳營江,為今角美鎮吳宅村一帶,唐開元十年(722年)五月廿一日,林孔著去世後葬於此。宋紹興三年(1133年),林孔著墓遷葬於今址。

浦南開漳文化史蹟以松州堡的陳元光陵墓為主軸,周邊遍佈許天正、李伯瑤、林孔著墓以及北溪江岸對面今屬華安縣豐山鄉碧溪村的馬仁墓、宋用墓等開漳將官墓葬群;史料記載,陳元光配偶洎夫人種氏陪葬於松州堡高坡山,其孫陳酆墓葬於福林村,曾孫陳謨墓葬松州堡水西山。此外,周邊村莊還有許多供奉陳元光神像的寺廟,形成開漳文化信仰的崇拜體。浦南這種開漳信仰文化聚落的形成,是值得加以深入研究的文化課題。(本文源自《閩南日報》林南中 文/圖)

版權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絡(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