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濟寧文化:山東薛國故城和青銅列鼎

  • 由 濟世安寧 發表于 武術
  • 2022-01-17
簡介濟寧市文廣新局文物管理科科長顧承銀:1978年11月份,濟寧地區行署文化局文物組組織人員,在薛國故城考古勘探時,驚奇的發現了這些埋葬在地下3米多深的,各式各樣的青銅器,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其兵器等

什麼銅組詞語

一次偶然的考古發掘

出土了一套2500多年前的春秋列鼎

它們造型古樸 成組排列

彰顯了它們主人身份的無比尊貴

提起咱中國的兩大名鼎,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然而,在咱們濟寧,也有這麼一組有名的青銅鼎——薛國列鼎。

在濟寧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陳列室裡,一套8件形態奇特的青銅鼎格外的引人注目。這套出土於春秋時期2500多歲的薛國列鼎,造型精美、儲存完整,至今仍煥發著耀眼的光芒。

薛國列鼎,國家一級文物,1978年出土於薛國故城,是文物斷代的主要依據。據《濟寧文物珍品》上記載:“其中七件式樣一致,造型、紋飾相同或相似,大小相同或遞減的成套鼎稱為“列鼎”,列鼎中最高的鼎,口徑40釐米,高31。9釐米,形制花紋相同,大小依次遞減。平蓋,直口,蓋上有三矩形鈕,鈕上飾蟠螭紋。頂中一環鈕,有銘文。器身母口,直唇,圓腹,圜底。腹部飾一圈蟠螭紋,一圈弦紋。腹兩側飾兩附耳,耳部變形蟠螭紋。底上部飾垂鱗紋,三獸蹄形足。

濟寧市文廣新局文物管理科科長顧承銀:1978年11月份,濟寧地區行署文化局文物組組織人員,在薛國故城考古勘探時,驚奇的發現了這些埋葬在地下3米多深的,各式各樣的青銅器,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其兵器等。

一組古老的青銅鼎,竟因歲月的流逝而鎖住了歷史的記憶;而器具上的銘文、花紋又給後人揭開了一段歲月的密碼。既然這些青銅鼎被稱為薛國列鼎,那麼它們肯定是與薛國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在夏商周時代薛國故城地區,歸屬於原始社會晚期的東夷部落,是海岱文化區中,人類活動居多的場所之一。然而,翻開濟寧地區地方誌可以清晰的看到,薛國故城遺址區域,也就是後來的騰縣,曾一度隸屬於濟寧地區管轄。

濟寧文化:山東薛國故城和青銅列鼎

濟寧市博物館研究所研究員朱承山:薛國故城,是現在的滕州市境內,根據我研究的結果,滕州市它是1953年8月劃歸濟寧地區的。

據當時參加考古發掘的專家介紹,當地村民挖土改田的時候,驚奇的發現了埋葬在地下1米多深的墓穴。由於事關重大,村民立馬稟告了當地政府,並通知了濟寧地區文物組。經山東省文化局文物處批准,由濟寧地區文物組組成薛國故城調查隊,對故城遺址進行了重點鑽探。當時考古發掘2號墓時,發現的這些鼎。

濟寧市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高秀麗:這七隻列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下面有三足,中間凸起的這個部分,上面有紋飾,兩邊還有雙耳,這是流行於春秋時期鼎的一種形制。這七隻列鼎的裡面放動物的肉, 牛肉、羊肉、豬肉、雞肉等等,作為陪葬品放在墓中使用。

薛國故城,是魯南地區儲存比較完好的古城遺址。在考古發掘中共出土各類文物1400多件,其中有青銅器300件,另外還有陶器,玉器,漆器等都極具考古、歷史價值。比如說通高48。9釐米的春秋鹿角銅鳥首飾,它是由一個鹿角分枝杈,其中一個枝杈頂端套置獸首,其餘四個枝杈頂端套置銅鑄鳥形飾。俏麗在枝頭的小鳥,遠遠望去,就像一對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正用自己優美的舞姿展示著婀娜的形體藝術。不僅如此,鳥獸的形狀、細節的刻劃,更說明了青銅器具冶煉鑄造技術的高超,歷史久遠。

濟寧市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高秀麗:它是在薛國故城遺址出土,薛國在春秋時期它屬於東夷族的後裔,東夷族把飛翔的鳥當做自己的圖騰加以崇拜,這在薛侯的墓葬裡發現的很多青銅器上面都有表示。一共是四個末端,其中這四個末端上都有展示飛翔的小鳥,這個鹿角上面的每一隻小鳥,都鑄造的非常的精美、展翅欲飛。從這就可看出來,青銅鑄造技術,在春秋時期發展的非常精湛和高超。

鼎,在外形上與咱現在用的鍋很像,只是那時候下面有三個腳被高高的支了起來。那麼,在古代這鼎是不是就是用來做飯用的呢,除此之外,還有別的用途嗎?

鼎,是古代用來烹煮和盛貯肉類的器具,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出現了青銅鑄造的銅鼎,成為早期中國人從陶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後製造的重要生活器具。通俗理解,它就是一口煮飯做菜用的鍋。

隨著時代的演變,鼎,後來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成為重要的禮器,被認為是可溝通人神具有某種神性的銅器,成為各級貴族的專用品。

近代以來,青銅器大量出土,也使朦朧的中國古代歷史的面貌逐漸變得清晰。鼎是青銅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夏中期開始鼎被視為傳國重器。

鼎”這一事物的風範和形體特點,富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常常用到“鼎”字。比如有些成語,什麼一言九鼎、一代鼎臣、鼎鼎大名、人聲鼎沸。。。等等。從這些詞語中就可以看出,在古代一件青銅鼎所擔的“重擔”有多重啦!

在商周時期,鼎是用來別上下、明貴賤的一種禮器,代表貴族的身份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數目的鼎;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成為標誌統治權力的一種特殊器物。

濟寧市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高秀麗:在商周時期,奴隸主貴族的墓葬中,當時的用鼎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它是這樣規定的:天子、君王使用九鼎,因此後來我們還有一句成語叫一言九鼎。那僅次於天子和君王的是卿類的級別,就是諸侯這個級別,諸使用七隻列鼎。往下依次類推,五隻、三隻。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978年從薛侯德墓葬裡發現的七隻列鼎。

濟寧文化:山東薛國故城和青銅列鼎

薛侯,他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因此他的墓葬裡使用七隻列鼎。還有一隻是陪鼎,陪鼎是作為和列鼎當做祭祀配合所使用放在墓中。那這隻陪鼎,從它上面的這個形制和紋飾,還有和其它的七隻列鼎放在墓中共同使用,更顯示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貴。

薛國列鼎由七個青銅鼎組成,按照這種列鼎制度推斷,薛國列鼎的主人,肯定是位德高望重的諸侯,那麼,這組列鼎的主人到底是薛國的哪位侯君呢?

據歷史考證,薛國從西周初年建國到公元前418年滅亡,前後共經歷了幾十年,傳位64代國君。

據當時在現場考古發掘的專家介紹,在清理七個鼎時發現其內部刻有古老的不明文字,因為時代久遠,又無史料可考,這段文字一直成為考古學界的未解之謎。

濟寧市文廣新局文物管理科科長顧承銀:這些鼎在剛挖出來的時候,經清理,裡面放著一些牛肉、羊肉、雞肉、魚肉等遺物,由此可以證明它們是食用鼎,可能是由於長期使用的原因,鼎內側的文字已經磨損嚴重,無法確定它到底是什麼字,所以列鼎主人的身份一直到現在,都還是一個疑團。

濟寧文化:山東薛國故城和青銅列鼎

站在薛國故城的土地上,這麼周遭一轉呀,說不定你腳下就是在某個王公貴族的大殿裡。雖然,列鼎的主人仍然是個迷,薛國故城也已在地下沉睡了幾千年,但是30年前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卻給後人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物質文化,以及對探尋帶有神秘色彩的薛國曆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