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太極之門,唯鬆柔寓剛可入

  • 由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19
簡介而以力運身,則是沒有內氣的太極拳,與舞蹈體操之形體藝術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用拳架演繹了體操舞蹈,人們戲稱之為太極操、太極舞矣

中正安舒下一句是什麼

習拳之人,無不講究“柔”和“剛”。楊澄甫宗師說得好,“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裡藏針之藝術。”太極拳的柔,不同於柔媚無骨的瑜伽術之柔,不同於嫵媚優雅的芭蕾舞之柔,亦不同於柔韌舒展的體操少女之柔。太極拳之柔,不但有外形的柔,更有內勁的剛。拳道之柔是“柔中有剛,綿裡藏針。”可用於表演,亦可以養生、技擊。如果只是外形的柔,那麼瑜伽、體操、芭蕾、雜技、舞蹈等演員運動員豈不個個都是太極高手了。

太極之門,唯鬆柔寓剛可入

太極拳的柔不是靠壓腿甩臂彎腰練出來的。壓腿甩臂彎腰只是用力把韌帶拉長,關節脫松,並未能練出內勁。內勁不是用力,是以氣摧形,伸筋拔骨,將骨肉分離,鬆脫關節,以致周身鬆柔。這種鬆柔不但把筋練長,更是練粗,這樣才會有勁力,否則,就與形體美的瑜伽芭蕾沒有區別了。所謂“筋長一寸,力長一分;筋粗一圈,勁增一層。”鬆柔是否有助於增強內勁,才是真假太極的關鍵。楊澄甫宗師的後面一句說得更妙:“姿勢要中正圓滿,沉著松淨;動作要輕靈圓轉,純以神行。”純以神行,武禹襄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亦是同理。而以力運身,則是沒有內氣的太極拳,與舞蹈體操之形體藝術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用拳架演繹了體操舞蹈,人們戲稱之為太極操、太極舞矣。

太極之門,唯鬆柔寓剛可入

太極拳不但要求拳架工整,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最主要的是有內氣執行。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能嬰兒乎,是心身的鬆柔。專氣致柔,是為斂氣入骨,內在的剛勁。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此為積柔成剛。有意積柔,無意成剛。這就是太極拳剛柔的程式,不可顛倒,與先松後緊同理而喻,切不可先緊後松。先緊後松就不是太極拳之修煉方法了。如李雅軒所說的僵柔勁,太極拳求得是松沉勁、輕靈勁、虛無勁。太極畫圓,挺拔渾圓,無有菱角,有菱角便是斷勁。在畫圓中,抽纏絲勁,內氣鼓盪,節節貫通,周身一家,非練家所能感悟,非行家所能展示。太極拳要練勁路,要練平衡,要練雙輕,要練鬆柔,要柔中寓剛,非得“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不可。也如孫祿堂宗師所言“內家拳之為者。本以柔勝剛之謂也。則雖赤手空拳。而無剛不摧。敵雖有大力。無不披靡。”有內氣通勁路才能運勁如百鍊鋼,無堅不摧。

太極之門,唯鬆柔寓剛可入

上海人民公園的“推手角”,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太極推手交流活動日,經常吸引各地太極拳推手愛好者前來切磋交流。我也常去那裡玩。有一次來了一位身材魁梧的太極拳老師,據說是某省的太協主任,此人出手不凡,幾位老師皆顯失利。正當他得意之時,我的詩友倉春瑞醫師斯斯文文的上來搭手交流。倉醫生是一位針灸名醫,師從針灸大師宮國祥醫師,也是一位文化人,在武協主任面前只能算是瘦小個子,兩人僅身形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太極拳是講內勁實力的,實力相等就看誰更鬆柔、更虛空了。兩人掤捋擠按,黏連粘隨,來來往往,龍行蛇舞,把在場拳友看的眼花繚亂。一胖一瘦,胖著遲重不靈,瘦者鬆柔靈巧。倉醫生不急不緩,輕鬆運旋,借勢下蹲,搶中抄底,肩靠主任胯下,然倉師淡然一笑起身作罷,主任卻未停手,繼續推扯,倉師又輕鬆運旋,再次肩靠主任,引眾人喝彩。大家可想而知,太極講究守中,一旦中被搶且受肩靠之危,即刻就有可能象沙包一樣,被松拋跌出,或扛起甩出。我們無不為倉師點到為止的文明武德所稱讚!

這就是太極拳的鬆柔,不是舞蹈體操,是有內氣有內勁的柔中寓剛。如果說行雲流水,玉樹臨風是太極操舞的外在鬆柔之美,那麼,精氣神充盈的靈風仙氣則是太極拳的氣質美,謙謙儒雅、道骨風範的君子美。

撐開一片天,劃出一道雲。欲求陰陽理,入我太極門。太極之門,唯鬆柔寓剛可入。太極門極小,小到看不見摸不著,是虛門,大圈化小圈,化到鬆柔虛無,方可出門。以上僅為小米個人見解,歡迎討論斧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