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太極拳“招熟”等於“懂勁”?這話誤導了很多人,不要一錯再錯了

  • 由 武林國術錄 發表于 武術
  • 2021-06-28
簡介這個微調的技巧,是太極拳纏絲勁的變化,增之一分則多,減之一分則少,正正是太極拳精妙之處,即使把拳架練得再熟,也是無法做到的

太極拳如何作為懂勁

王宗嶽,清·乾隆年間人,著名的武術宗師,精通太極拳。他的《太極拳論》被各太極拳門派奉為經典之作,文中有句話“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更是被推崇備至。彷彿把太極拳練到“招熟”,就是“懂勁”了。所以大量太極拳習練者,為了早日“懂勁”,就拼命地練,結果勁沒懂,反而傷痕累累。

太極拳“招熟”等於“懂勁”?這話誤導了很多人,不要一錯再錯了

王宗嶽先生肖像

“招熟而漸悟懂勁”,這話的目標和目的都在於“懂勁”。那麼何為“懂勁”,說簡單些,就是懂

勁的變化,

懂發勁、化勁那一瞬間微調的變化技巧

。單從太極拳特有的推手來說:對方進攻時,或擠或按、或採或挒,我方能否在較大的力量之下,微調對方所攻的位置,讓對方有力發不出來;若強行發力,則讓他自己失勢跌出?

這個微調的技巧,是太極拳纏絲勁的變化,增之一分則多,減之一分則少,正正是太極拳精妙之處,即使把拳架練得再熟,也是無法做到的

太極拳“招熟”等於“懂勁”?這話誤導了很多人,不要一錯再錯了

楊師喜壽先生在80歲時向學生傳授技巧

我方在化勁的同時還要發勁,還能讓對方無法化解這個勁,這個勁最好是身上傳遞過來的合勁,手仍是鬆鬆地、微微地變化著。

這個勁就是纏絲勁,是透過身與手的微微變化體現出來的,也是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僅靠招熟,無法做到!

並且此時已無招,卻處處都是招!

太極拳“招熟”等於“懂勁”?這話誤導了很多人,不要一錯再錯了

2004年楊師喜壽先生與弟子範冠卿

說到招熟,我想

普通的練拳者,很難與正規比賽的冠軍相比!

他們有天賦,苦練多年,招式熟的不能再熟了!每招每式,除了“熟”之外,還體現了大家理想中太極拳的樣子:行雲流水、靈動纏綿、剛柔相濟、動作精準等等,你能想到的形容太極拳的詞語,都可以用在他們身上!但只要和人一試手,立刻手足無措,處處受制於人。

他們的精力都花在的如何讓太極拳表演起來好看上了,沒有研究太極拳的“勁”,更談不上“懂勁”了,這是對“招熟而漸悟懂勁”最大的諷刺!

更悲哀的是,一旦拿到了冠軍,就成了“名師”,藉機拜個更有名氣的“大師”,順便開個太極拳培訓班,與公司簽約拍個教學影片,學員蜂擁而至,培訓費也是水漲船高。但這離太極拳已經太遠太遠了!

太極拳“招熟”等於“懂勁”?這話誤導了很多人,不要一錯再錯了

太極冠軍在比賽中(圖文無關)

太極拳的“招熟”不等於“懂勁”!

很多人只知道苦練,以期望能漸悟“懂勁”,卻不知

“招熟”只是最初的一小步

!但

太極的勁,需要教、需要學。

沒有師父言傳身教,沒有反覆的實踐這個“太極勁”,招式再熟,也沒有“靈魂”

,仍是空架子、太極操!不但不能健身,反而傷身,更不能防身!喜歡太極拳是好事,但真的需要跟著真正懂得太極運動規律、人體力學的老師一點一滴地學習和訓練,

無論何種功夫,

細微之處方為真功。

聰明的您能從下圖中看出細微之處的功力嗎?

太極拳“招熟”等於“懂勁”?這話誤導了很多人,不要一錯再錯了

洪均生公傳授楊師女兒纏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