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專訪曾鳴:如何理解此次水電大省四川的電力緊缺?

  • 由 經濟觀察報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4
簡介(以下內容根據曾鳴口述整理)經濟觀察報:四川此次電力緊缺的主要原因是乾旱帶來的水電“豐季不豐”,對於電力系統,這種情況是超過預期的嗎

如何理解供需平衡

專訪曾鳴:如何理解此次水電大省四川的電力緊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笛

8月21日,四川省啟動了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一級應急響應。

持續的高溫和乾旱一方面減少了四川省水電出力,今年7月以來,四川各江河流域來水較往年同期偏枯5成以上,根據四川日報報道,至8月中旬,四川水電日發電量大幅下降,天然來水電量由同期約9億千瓦時下降至目前約4。5億千瓦時,降幅達50%,且以日均2%的速度持續下降;另一方面,高溫推高了用電量,加大了當季的電力缺口。

四川是水電大省,截至2021年底,四川水電裝機容量佔總裝機容量超過77%,在豐水期,四川省水電出力接近8成。

四川省曾頗費心力地解決水電豐季棄電的問題——2016年,四川省曾有141億千瓦時富餘水電無法上網,四川省為此採取的措施包括嚴控燃煤火電發展、全面停止小型水電、加快建設電力外送通道等。

但在今年的極端氣候下,水電遽然由豐轉枯。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網際網路專委會主任、華北電力大學能源網際網路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今年四川省出現缺電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極端氣候變化的影響,這種氣候變化是“超出預期的”,電力系統因此也難以有相應的準備。

目前能夠採取的應急預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降低工業用電,以保居民用電;另一個是加大各地的支援,按照國網四川公司披露的資訊,目前多省支援的中壓車已陸續抵達四川。

從2020年開始,湖南、廣東、東北、四川等多省偶發電力緊缺情形,曾鳴認為這些區域的缺點原因不盡相同,和當地電力結構、電網結構相關,但在其後也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即火電作為一種穩定的能源供給,因煤炭價格等原因出現的整體波動。“清潔能源在電網中佔比逐漸提高,需要透過技術手段和引入市場化的機制來平衡電網供需。”曾鳴說。(以下內容根據曾鳴口述整理)

經濟觀察報:四川此次電力緊缺的主要原因是乾旱帶來的水電“豐季不豐”,對於電力系統,這種情況是超過預期的嗎?一般而言,應對這一情況,是否應該有相應預案?預案能否完全避免這種情況?

曾鳴

:四川此次出現的極端天氣,屬於1961有氣象記錄以來從沒有出現過的高溫酷暑,同時伴隨著乾旱少雨,水電出力減了一大半。此外,高溫酷暑帶來了居民用電需求急劇增加。一邊是水電出力減少,一邊是用電需求增長,一供一需就出現了極端的缺電。這是不正常情況下,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屬於極端天氣,針對這種情況,是很難有預案的。

在緊急狀況下,地方政府和電網正在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多省支援的中壓車,工業用電讓電於民以及倡導各類使用者節約用電等,這些是在緊急狀況下的應急預案。

經濟觀察報:外輸電力是否是此次四川電力緊缺的一個原因?

曾鳴

:因為四川是水電大省,省內需求沒有那麼高,在水電豐季會產生較多的富餘電力,而東部省份用電需求較高,因此逐漸建立了四川的外送電力通道,輸送省份包括安徽、浙江、江蘇等。此次四川電力緊缺後,東送的電力就停下來了,不僅停止,也有一些省份開始將電力返送回四川,希望能夠起到調劑的作用。

經濟觀察報:四川水電佔比高的主因是清潔能源轉型的需要,還是四川本土地理稟賦的原因?四川的能源結構中水電佔比高是一個可選項還是必選項?

曾鳴

:四川水電佔比高是它的資源稟賦所決定的,因為四川大江大河比較多,在大力發展水電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水電屬於清潔能源,國家從政策上是鼓勵支援的,特別是在“雙碳”目標提出後。基於上述兩點原因,四川省的水電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目前水電裝機量在整個省發電裝機量中佔比接近80%。

經濟觀察報:如果這一氣候變化是一個長期趨勢,四川省應該如何應對?

曾鳴

:如果今年的氣候狀況是一個長期變化,或者將會較為頻繁地出現,那麼四川省就需要做一些應對了。一方面是電力結構要繼續最佳化,諸如火電、光伏發電、風電等多種能源結構的佔比要進一步提高,形成多能源互補的能源結構。另一方面也要考慮進一步在儲能上下功夫。此外,在需求側上,要做好需求側的響應措施,在電力需求的波峰波谷上做好調節,建立一個更加新型的電力系統。

經濟觀察報:2020年至今,湖南、東北、四川、廣東等多地均出現了電力緊缺,這些事件都是獨立存在的還是有一個共同的結構背景?

曾鳴

:上述地區從南到北,每個省份出現電力緊張的原因各不相同,這個和當地用電結構、電網結構、發電結構相關。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因:中國的電網以火電為主,但是電價的市場化機制還沒有完全理順,從2020年年底開始煤炭價格出現較大的增長,其成本的上漲難以透過電價進行傳導,對於電力系統就帶來了壓力,比如在盈利結構、現金流方面,這也對電網整體帶來了一些影響。在這個背景下,上述各地的電力緊缺還是和當地的電網、發電、用電結構有關。

經濟觀察報:新能源、清潔能源的峰谷特徵對電網帶來了較大壓力,如何更好平衡新能源的發展和電網的穩定?

曾鳴

: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最主要的一個特徵是出力的波動,因此需要多種電力資源來保證電力的供需平衡,當一個電網中清潔能源佔比逐漸增長時,電網的穩定和經濟性都會受到影響。

我們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實現綠色轉型,但也需要做好電力資源的調節和匹配,需要在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做好綠色轉型,這不僅是指電網的穩定性,同時也要保證電網的經濟性。要實現這兩點,需要從電網的整體規劃上做設計。

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推動電力市場的建設,引入一些市場化機制來解決目前面臨的情況。靈活性資源、綠電資源進入市場時,需要市場能夠承認其價值,這樣電力系統才有積極性,透過政策和市場兩種方式,在保障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同時,來逐步推動新能源佔比的增加,

經濟觀察報:在技術和市場兩個方面,電力系統可以做出哪些改革以應對上述能源結構的變化?

曾鳴

:最後這個問題,實際上指的是如何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問題。我們知道只有透過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才能夠更好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有兩個維度,一個是技術創新,一個是市場創新,或者叫做管理創新。

技術創新方面,目前國家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圍繞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的重大專案。管理創新方面也包括兩點,一個是業態的創新,一個是市場的創新,總體上是透過電力市場改革,逐步建立吸納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同時也要吸納可以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有效調節的靈活性資源進入市場。靈活性資源需要的輔助市場要能夠和主市場進行協調,電力市場要能夠和碳市場進行融合。形成這樣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就能夠有利於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有利於“雙碳”目標的實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