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晚清名臣曾國藩:做好這幾件事,不再為荒廢時間苦惱?

  • 由 北地冰河 發表于 足球
  • 2022-07-29
簡介透過研讀,他認為“範(指范仲淹)、韓(指韓琦)可學而至也,馬遷(指司馬遷)、韓愈亦可學而至也,程(指程頤程顥)、朱(指朱熹)亦可學而至也”,在提升知識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做聖賢(古代讀書人追求的境界)

穩守是什麼意思

很多同學苦惱於自己的自制力不強,覺得自己做過很多各式各樣的作息表、計劃表,卻往往在第一個下午就堅持不下來。其實,這是我們每個人提升過程中必然經過的一個階段,克服了這一點,能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天空。晚清名臣曾國藩年輕時也有過類似的苦惱,他的做法也許能給我們一定的啟示: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考中進士,入職

翰林院

不久,他發現每月除完成少量工作外,其餘時間都可以自行支配,這讓他有時間荒廢的感覺。翰林院對學士們的考核方式,在當時叫翰林大考(一般考試時間不確定,隨時考察翰林們的水平),這有點像我們今天的抽查考試,很可能決定每個人未來的前途。為了讓自己保持進取的狀態,他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刻苦讀書,開闊視野。初入翰林院時,曾國藩還不到三十歲,相較於同僚將近40歲的平均年齡,他可謂年少成名。但在與同僚的交流中,他發現以往的知識主要為應對考試,自己距離飽學之士還有很大差距。他需要進一步提升閱讀量,追趕上大家的水平。他以宋代朱熹之學入手,認真研究儒家經典。透過研讀,他認為“範(指范仲淹)、韓(指韓琦)可學而至也,馬遷(指司馬遷)、韓愈亦可學而至也,程(指程頤程顥)、朱(指朱熹)亦可學而至也”,在提升知識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做聖賢(古代讀書人追求的境界)。

晚清名臣曾國藩:做好這幾件事,不再為荒廢時間苦惱?

二、規定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1)用楷書寫日記一篇——提升書法水平,鍛鍊寫作能力;(2)讀史一篇——豐富知識結構,開闊自身視野;(3)記載生活中的瑣事一件——捕捉生活點滴,自我總結反思;(4)讀《周易》——研究文化傳統,提升個人境界。透過這些方法,他逐漸克服自身的缺點,避免陷入“閒遊荒業”的舒適圈,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個人效率。

晚清名臣曾國藩:做好這幾件事,不再為荒廢時間苦惱?

三、堅持每天寫日記。曾國藩來到翰林院後,接受了當時名仕倭仁的建議,每天用日記記錄生活。這其實是一個說來容易,做來不容易的事。他記日記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堅持下來,也經歷過從動力十足到寫幾個字敷衍應付,最後索性停筆的過程。最後一次他終於堅持下來。他的日記注重總結一天的經歷,也記載了很多生活點滴,比如今日與誰同行,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有什麼體會,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改正。同時,為了更嚴格的自律,他還經常把日記的內容給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看,請他們幫忙監督自己。

晚清名臣曾國藩:做好這幾件事,不再為荒廢時間苦惱?

四、堅持定期自我反省。曾國藩的日記中記載了很多這樣的事情。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1)學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他跟年長的同鄉鄭小珊關係不錯。有一次鄭小珊出言輕蔑,他與鄭起了爭執,事後他總結雖然對方也有過錯,可是遇事要多看自己的問題,告誡自己要避免衝動的性格。(2)學著踏實地對待人和事。比如他發現自己有時候會說一些虛偽的話來奉承別人,事後想來都覺得噁心。此後,他便將每次與人交談的內容記錄在日記裡,看看自己有哪些話言不由衷,儘量浮誇,給人踏實穩重的感覺。(3)學著增強自身執行力。比如,他發現自己常難以自制,明明計劃好的事情,常因為自身原因沒能完成。他曾決心沒事不要出去閒逛,可是還是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出了門;打算用半天參加社交活動,結果一下子弄到很晚,他都進行了反思。

晚清名臣曾國藩:做好這幾件事,不再為荒廢時間苦惱?

這些日積月累的提高,幫助他從同期的官員中脫穎而出。兩年後的翰林大考中脫穎而出,在上百名精英翰林中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給自己未來的發展添上了重要的籌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