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 由 方圓文史 發表于 足球
  • 2022-07-26
簡介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大考,曾國藩和其他翰林官員一樣,也是非常驚恐

中國為什麼叫東亞病夫

熟悉曾國藩的人都知道,此人非官二代,而非富二代,祖上三輩無功名顯赫之人,親族中也無當朝權貴。

他在官場上毫無根基可言。

此外,他為人笨拙,不善機變,且土裡土氣,不像京城裡的那些大小官員一樣八面玲瓏。

用如今的觀點來看,

曾國藩在官場上是沒有什麼優勢的,充其量只能做一輩子的小科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多無產品”,竟然能在10年時間裡7次升遷,連躍10級。

那麼,曾國藩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曾國藩的10年升遷史!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道光二十年(1840年),散館考試,曾國藩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自此開始了他的仕途。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國藩被升為翰林院侍講;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被升為內閣學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被升為禮部右侍郎。

我們知道,

清朝的官制一共是

“九品十八階”

,且每一品級都有正品和從品之分。

曾國藩從翰林院檢討的從七品,升遷到禮部侍郎的正二品,期間跨越了10個等級。

他曾在自己的家書中說道:自己是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曾國藩的升遷速度,創造了道光朝的紀錄。而這種升遷速度,不僅在當時罕見,即便現在,也是極為罕見的。

要知道,清朝的巡撫,也只不過是正二品,曾國藩只用了10年的時間,就做到一個“省部級”,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麼,無權無勢、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得益於

他高超的自我管理能力。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曾國藩雖然被點了翰林,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仕途就一路坦蕩,從此官運亨通。

相反,這只是一個很低的起點,而且得時刻應對激烈的競爭,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在翰林之中,競爭成功者,名曰

“紅翰林”

,這類人升遷會非常快,入職南書房,成為皇帝的近臣。

競爭失敗者,名曰

“黑翰林”

,極大可能只能待在翰林院,捧著這所謂的“金飯碗”,當一輩子的小科員,或者隨便外放一個地方官就了事了。

當然,如果你運氣比較好,可能會去到一個“油水”比較豐厚的地方,這樣也可以保證你的生活。

但這事兒在清朝後期,基本不太現實,地方上窮得要死,哪裡還有什麼“油水”可撈?

總之一句話:

成功者一飛沖天,失敗者步履蹣跚!

那麼,翰林官員升官與否,是紅是黑,主要靠什麼呢?

很簡單——

靠“考試”!

這種考試跟我們現在的升學考試差不多,只是性質和考試的方法不一樣。

高中生考大學叫“高考”,翰林官員考官階叫作

“翰林大考”

,每隔幾年才舉行一次。

不過,與一般考試不同的是,翰林大考具有突然性,考試前不會給出明確的時間通知,目的就是為了檢驗官員們的真實水平。

所以,翰林生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準備大考!曾國藩自然也不例外。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在大考來臨之前,翰林官員們一個個過得都非常逍遙自在,用當時北京城中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來說就是:

“金頂朝珠褂紫貂,群仙終日任逍遙”。

但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叫

“忽傳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饒”

。就是說當聽到要大考的時候,一個個都被嚇得魂飛魄散。

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反差?

我們在上文說了,

因為大考決定著翰林官員的仕途命運。

而這並不是說你不想升官就行了,考不好的隨時都有可能被降級,甚至是罷官回家。

所以,如果翰林官員在這段時期裡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努力學習進步的話,那麼就算暫時保住官位,最終也會被淘汰掉。

曾國藩剛來北京的時候,有點飄飄然,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整天散漫無恆,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少。

但在他立志“學做聖人”之後,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便迅速提高。

在他的日記中,就曾記錄了12條做人的規矩和課程的標準!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條: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第二條: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驗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第三條: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第四條: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外為人。

第五條:讀史。丙申年購《廿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惜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圈點十葉,間斷不孝。

第六條: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第七條: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第八條: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諭曰:“節勞,節慾,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第九條:日知所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第十條:

月無

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第十一條:作字。飯後作字半個時辰。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的功課。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第十二條: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簡單將這12條規矩和課程翻譯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是要早起,每日天不亮就要起床,堅決不賴床;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應該是深有體會的!一天之中最寶貴的時間就是早晨。

如果你早上起得早,那麼你就會發現你一天的時間很多,能完成的事情也很多。

但如果一覺睡到中午或下午,那起來後基本就只是吃個飯,然後時間很快就被消磨掉了,能完成的事情非常少。

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第二是要靜坐,每天靜坐四刻,也就是一個小時。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要天天處於浮躁狀態,被事情牽著走。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很多人幾乎沒有冷靜思考的時候,每天學習、工作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一有空閒,自然就想著利用各種娛樂活動來放鬆自己。

即便是躺在床上,也必須是玩手機讓自己累了才會睡著,冷靜思考的時間根本談不上。

但這久而久之,就會讓我們陷入一種浮躁狀態中,無法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勤于思考

,多向自己提問:哪些事情是需要彌補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改進或改正的?哪些事情又是該向別人請教的?

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們不斷前進,最終走向成功!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第三是讀書不二,每天規定讀書頁數,一書未完,絕不讀下一本。

曾國藩是有名的“書蟲”,常常是手不釋卷,他吃得了讀書的“苦”,自然也能享受讀書的“福”。

他的文化修養、待人接物的智慧、格局,跟他愛讀書、善讀書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讀書具有選擇性,他尤愛歷史古籍,因為他能從裡面獲得很多有用的治國之道、為人處事之道。

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鑑今!

曾國藩之所以能取得這樣高的成就,跟他喜歡讀書、讀史書是分不開的。

但現在卻很少有人能堅持閱讀,為什麼呢?

一來,工作學習已經讓我們焦頭爛額了,一有時間,當然就是娛樂和“享受”生活,哪裡還有精力去讀書呢?

二來,讀書不能立竿見影的讓我們看到效果;縱然很多人都說讀書有很多好處,但我們讀了三四本書還是一樣,所以也就無法堅持了。

遊戲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玩?

除了它本身的虛擬刺激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能夠很快就看到結果,是贏是輸,不過是十多分鐘的事情。

但看書不是,看書要持續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而且這種效果是潛移默化的,並不能直接給你帶來巨大的回報。

不過,從長遠來看,看書自然比玩遊戲要好得多,畢竟裡面的知識,哪怕你只能用到一點點,也是好的。

曾國藩提倡讀書,而且不讀完這一本,絕不讀另外一本,這就是讓我們要堅定讀書的決心,一步一個腳印!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第四是要謹言,時刻警惕,不要亂說話!

“說話是一門藝術”

,這個道理恐怕沒有人不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多少。

不會說話的人,就是典型的“低情商”表現,這樣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好感和認同。

不會說話,除了讓別人對你感到厭惡之外,你自己也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曾國藩就特別強調,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堅決不說,言多必有失,一定要學會謹言。

第五是保護身體,節勞、節慾、節飲食;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無需多說。無論工作多忙、慾望多強、食物多美味,也要學會節制。

不會剋制自己的人,最終也必將為此付出代價!

第六是寫日記,將每天經歷的事情記錄下來,時刻反省、總結,使自己得到提高。

俗話說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們可以將每天的工作心得,與朋友聊天時談到的各種有啟發的事情,讀到的好詞好句,自己想到的某個點子等等記錄下來。

千萬不要低估這些日常小記,很可能促使你走向成功的,就是這些不起眼的日記。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第七是每個月要寫幾篇文章,寫幾首詩,每天要練半小時的字。

當然,寫詩的門檻很高,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絕非易事,但寫文章、練字這種事,卻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寫文章可以訓練我們的文筆,練字可以提升我們的寫字水平,每天規定練習的時間,日積月累,定能看到進步。

如今我們工作生活都離不開電子產品,文字也基本只出現在電子產品上,提筆忘字的情形經常出現,因此練字、寫文章,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應該做的。

第八是夜不出門,天黑以後就不要出去找朋友聊天玩耍了!

晚上跟朋友出去,要麼喝酒擼串、要麼夜店搖擺,不僅於身不利,於財也不利。

還不如在家多陪陪家人,或者看看書,學一兩個技能,然後早睡早起,這樣還能提升自己。

當然,也不是說自己要當一個“不入凡塵”的聖人,相反,偶爾的社交是必要的。不然長此以往,就沒有朋友叫你出去玩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能正確、並結合現實來理解曾國藩的這些話。

當然了,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不難發現,曾國藩的這12條日課,大多跟翰林大考有關。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比如第11條,就是要求自己每天飯後堅持寫半個時辰,因為考試時寫字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是否能考過。

還有他規定自己要定期寫文章、作詩、看書、寫日記等,也基本都是為翰林大考做準備。

翰林大考畢竟與一般的科舉考試不同,考試的內容不再是八股文,而是考察一個人的學養和見識,所以必須做到知識廣博,甚至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正是因為這12條日課,使曾國藩的生活變得非常有規律,對突如其來的考試,也比別人準備得要充分一些。

其實簡單來說就九個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當然,曾國藩的這12條日課,其中一些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都是有益的,效仿學習,也未嘗不可!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即曾國藩到京城後兩年,就趕上了第一次翰林大考。

一般的翰林大考,都是每6年左右舉行一次,但這一次卻只隔了4年。

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大考,曾國藩和其他翰林官員一樣,也是非常驚恐。

他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初十日大考,聞之甚覺驚皇……恐進場難完卷也。”

但無論驚恐與否,翰林大考還是來了,他和其他官員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此次考試選在圓明園的正大光明殿進行,參加考試的一共有127人,其中有3人託病,不敢進入考場。

到了考場之後,有個官員因攜帶小抄,被趕出了考場,直接交給刑部治罪。

此次考試,氣氛非常緊張,包括曾國藩在內的100多名官員,全部都是在戰戰兢兢、提心吊膽的狀態下考完的。

出了考場後,曾國藩將自己的試卷草稿拿給朋友們看,評價一下自己答得怎麼樣。

這不看還不要緊,一看就出事了,曾國藩在文章中犯了一個重大錯誤,有一個典故用錯了。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曾國藩看後,不禁大驚失色,後悔不已,反覆說:

“我粗心至此,何以忝廁詞垣哉!”

晚上回到家後,曾國藩和妻子歐陽氏默默對坐,期間一句話也沒有說。

此時曾國藩的心裡,可以說是悔恨難當。

睡覺時在床上翻來覆去,徹夜未眠,他在日記中批評自己說:

“平日所謂知命者,至是何有,真可羞也。”

就是說,平時的修養都不管用了!

三天後,大榜公佈,結果卻完全出乎曾國藩的意料!

原本以為會名落孫山、捲鋪蓋走人的曾國藩,發現自己的成績竟然還不錯,名列二等第一。

一等有五個人,這也就是說,曾國藩在這一百多人中,排名第六,穩穩的進入前十。

看到這一結果後,曾國藩原本跌宕起伏的心,終於平靜了下來!

那麼,他文章中的用典錯誤,難道主考官和皇上都沒有看出來嗎?還是他們有意讓曾國藩過?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原來,因為曾國藩在考試中狀態保持得很好,文章通順有條理,說理透徹,深受主考官的欣賞。

至於文章中的那個用典錯誤,則是因為通篇文章流暢有理的緣故,被考官和皇上忽視了。

第二天,道光皇帝親自召見曾國藩,之後升任他為翰林院侍講,官階從原來的從七品,升到了從五品,一下子升了四級。

面對道光皇帝的賞識,曾國藩一方面說自己

“以大錯謬而忝列高等,抱愧殊極”;

另一方面,又不免大喜過望,趕緊給家裡寫信,彙報這個好訊息。

在給家人的信中,他這樣寫道:

“湖南以大考升官者,從前惟陳文肅公(名大受,乾隆朝軍機大臣)一等第一以編修升侍讀,近來胡云閣先生二等第四以學士升少詹,並孫三人而已。孫名次不如陳文肅之高,而升官與之同。此皇上破格之恩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

在整個清代,湖南省的官員中,透過大考升官的,只有他和乾隆朝的大學士陳大受速度最快。

陳大受是從事編修升為侍讀,而他是從檢討升侍講,升的品級是一樣的。

但唯一不同的是,陳大受是考了第一名升的官,而他是考了第六名升的官。

這說明他受到了皇帝“特別”的知遇之恩,相比於陳大受來說,自己確實要厲害一點。

從這封家信中,不難看出曾國藩升官後那難以抑制的激動和興奮之情。

當然了,誰經歷這樣的升遷,也都會感到十分激動的,畢竟這是可以拿出來“吹一輩子”的!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翰林院又迎來了又一次大考,曾國藩以名列二等第四名的成績,被擢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這也就是說,曾國藩的實職是內閣學士,但是享受“侍郎”的級別待遇。

不得不承認,這又是一次罕見的躍升,從原來的從四品,一下子提升到二品,從此步入高階京官行列。

面對這樣的升遷,曾國藩當然又是大喜過望,在家信中,他這樣寫道:

“由從四品驟升二品,超越四級,遷擢不次……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

就是說,他曾國藩重新整理了湖南人在清朝的升官紀錄,幾年間連升多級,如此順利,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所以你看,如果我們每個人能能像曾國藩一樣,凡事都事先做好準備的話,那麼在遇事的時候,就不至於慌張失措,輕輕鬆鬆就把問題解決了。

而想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得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否則就很難堅持下去。

曾國藩為什麼能“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不正是因為他具有強大而高超的自我管理能力嗎?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無後臺、無背景的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