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

  •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足球
  • 2022-02-18
簡介但是不同的人讀書取得的成就不一樣,有人歸結為與開始好好讀書的時間有關,於是便成了問題

淵藪怎麼讀

作者:朱美祿(貴州財經大學教授)

人生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情況作出不同的決定,因此這個問題其實不成其為問題。但是不同的人讀書取得的成就不一樣,有人歸結為與開始好好讀書的時間有關,於是便成了問題。

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

秋窗讀書圖(區域性) 劉松年/繪

據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記載,段維“年及強仕,殊不知書。”所謂“強仕”,語本《禮記》,乃男子四十歲的代稱。可見段維年屆四十,仍然是一介文盲。“一旦自悟其非,聞中條山書生淵藪,因往請益。”“自是未半載,維博覽經籍,下筆成文”,為人寫墓誌,“有燕、許風骨”,在鹹通、乾符年間名氣很大。段維讀書雖然開始得很晚,但是進步神速,成就也不小。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個捷才。《唐摭言》卷十三“敏捷”條記載,“段維晚富辭藻,敏贍第一。常私試八韻,好吃煎餅,凡一個煎餅成,一韻粲然。”這段文字意在推崇段維作詩的敏捷,但是一個“晚”字大有文章。既可以理解為段維文思的敏捷延續到了人生晚年,也可以理解為段維作詩晚有所成。可見起步雖晚,但似乎並沒有影響他的成就。

據《宋史》記載,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雖然“歲餘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但經過刻苦學習,“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其二子軾、轍皆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上其所著書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爭傳之,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蘇洵讀書起步較晚這一個案,成了一個典型,以至蒙學讀物《三字經》中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縱然如此,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一起躋身唐宋八大古文家之列,成就一點都不小。

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出生於京兆杜陵韋氏家族,當時坊間流傳著“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諺語;杜甫《贈韋七贊善》一詩道:“鄉里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由民諺和杜詩,便可以管窺韋氏家族政治、經濟地位之高和衣冠之鼎盛。出生在這樣的世家中,少年韋應物又曾為唐玄宗侍衛,所以沒少做荒唐事。“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奔蜀,韋應物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這一年韋應物23歲左右。折節向學後,韋應物痛改前非,成了傑出的詩人,也是仁厚的儒者,寫下了“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樣心繫民瘼、反躬自責的詩句,感動了無數後世讀者。清代沈德潛評論說:“是不負心語。”所謂“不負心語”,意即有良心的話。

陳子昂是唐代著名詩人,作為富家子弟,少年陳子昂任俠尚氣,熱衷於射獵博戲,不好讀書。據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陳子昂“年十八時,未知書。”“後入鄉校感悔,即於州東南金華山觀讀書,痛自修飭,精窮墳典。”於永淳元年考中進士,所作詩文為世所重,被推為一代文宗。另外,盧藏用評價陳子昂道:“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新唐書》中說:“唐興,文章承徐、庾餘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也就是說,陳子昂是扭轉初唐文風的關鍵人物。折節讀書雖然有點晚,但並不妨礙陳子昂取得巨大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曾夫子自道“十有五而志學”,可見孔子十五歲才好好讀書。按照今天的標準,孔子致力於讀書也晚了點,但是孔子卻成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時期儒學的集大成者,其成就無論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以至被後世尊崇敬為聖人。推究起來,孔子成就非凡,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超群絕倫的好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學也。”

三代時期,“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由朱熹《大學章句序》中的論述,我們不但可以知道古人入學的時間,也可以知道古人入學後學什麼。我國現行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所謂適齡兒童,指的是滿六週歲(九月一日之前出生)或者七週歲(九月一日之後出生)的兒童。這是古今絕大多數人正式接受教育的時間,但這種教育規模化的趨勢,消泯了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相對於古人而言,雖然現在孩子正式入學時間提前了,但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業已成為了一種思維定式,許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階段就利誘和逼迫孩子學英語、學國學、學鋼琴、學繪畫等,不一而足。似乎接受教育越早,未來成功的機率就越大。另外,在當今社會,胎教的信奉者不乏其人。儘管胎教的效果無從驗證,但是那些即將迎接嬰兒降臨的準父母們,對於胎教絕不敢馬虎,這便意味著中國人受教育的時間又提前了一步。

孩子尚未出世就要接受教育,無疑已經夠早了,但還不是最早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諺雲:‘讀書是前世事。’餘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方知諺語之非誣。毛俟園廣文有句雲:‘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儘管有人認為“書到今生讀已遲”源於黃庭堅的軼事,但這則詩話也充分表明了袁枚的心聲,袁枚對於早讀書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見一斑。

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來勉勵孩子及早用功讀書固然不錯,但是每個人情況不同,致力於好好讀書的時間自然也不一樣。另外,讀書的早晚和成就的大小並不是一一對應關係,正像每一種花花期各不相同,但是絕對不能以花開的早晚來衡量花朵的美麗與否。

劉向在《說苑》中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少而好學,可以少年得志;壯而好學,可以成就輝煌;老而好學,也可以大器晚成。所以與其糾結於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不如發願真心讀書。歷史上發矇很早,卻無所成就的人多如恆河沙數;而起步較晚但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是真心讀書的人。

所以說,有心讀書,永遠不晚。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06日 16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