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阿拉伯和猶太“表親”;殊途不同歸?

  • 由 百年潮流 發表于 足球
  • 2022-01-01
簡介如今被以色列排擠的中東猶太人,昔日在阿拉伯世界能夠休養生息

阿拉伯語salam是什麼意思

阿拉伯和猶太“表親”;殊途不同歸?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劇照

阿米泰是以色列第二代移民,他的父親是北非猶太人。“當你入讀學校時,人家知道你是中東猶太人後裔的話,他們會認為你是麻煩製造者。”阿米泰這樣告訴記者。在以色列,有60%的公民是中東裔猶太人,然而以色列社會依然由歐裔猶太人主導。迄今為止,只有兩個中東裔猶太人擔任過以色列總統,成為實權總理者更是鳳毛麟角。

“我的父親為了不讓人知道自己是中東猶太人,還把自己姓氏裡的中東味道去掉,”阿米泰這樣說,“他的舉止和心態已經完全被歐洲猶太人同化了。”在以色列社會,中東裔猶太人和歐裔猶太人之間鴻溝之大,甚至引發動盪。在1970年代,還有中東裔猶太人自感被歧視,發起了“以色列黑豹黨”運動,抗議就業、教育和醫療機會不平等,跟警察發生了劇烈衝突。

如果說中東裔猶太人在以色列抱怨成為“二等公民”,那麼歐裔猶太人則認為,是中東猶太人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土耳其人的習俗帶到了以色列。一個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回憶,1950年代他在接收葉門猶太人的營地訪問時,一個猶太難民為了示好,好像阿拉伯人那樣撲倒在營地的主任面前,親吻其雙腿。“他撲倒的力度如此大,卻毫髮無損,所以我肯定他常年習慣了這個動作。”歷史學家這樣說。

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恩怨糾纏的今天,從宗教、生活方式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態,猶太和阿拉伯兩個族群可以說是南轅北轍。但在這片炙熱沙漠土地上生活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歷史上卻有頗深的淵源。

最早的“表親”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關聯,一句“你好”就能反映出來:希伯來語的問候語是“shalom”,而阿拉伯語則是“salam”。在語言學上,希伯來語(猶太民族的語言、以色列通用語)和阿拉伯語同屬閃米特語族。

阿拉伯和猶太“表親”;殊途不同歸?

19世紀後期,貝都因婦女把孩子扛在肩上

/在迦南地帶定居的猶太人逐漸成為農民,而貝都因人則繼續騎著駱駝在沙漠裡遊牧。/

在19世紀,歐洲的人類學家們試圖從《聖經》中找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聯絡。他們認為,“創世紀篇”中諾亞的三個兒子之一,閃是閃米特人的祖先,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理應屬於閃米特人的後裔。

在二戰後,這種解讀因涉嫌種族主義,給排猶主義提供理論支援,成為一種政治“不正確”的學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社會及文化關係簡史》的作者S。D。古依坦,就質疑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閃米特族”理論。“美國黑人和美國白人也說英語,難道他們之間也屬於同一個種族嗎?”在他看來,同一地區的兩個民族有著相似的語言習慣,並不意味著兩者有血緣關係。

儘管如此,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還是很早就出現在雙方的宗教典籍裡。據統計,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同擁有31位聖人。古依坦認為,這一地區的居民,無論是猶太還是貝都因人(遊牧的阿拉伯人),由於氣候和地理習慣,都有相似的語言和生活習俗。在被羅馬帝國征服和流放前,在迦南地帶(今以色列一帶)定居的猶太人逐漸成為農民,而貝都因人則繼續騎著駱駝在沙漠裡遊牧。

阿拉伯和猶太“表親”;殊途不同歸?

典籍記載,在基督出生的那天,來自東方的三博士把乳香抹在他身上

對於阿拉伯半島上的貝都因人來說,一個重要的營生買賣乳香。也正是乳香,讓西方世界知道了貝都因人的存在。

產自阿曼的乳香透過駱駝運輸,穿過紅海被銷往古埃及以及後來的古羅馬。典籍記載,在基督出生的那天晚上,來自東方的三博士就把穿越阿拉伯半島的乳香抹在他身上。直到如今,乳香在阿拉伯半島依然備受推崇,價格高昂;天主教彌撒儀式上,乳香依然不可或缺。今天依然產乳香的阿曼阿拉伯人,會把曬乾的乳香運往葉門;葉門港口城市亞丁,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乳香集散地。乳香在這裡經過挑選後,被運往世界各地成為高階香水的原材料。

務農為主的古以色列國子民們,形成了以核心家庭為單位的社會形態,而阿拉伯人則組成了以氏族為基礎的單元——不僅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很重要,兄弟姐妹之間也關係緊密,組成一個人數眾多的氏族部落。

如今在阿拉伯國家,我們依然能看到一個氏族壟斷整個國家政權的現象。在沙烏地阿拉伯,人們會發現遍地都是“王子”:坐擁沙特最高摩天大樓的沙特首富阿爾瓦利德是一位王子;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穆斯林蘇丹-本-薩爾曼-本-阿不都拉茲,是一位王子;整天在沙漠裡跟駱駝打交道的沙特野生環境部部長班達爾,也是一位王子。

被流放VS不被流放

時至20世紀,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社會形態發生了逆轉:猶太人以經商著名,而阿拉伯人除了保持原來的遊牧狀態之外,還有相當部分播遷到埃及等地,成為了務農人員,在尼羅河流域充當生產力極低的佃農。

“阿拉伯會再次偉大起來!當阿拉伯人在科爾多瓦(西班牙南部城市)為街道點燈的時候,你們倫敦還只是一個破落的小村莊!”在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中,反抗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首領高傲地跟代表英國援軍的勞倫斯說。

的確,阿拉伯統治精英至今念念不忘“讓阿拉伯再次偉大起來”。穆罕默德在世的時候,伊斯蘭教還沒走出阿拉伯半島。沒用多久,阿拉伯人便橫掃西亞和北非,甚至跨過直布羅陀海峽,把伊利比亞半島納入勢力範圍。如今世界上的22個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在版圖上與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大致吻合。

相反,猶太人在被哈德良領導的羅馬帝國滅國後,長年流離失所,有的流散在羅馬帝國境內,在歐洲定居下來;有的抵達印度、波斯和小亞細亞等地;還有的寄居在北非或東非。無論在哪裡,猶太人都得適應“宿主”的文化和語言習俗。在掌握對方語言的同時,猶太人如何保住自己的信仰、生活方式和民族歷史?

/猶太人在阿拉伯世界重新接觸T在中世紀歐洲被壓下來的古希臘哲學思想。/

阿拉伯和猶太“表親”;殊途不同歸?

阿曼的乳香市場

“我聽說《塔木德》在中國被當作一本經商智慧的書出版呢?”一個歐洲猶太人跟我說。這一原本幾乎有數十冊的經書,實際上是猶太教拉比(宗教導師)為了讓猶太人適應被流放異國的生活,給猶太教的原典《托拉經》寫的註釋。

多個世紀顛沛流離的猶太人,在文化、語言和忠誠度方面顯示出極大的靈活性。公元135年被滅國後,猶太人便定下了四條非正式的法律,其中兩條是:“猶太人必須效忠他們所在的國家”“猶太人所在國的法律,高於猶太社群的法律”。

在長達幾乎兩千年的時間裡,希伯來語被逐漸限制在宗教場合,為了生存,不少猶太人都學會了所在國的語言。在東歐生活的猶太人發展出結合了德語元素的意第緒語,而中東猶太人則使用阿拉伯語、波斯語和土耳其語為日常用語。在19世紀希伯來語復興運動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發展出極其豐富的語言文化多樣性。

相反,阿拉伯人衰落後儘管被外族統治,卻始終保持著完整的信仰和語言系統。在古依坦看來,無論在北非還是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始終對自己的語言保持執著。阿拉伯語詩歌歷史悠久,儲存良好。然而,過多的自豪感導致詩人們把修辭手法發揮得過於浮華,各種花樣的比喻和象徵,一層套一層的句式,讓人眼花繚亂。在古依坦看來,語言的固步自封和注重形式,是阿拉伯文化後來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

包容與相互學習

相比起在基督教國家被打壓的境況,中東猶太人卻在阿拉伯世界經歷過很長的一段寬容時期。同樣信仰一神教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東方相互容忍,相對年輕的伊斯蘭教更從猶太教中吸取了不少神學元素。在葉門民間,曾經流傳過猶太人用“咒語”給阿拉伯婦女治好了不孕不育症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猶太人在阿拉伯世界重新接觸了在中世紀歐洲被壓下來的古希臘哲學思想。在西班牙被阿拉伯人佔領的時期,就有猶太—阿拉伯學者把古希臘的數學概念重新傳入歐洲,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則由中東猶太人從阿拉伯文重新翻譯為拉丁文。

歐洲和中東的歷史走向,總是充滿各種地位逆轉。如今被以色列排擠的中東猶太人,昔日在阿拉伯世界能夠休養生息;而處於弱勢和分裂狀態的阿拉伯人,在歷史長河中曾經包容生活於他們國度的猶太人。

(參考文獻:《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社會及文化關係簡史》《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猶太人,上帝和歷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