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 由 靈笙讀書會 發表于 足球
  • 2023-01-06
簡介朝廷破天荒給建寧公主派了一項任務:和額駙吳應熊、長子吳世霖,一起去雲南,給吳三桂擺壽

東帝汶盛產什麼

1674年,建寧公主剛守寡,就和兩個幼子一起被幽禁。7年後,侄兒康熙非要處死她的倆兒子,建寧公主拼命求饒:“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你怎麼這麼狠?”

康熙卻說:“要怪就怪吳三桂。”

可這時候,吳三桂已經死了3年了。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吳三桂,是建寧公主的公公。

她一生的命運和悲劇,幾乎都來源於這位公公。

大多數人對建寧公主的印象,還停留在《鹿鼎記》中的那個刁蠻公主。

《鹿鼎記》中的她,是康熙的最心疼妹妹,任性自由,有太后疼愛。雖然與吳三桂的兒子有婚約,她卻始終只愛“小太監”韋小寶。

最終,她跟著韋小寶浪跡天涯,和一群女人共侍一夫。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可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根本沒有這樣的灑脫和自由。她雖然不需要和別的女人一起爭奪丈夫的愛,卻有著更為悽慘的經歷和結局。

建寧公主是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沒有爹孃疼愛,屬於後宮小透明公主。

1653年時,哥哥順治把她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

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場無限風光的婚姻。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當時的吳三桂,帶領清軍入關,配合清軍一起滅掉了李自成、張獻忠,是朝廷最器重的新貴,未來不可限量。

而建寧公主,則是當朝皇帝的妹妹。公主嫁入功臣之家,再合適不過。

從外表看起來,這是清廷對吳三桂的器重,也是建寧公主的福氣。

但是,從小生活在帝王家的建寧公主,卻清醒地知道,這樁婚姻的背後未必是幸福。

從清朝諸多公主的婚嫁來看,要麼是遠嫁蒙古,穩固蒙古勢力;要麼是內部消化,嫁給愛新覺羅的後代。而這兩種婚姻,基本上不會出現大變故,唯一有的就是後宅亂鬥。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可她和吳應熊的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膽戰心驚

:朝廷希望以婚姻為名義困住吳應熊,把他留在京城,好讓吳三桂有所忌憚。

當時的吳三桂,有自己的軍隊,軍功很高、野心勃勃,清軍一面重用他,也一面忌憚他。在這個時機,如果開始打壓吳三桂,朝廷將自顧不暇;如果放任不管,以後情勢堪憂。

無奈之下,聯姻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1653年,建寧公主嫁給了吳應熊,吳應熊也以駙馬的名義,自此長期居住在京城。

順治為吳應熊加官晉爵,授他三等子爵,給他無上榮耀,實質上不過是把他扣在京城當人質。

——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令建寧公主稍稍欣慰的是,這樁婚姻的大部分時間都有驚無險。

公主婚後和丈夫吳應熊很和睦,感情很好,也有了幾個孩子。吳應熊雖然納了幾房妾氏,但一直都非常尊重公主。

而這些年,遠在雲南的吳三桂,雖然和朝廷有些小摩擦,但是基本可控,並沒有影響到他們夫妻倆的幸福生活。

然而,到1671年時,吳三桂即將六十大壽。朝廷破天荒給建寧公主派了一項任務:

和額駙吳應熊、長子吳世霖,一起去雲南,給吳三桂擺壽。

多年來,朝廷一直不願意讓吳應熊離開京城,生怕出現變故。

可這一次,朝廷卻主動讓這一家子去雲南,建寧公主知道,絕對不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祝壽這麼簡單。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當時,吳三桂管轄雲貴兩省事務,經常與中央派過去的兩省督撫產生矛盾,有時候,吳三桂還直接以士兵們為藉口挑釁。對兩省督挑釁,其實就是吳三桂在不斷試探清廷的底線。

多年經營雲貴事務,吳三桂早已經不滿足於區區王爺的稱呼。而朝廷這邊,也對吳三桂的壯大和挑釁不滿,著手開始籌備削藩事宜。

在這樣敏感的時期,拜壽是假,試探虛實是真。

果不其然,建寧公主很快就接到了任務:

試探吳三桂對朝廷的意圖,消除吳三桂對朝廷的猜忌。

在朝廷的構想中,中央這邊對吳三桂的挑釁施壓,而建寧公主這邊就帶著孩子用懷柔政策,和吳三桂談感情,雙管齊下穩住吳三桂。

建寧公主懷著忐忑的心情,帶著孩子來到了公公府上。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或許是許久不見孫子和兒子,吳三桂表現得格外開心,對建寧公主的勸說也是滿口答應:“我會好好考慮的。”

1673年7月,吳三桂主動向朝廷申請撤藩。

聽到這個訊息,建寧公主總算鬆了一口氣。

按照這個趨勢,只要朝廷同意,直接展開行動,未來她和額駙的生活,就再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可讓建寧公主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康熙著手去準備撤藩、派使臣前去的時候,吳三桂突然翻臉。

他直接扣留朝廷使臣,還殺了雲南巡撫,直接改旗易幟。

吳三桂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康熙,也讓建寧公主的生活一步步走向絕境。

康熙決定,撤藩勢在必行,吳三桂既然敢叛亂,朝廷決不姑息,要強力鎮壓。

但當時,朝中不少官員都不看好這次平叛行動,認為朝中暫時無可用的將領,鬥不過經驗豐富的吳三桂。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鼓舞軍心,表示決心,康熙直接拿吳應熊和吳世霖下了大獄。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建寧公主立刻亂了方寸,一個是自己的丈夫,一個是兒子,都在生死邊緣徘徊。

可她知道,這個時候,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祈禱公公吳三桂迷途知返。

然而,吳三桂接下來的動作,徹底把建寧公主推入了深淵。

吳三桂不顧朝廷的反應,也不在乎兒子和孫子,直接自立為王。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自稱“周王”元年。

這樣的吳三桂,讓康熙怒不可遏,他直接當眾將額駙吳應熊,兒子吳世霖斬殺。至於,吳應熊的其餘幼子和建寧公主,可以暫時免去一死,但全部都被幽禁宮中。

建寧公主就這樣失去了丈夫。

這一年,她還只有32歲。

---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但是,這還不是建寧公主最絕望的時候,因為康熙還給她留了兩個幼子。宮中的幽禁生活雖然苦,但有孩子,她的生活就還不算絕望。

作為公主,她夾在中間也非常痛苦。

她是愛新覺羅的血脈,自然守護愛新覺羅的江山,這是她的職責。對於侄兒康熙的行為,她可以理解是情勢需要,但依然痛心,很長一段時間裡拒絕康熙的探望。

這期間,孝莊也經常去看望建寧公主,希望能夠撫平她心裡的創傷。

可是,還沒等創傷完全撫平,新一輪的慘劇又來了。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1681年,雲南平定,三藩之亂告一段落,吳三桂也早早地被氣死了。建寧公主以為,一切應該都可以迴歸到原點,她應該也有機會帶著孩子們正常生活了。

然而,公主沒有等來康熙的赦免,卻等來了康熙的必殺令:

二幼孫縊殺,諸庶孫斬首棄市 。

這一次,建寧公主怎麼也忍不住了,她先是哭著向康熙求情,希望康熙能夠看在她的面子上,給孩子們一條生路:“叛亂已平,求你給我和孩子一條生路。”

康熙看著淚如雨下的姑母,一把將她扶了起來:“要怪,就怪他們的爺爺吳三桂吧。”

建寧公主見康熙如此堅決,歇斯底里地喊了出來:“吳三桂都死了三年了,可孩子們什麼都不知道!”

稚子無辜,更何況他們也算得上半個愛新覺羅家的血脈。

但對於康熙來說,吳三桂是亂臣,只要他們是吳三桂的血脈,就是亂臣之後。斬盡殺絕,即可殺一儆百。所以,不管孩子們是否清白,都逃不了一死。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可是,建寧公主的悲慘命運又能怪誰呢?

她這一生,從來都沒有自己為自己做過主。

出嫁,是因為政治需要,哥哥順治讓她嫁,她便嫁了,為清廷籠絡漢族權臣之子,牽絆住吳三桂。

喪夫,喪子,是朝廷的平亂,她插不上手,求情的話也起不到任何影響。

明面上說,殺了幼子們,是因為“父債子償、爺債孫償”。

但這其中,最慘的還是建寧公主。

——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康熙也知道,他虧欠建寧公主,愛新覺羅也虧欠她。

所以,事情平息後,公主便獲得了自由,搬到了宮外的公主府。

衣食住行,康熙一應按照高規格的“功臣”來安置,也經常派人去照看她,關心她。

看著這些“賞賜”和“關係”,建寧公主越發孤獨,久久走不出生活的陰影。

1704年,建寧公主在府中去世。

關於建寧公主住過的宅子,老北京人裡流傳著一個說法:那是一座“凶宅”,經常會在半夜裡出現絲竹聲,其中還夾雜著年輕女人的幽怨聲……

建寧公主守寡七年,侄兒康熙非要殺她兩個兒子:要怪就怪吳三桂

或許,建寧公主生命的最後時光,久久走不出失去親人的苦痛。

有時候,活著的人,比去世的人,還要難熬。

如果你是建寧公主,你會怎樣逃過這悽苦的命運安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