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靠做“帶路黨”而發家的晉商,終究與大清一起滅亡了

  • 由 歷史百小生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08
簡介這也難怪,晉商手中有票號,做朝廷的生意,躺著就把錢給賺了,誰願意起來費那個勁兒

古代有股東嗎

晉商,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大商幫!

尤其是大清時期,順治皇帝親封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八家為“皇商”,

正式拉開了晉商的百年輝煌大業。

山西這個地方,與內蒙交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邊關,因此,邊境貿易就非常的頻繁。

隋末天下大亂,李淵在太原起兵,就得到了一個大木材商人武士彠(yue)的資金支援。大唐建立後,他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武士彠,如果你沒聽說過的話,

那他的女兒你一定聽說過,就是李世民的武才人,李治的武皇后,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

宋遼金時代,山西這個地方被設定了多個“榷場”,專門來從事邊關貿易,山西商人把中原的茶葉,絲綢賣給契丹人,女真人,把關外的皮毛,羊肉,山貨進口到中原。

不過,這些都是小打小鬧,晉商真正的崛起,要從明清時代開始算起。

明朝晉商:朱元璋的打工仔

大明建立後,蒙古人並沒有被完全消滅,他們只是退出中原,退守大漠。

但是,蒙古人不甘心就這樣在大漠裡吹沙子,他們仍然懷念中原大地的繁華,懷念他們留在大都的宮殿,因此,他們時不時的會攻打過來。

為了防止蒙古人南下,

朱元璋在北部邊境,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設立了九個軍事重鎮,被稱為“九邊”或者“九鎮”。

分別是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偏頭關、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九個邊關,每天需要消耗巨大的糧食,這些糧食,本地解決不了,都需要從南方運過去。

為了鼓勵商人們往邊關送糧食,朱元璋規定,凡是往邊關送糧的商人,都可以拿到“食鹽經營指標”。在古代,食鹽是政府專賣的,是一門暴利生意,能賣上官鹽,那就相當於家裡有了臺印鈔機啊。

山西的晉商,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首先爭取到了這一筆生意,而這個制度,在明朝被稱為“開中法”。

靠做“帶路黨”而發家的晉商,終究與大清一起滅亡了

開中法分為三步。

第一步:保中。

就是先搞個“招投標”,大明朝廷招標,各路商人投標,中標的人就可以攬到這門生意。中標後,就要按照朝廷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把糧食給運過去。

第二步:守支。

完成糧食運輸任務後,晉商們就可以到朝廷去領一個“鹽引”,就相當於80年代的“批文”,有了這個“批文”,你就可以販賣官鹽了。

第三步:市易。

拿到批文後,晉商們就可以到兩淮一帶去買鹽,或者就近在運城買鹽,然後運送到朝廷指定的地點進行銷售。

所謂“壟斷出暴利”,販賣官鹽,就是晉商挖到的第一桶金。

山西不是產糧地,大量的糧食要從山東,河南和江南運送,長途運輸,運費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為了減輕這種負擔,晉商開始僱傭農民,在山西境內開墾荒地,就地產糧。

這種做法,其實不新鮮,從秦朝開始,就有士兵在邊關開墾土地,屯墾戍邊,這種叫“軍屯”,而晉商的做法,是商業行為,被稱為“商屯”。

人口的湧入,土地的開墾,商品的流通,讓大同,平城這些邊關城市漸漸繁榮起來。

嚐到了這種“官商合作”甜頭後的晉商,不甘心就這樣為大明打工,

就開始出資培養讀書人,讓他進入朝堂,為晉商們爭取更多的商機。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張允齡。

張允齡早年喪父,是母親一手拉扯大的,15、16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走南闖北的販賣貨物,後來身家過百萬。

他培養了一個好兒子張四維,嘉靖二十三年高中進士,進入翰林院,後來得到高拱的賞識,在張居正去世後,接任大明首輔一職。

隆慶年間,大明與北方的蒙古進行議和,結束了多年的對峙狀態,雙方開通邊關貿易,九邊的作用被削弱,也不需要太多的糧食供應了。

因此,

“開中制”進行了改革,不再用糧食來換取“鹽引”,而是直接用銀子來換,其實就是拿銀子來買“買鹽指標”。

賣鹽是暴利,當然不止晉商一家盯著,以前晉商們憑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可以很方便的向邊關供應糧食,以此來換取“鹽引”。現在,這個優勢沒有了,只要給錢,誰都可以獲得“鹽引”。

因此,晉商獲得的“鹽引”份額也下降了不少。

不過,此時的晉商,也不在乎這點份額了,在多年的貿易生涯中,他們販賣的商品已經擴充套件到其他品類,而且,他們交易的物件,也不再是大明的邊關,而是關外的女真人和蒙古人。

隨著商業資本的雄厚,晉商們不再滿足於給大明當“打工仔”,他們想謀求話語權,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源。此時,

已經在關外獨立的女真人,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一點,開始積極拉攏這些晉商。

清朝晉商:滿洲人的合作商

萬曆四十四年,統一了女真各部的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大金”,自稱“可汗”,定國號為“天命”,釋出了“七大恨”討明檄文,正式打響了反明的槍聲。

為了平叛,大明派出四路大軍,與努爾哈赤在“薩爾滸”進行決戰,結果,努爾哈赤以區區幾萬人,打敗了明軍46萬人,一舉奠定了“後金”在關外的地位,

從此以後,形成了大明,蒙古,後金並立的態勢。

靠做“帶路黨”而發家的晉商,終究與大清一起滅亡了

邊關大戰,正常的商貿受阻,那麼,民間的貿易走私就開始發展,晉商,再一次憑藉著地理位置,獲得了這個商機。

女真人長期居住關外,生活物資匱乏,必須的鐵器,糧食,都要從關內運輸,努爾哈赤與大明開戰,正常的貿易被掐斷,如果沒有關內的物資支援,他們撐不過三五個月。

此時,晉商悄悄的與女真人建立了聯絡,把關內的糧食,鐵器賣了出去。

天命三年,努爾哈赤接見了16位在遼寧,撫順經商的晉商,給了他們一大筆錢,委託他們到關內採購物資。

可以說,在大清與大明的戰鬥中,晉商就是大清的“後勤部長”,源源不斷的把物資給大清輸送過去,甚至,他們還順帶販賣“情報”,把大明的軍情,賣給女真人。

1644年,清軍入關,佔領中原,晉商的腰桿子也硬了起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做貿易了,為了感謝這些晉商,順治皇帝還特意宴請他們,甚至要封他們當官。

但是,沒有一個人敢答應,畢竟,他們的行為是“通敵與資敵”,這種事兒,見不得光。

後來,順治就封他們為“皇商”,隸屬於內務部,專門做皇家的生意。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大皇商”。

大清的建立,晉商是有大功的,那就相當於是“大清集團”的一個小股東,因此,在大清朝,晉商的地位非常高,有什麼生意,皇帝第一個想到晉商。

比如,康熙平準葛爾的時候,晉商範毓濱就承包了整個後勤生意,賺的是盆滿缽滿。

從此以後,晉商獲得了對蒙古,俄國的外貿生意權。

在大清朝廷的支援下。晉商開闢了一條從山西,跨越長城,到蒙古庫倫,再到莫斯科,最終達到歐洲的一條商道,被稱為“北絲綢之路”。

從明朝鄭和下西洋後,大量的白銀湧入中國,銀子和銀錠,成了商品交易中的“錢幣”。但是,這種錢幣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那就是很重,拿一兩個銀錠出門還是可以的,

如果要大量採購物資,那光銀錠就得帶滿滿幾大車,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鏢局”就應用而生了。

但是,即便是有鏢師的保護,這麼多銀子,難免會遭到山賊強盜的眼紅,為了錢,這些人是敢拼命的。

當時在平遙縣,有一個“西玉成顏料莊”,生意做的非常大,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都開有分號。

在北京分號當掌櫃的“雷履泰”,發現了一個現象,經常有同行來他們這裡,存入一筆銀子,然後到四川或者天津的分號再取現銀。這個行為,就是我們現在很常見的“異地匯兌”。

一開始,是本著朋友之間互幫互助的原則,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後來,來辦理這個業務的人越來越多,就開始收取一些手續費。雷履泰意識到,這是一門生意,而且,是一門大生意。

回到平遙,他向老東家彙報了這個情況,

成立了一個“日升昌”票號,主營匯兌業務,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票號,嘉慶皇帝還親筆題詞“匯通天下”。

靠做“帶路黨”而發家的晉商,終究與大清一起滅亡了

就這樣,晉商從實業開始轉型到金融業。

在日升昌的示範效應下,山西涌現出了一大批的票號,業務遍佈全國,甚至還在朝鮮,日本,俄羅斯,東南亞開設了分號,開始匯兌全球了。

而且,在票號的運作中,也出現了一些“現代企業管理”的萌芽。

比如,出現了股東制,由幾個大的晉商聯合出資,共同發起成立票號;比如職業經理人制,老闆只出資,不做日常管理,由專業管理人才來管理,而且,本家族的人,不能在票號中任職。

可以說,票號的出現,把晉商的發展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畢竟,玩實業,賺的是辛苦錢,玩金融,才能真正的賺大錢。

一開始,晉商票號吸引的,僅僅是一些大商人的資金,但是,這些資金畢竟有限,於是,晉商就把目光盯上了大清朝廷的國庫。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大清的南方丟失,關稅,糧稅無法正常的轉運到北京,這個時候,晉商的票號開始大展拳腳,他們在南方吸收大清的稅銀,然後在北京匯兌,方便了朝廷的同時,也數錢數到了手軟。

從此以後,晉商的票號,就成了大清制定的“央行”,所有的稅款,庫銀基本上都存在晉商票號中,有國庫稅銀在,

晉商的資金流是相當的充裕,存款,提款,相當順暢,從來沒有拖欠,因此,晉商票號的名頭也打響了。

正是因為晉商票號的名頭像,大清各級官員們的不義之財,也都存在了晉商票號中。

能開票號的,也都各有後臺,比如,蔚盛長票號的後臺,是

慶親王奕誆

;百川通票號的後臺是

張之洞

;協同慶票號的後臺是

董福祥

;大德通票號的後臺是

趙爾巽和慶親王

;三晉源票號的後臺是

岑春煊

這些人,全部都是大清的“一號人物”,權力中樞,跺一跺腳,都能讓大清一哆嗦。

1900年庚子事變後,慈禧路過山西,喬致庸盛情接待,並慷慨的拿出30萬兩銀子供慈禧花,他這筆投資沒白花。

慈禧回到北京後,制定晉商票號為庚子賠款的承辦人,

全國各省上交上來的庚子賠款,都要送到晉商票號中。

甚至,在大清朝廷揭不開鍋的時候,晉商票號還給朝廷貸款,光1911年一年,就貸給了朝廷1200萬兩銀子。

可以說,晉商的發展,是與大清朝廷深度繫結的,

大清興,晉商興,大清亡,晉商亡

1912年,宣統皇帝宣佈退位,大清亡了,民國上臺了,晉商也快速的消亡,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民國晉商:新時代的落魄戶

進入民國以後,晉商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也沒能重現往日的光輝,也沒能重演當年明亡清興時候的故事。

關於晉商的消亡,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靠做“帶路黨”而發家的晉商,終究與大清一起滅亡了

第一,太平天國運動後,以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漢人大臣為主的官僚,開始佔據朝堂的主要位置,他們大力發展洋務運動,開展新的實業,引入外國機器,裝置,技術,人才。

在這個大的時代浪潮中,晉商沒有及時轉型,擁抱新的商機,而是固守舊業,不思進取,因此被新興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盛宣懷等人替代。

這也難怪,晉商手中有票號,做朝廷的生意,躺著就把錢給賺了,誰願意起來費那個勁兒。

第二,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大清與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其中除了賠款,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允許各國在中國經商,而且還免稅。

在這種情況下,

俄國人開始進入東北,搶走了晉商在“北絲綢之路”上的茶葉生意

。而且,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外國船隻可以隨意進入中國的長江流域。

他們直接開著船到長江流域去收購茶葉,然後從上海出去,沿海北上,到天津卸貨,然後再運送到歐洲,

這個成本,可是要比晉商走陸路,要少很多。

時任兩廣總督劉坤一在給朝廷的奏摺裡就說:

“自(武漢漢口)江海關通商以後,俄商在漢口開設洋行,將紅茶、磚茶裝入輪船,自(長)江(天)津,由(天)津運俄(國),運費儉省,遂將山西商人生意佔去三分之二。”

從此以後,在中國的北部邊境,中俄,中蒙之間的貿易,就由俄國人控制了,為此,他們還專門修了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貫穿東西,承擔運輸功能。

第三,清末時期,外資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搶走了不少票號的生意。比如天津對上海每年有1000萬兩的棉紗款匯兌,以往都是由晉商票號承擔,外資銀行進來後立馬搶走了500萬兩的份額。

1905年,慈禧搞新政改革,決定成立“戶部銀行”(中國銀行的前身),指定由晉商們來組建。

原本,這是晉商票號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機會,

可是,晉商老闆們看不清形勢,居然決絕了朝廷遞出來的橄欖枝。

這些老闆們,常年居住在山西的縣城裡,對於外面的形勢變化,沒有深切的感受,但是,作為職業經理人的票號總經理們,卻是深有感慨。

他們對外資銀行進行了深入瞭解後,發現中國的票號,已經是非常落後了,不能適應新的金融也的發展,於是,1908年,在山西蔚豐厚票號北京分莊經理李宏齡的帶領下,眾多的票號職業經理人一起聯名要求老東家們,趕緊成立自己的“山西銀行”或者“三晉銀行”。

很遺憾,這個要求,還是被否決了。

在晉商老闆的眼裡,朝廷,已經是最大的金主了,還有人能比朝廷大嗎?晉商票號,壟斷著朝廷的金融命脈,這還不夠嗎?

靠做“帶路黨”而發家的晉商,終究與大清一起滅亡了

民國以後,各種外資銀行和本地銀行快速發展,一舉吞掉了票號的市場份額。

第四,清末戰亂,朝廷倒臺,晉商沒有了朝廷的撐腰,立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中國人有很深的土地和房子情結,晉商也不例外,他們賺到銀子後會把它變成土地和房產,所以,現在山西有喬家大院,王家大院。

但是,戰亂一來,再多的土地也是浮雲,軍閥一門大炮打過來,土地沒了,房子也沒了,沒有任何東西是你的財產。

其次,大清倒臺後,票號的債主們就開始賴賬不還,票號大量的應收賬款收不上來,而隨著局勢的不穩定,大量的客戶又著急把錢提出了,形成了擠兌潮。

大量的票號破產,老闆們跑路的跑路,跳井的跳井,淪為乞丐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

晉商們也不是全部都覆滅了,還是出了一個有名的人物,就是孔祥熙

,他就是看清了形勢,擁抱新生的民國政府,成為“四大家族”之一,攫取了鉅額的財富。

晉商的發展之路,是典型的“紅頂商人”之路,他們的發展,是和大清朝廷深度繫結在一起的,而歷史上,紅頂商人,沒有一個好結局的。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他可以讓你一夜暴富,也可以讓你一夜身亡。

資本,就是資本,老老實實做生意,不要總想著和權力繫結。

一旦權力喪失,資本迎來的就是致命暴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百小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