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王飛:關於黑山峽水利工程的幾個需要再思考和定位的問題

  • 由 中國綠髮會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25
簡介最重要的是,隨著社會進步,我們對生態保護的看法全面更新了,站在以前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是否還符合我們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全覆蓋、生態保護優先、生態價值越來越重要而且越有機會實現經濟價值的今天,如國家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在社會上沒有達到或者很難

興利庫容怎麼確定

為科學協調水利工程與生態安全的關係,助力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

“中國綠髮會”)黨委指導下,中國綠髮會研究室於2022年1月26日上午透過騰訊會議線上召開“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安全”討論會。

王飛:關於黑山峽水利工程的幾個需要再思考和定位的問題

中科院水保所研究員王飛表示:很高興在春節前夕和各位一起討論母親河的問題

。我對水庫建設沒有研究,沒有發言權,但近些年來對水資源和生態問題思考很多,因此冒昧發言;這個發言代表我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黑三峽的研究和論證時間長,在地質上、成本上、水資源上等都比較充分;無論是甘肅還是寧夏,有發展需求,都可以理解;有不同利益訴求和治理衝動,也能理解;同時像所有水利工程一樣,耕地、移民都不是小問題。

最重要的是,隨著社會進步,我們對生態保護的看法全面更新了,站在以前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是否還符合我們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全覆蓋、生態保護優先、生態價值越來越重要而且越有機會實現經濟價值的今天,

如國家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在社會上沒有達到或者很難達到共識的問題:

1 黃河干流水庫及其必要性

據統計,

至1990年黃河流域包括下游引黃灌區(簡稱黃河地區)已建水庫3147座,總庫容574億m

3

【5

00

億m

3

;黃河干流5

0

多座大壩】,全河的水資源5

60

億m

3

,以上各類工程的總供水能力遠遠超過黃河的天然年徑流量。

其中:大型水庫

18座,總庫容501億m3,興利庫容361億m3;中型水庫150座,總庫容42億m3,興利庫容近20億m3;小型水庫2979座,總庫容31億m3;興利庫容16億m3;塘、堰、壩1.42萬多座,總庫容3.4億m3。引水工程4500多處,年引水能力295億m3。提水工程2.92萬多處,年提水能力48億m3。機電井87.5萬眼。各類工程的地區分佈大致為:大型水庫主要分佈在上、中游地區,其中大型骨幹水庫主要分佈在上游地區;中小型水庫、塘堰壩、提水和機電井工程主要分佈在中游地區,而引水工程多位於黃河上游和下游地區。

2 水資源、土地資源、電力的均衡與社會需求問題

水-能源-糧食紐帶關係

【工程的必要性】:計劃在旱區沒水的地方灌溉種糧;淹沒

10萬畝現有良好耕地(有沒有基本農田);

*當地的用水量的需求,目前能否達到要求?解決方案的資源、地區和經濟適宜性相對好?

*輸沙用水:(1)據我們分析,調水調沙的能力下降了,能輸送0。1mm泥沙的洪水只有所有大壩都沒有以後的自然洪水才可能有用;(2)泥沙往哪裡輸?輸沙水成本是多少?(60

m3

衝沙能力;

330

m3

的泥沙沖刷能力);(

3)河道(青銅峽水庫)泥沙處理創新。

* 農業生產耗水量的區域差異與改善機會:乾旱區農業灌溉的問題:鹽鹼地洗鹽和灌溉耗水量大,同時引起鹽分向下層和下游移動,汙染地下水,導致下游河流和溼地水質惡化。柴老師剛才也提及了:下移地下水位下降,水質惡化(洗鹽),原因是什麼?

透過倒逼,促進產業轉型,技術提升。

3 關於生態保護

乾旱、半乾旱地區的生態保護和社會發展問題

*黃河流域開發已經到了黃河流域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屬於極度缺水地區。與此同時,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這個警戒線對中國是否使用?如果不是,原因是什麼?如果有,是什麼比例比較好?

*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問題:水生態(氣候和氣象生態)、自然生態、社會生態(河灘地,是否移)

*河流生態系統的獨特性:

簡單的植物、動物微生物是否就夠了?

黑三峽河道漲落等水文過程的生態功能;水庫即使增加了當地的溼度,對生態系統影響是好幸事還是擾動?

4

關於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什麼含義?對應的不是“低質量發展”,而是“傳統發展”“低效率發展”。

旱區對水資源需求有沒有盡頭?沒有!!那麼對水資源開發的主導思想和方向是什麼?

因此,我提出以下2個溫和的建議:

1 綜合思考和論證黑三峽保護和開發最合適的方式:黃河干流水利工程很多,有沒有必要把所有河段都修成水庫?保護為數不多的(相對、近)自然河段,對水資源規律觀察和研究、自然生態系統與演化過程、景觀保護等很有必要;

2

在甘肅、寧夏和陝西,面對缺水和發展的矛盾,考慮一個水庫能帶來多少經濟收益?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把黑山峽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等更好協同利用,促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議把

“黑山峽:黃河最後的近天然河谷”作為發展生長點。

以上是我的發言,期望能對隨後的討論有所促進;不妥不完善支出,也歡迎批評和商榷。

整理/阿西葉 審/王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