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詩和遠方?蘇軾歷盡滄桑後,寫下一首詩,告訴我們遠方不必去

  • 由 國風趣文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18
簡介詩的意思,平白如話:廬山的煙雨浙江潮,這是蘇軾非常想去看到的景觀,沒到之前,千般不消,但是看過之後,發現也沒什麼特殊,不過就是廬山的煙雨浙江的潮

凡塵俗物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蘇軾歷盡滄桑後,寫下一首詩,告訴我們遠方不必去

宋詩,在宋詞光芒的掩蓋下,很多人對其有所忽略,雖不如唐詩那般影響深遠,但宋詩憑著其獨有的理趣性,使得它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依然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所謂的理趣,是宋代詩人,將自己對人生經歷的感悟,精簡成深刻而又豐富的至理,以詩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富含理趣的詩作,往往言有盡,意無窮,猶如佛家所說的禪機一般,能帶來很大的啟發,令人頓悟,從而使自己的心境更進一步,蘇軾便是此中高手。

詩和遠方?蘇軾歷盡滄桑後,寫下一首詩,告訴我們遠方不必去

眾所周知,蘇軾是一個非常喜愛遊玩的人,雖然他一生多受貶謫,輾轉天南地北,但即便是世人眼中的窮山惡水,他都能發現出其中的美好,並且留下詩文。風月的家鄉,一個偏僻的山間小城,也曾留過他的詩作與傳說。

蘇軾此人,用如今流行的話來形容,就是一個熱愛“詩和遠方”的人,然而在走遍千山萬水、歷盡滄桑之後,他卻寫下一首詩,告訴自己的兒子,同時也是告訴世人,遠方其實不必苦苦追尋。

《觀潮》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蘇軾在晚年的時候,寫給小兒子蘇過的一首詩,或者說是一道偈子。詩的意思,平白如話:廬山的煙雨浙江潮,這是蘇軾非常想去看到的景觀,沒到之前,千般不消,但是看過之後,發現也沒什麼特殊,不過就是廬山的煙雨浙江的潮。

詩和遠方?蘇軾歷盡滄桑後,寫下一首詩,告訴我們遠方不必去

臨終之前,蘇軾手書給兒子這首詩,定然是大有深意,此詩雖短,卻包含著無盡的哲理,下面,風月說說自己的淺見:

這首詩的深意,便在於首尾兩句,這兩句,一字不差,說的是廬山、浙江兩個景點,不過,前後卻是截然不同的心境。這兩個景點,可以說是狹義上的“遠方”,就拿我們大部分人來說,都厭倦眼前枯燥單調的生活,希望能夠去遠方領略大自然的風光,這樣才是富有詩意的生活。

在沒有看過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潮時,無比嚮往,千方百計的想去領略一番,但是,當我們付出了很多代價,踏上旅途,匆匆忙忙地趕到廬山、浙江看過之後,發現也不過是如此,在經過短暫的欣喜和讚歎之後,又覺得索然無味。

詩和遠方?蘇軾歷盡滄桑後,寫下一首詩,告訴我們遠方不必去

而廣義上來看,所謂的廬山煙雨浙江潮,便是我們生活中的目標,或許是期望在大城市有一個棲身之所;又或者是功成名就,成為眾人羨慕的企業家;因此,我們努力、奮鬥,踏上旅途,渴望實現目標。

可是在實現之後,卻發現那些曾經羨慕想擁有的,也不過如此,曾經渴望的“遠方”也並不能讓自己的身心得到釋放和昇華,反而急功近利的心態和匆忙的旅途,讓我們忽視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沿途的風景。

這世間本沒有遠方。

詩和遠方?蘇軾歷盡滄桑後,寫下一首詩,告訴我們遠方不必去

只要你心有山水,那麼從起點到廬山、浙江的一草一木,都是最為優美的風景;同樣,只要心有遠方,那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柴米油鹽,都有著無窮的詩意。何必名山大川、何必錦衣玉食,我們的眼前,便是“詩和遠方”。

我想這也是蘇軾想告訴兒子蘇過的,世人所向往的美景,世人所羨慕的高官,功名利祿,皆是凡塵俗物,得到之後,才會發現不過如此。蘇軾一生起起落落,曾高居廟堂,也曾流落嶺南,但他均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因此他活成了世所仰慕的蘇東坡。

只要用心對待眼前生活,苟且也充滿詩意,遠方,不去也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