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初一語文上冊課內古詩詞賞析題

  • 由 鄭說教育 發表于 垂釣
  • 2021-07-02
簡介答:運用了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到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尋常幾度各是什麼含義

初一語文上冊課內古詩詞賞析題

點上方藍字,關注“簡單初中生”

(一)《觀滄海》曹操

1、詩中統領全篇的一個字是

:觀;

從寫景的虛實上看,這首詩前八句寫實景,後四句寫虛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是為人稱道的名句,

請從寫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對其進行賞析。

答:寫作手法:詩人藉助奇特的想象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的是虛境即詩人的主觀感受。抒發感情:抒發了詩人期望統一祖國的雄心壯志,表現了詩人寬廣博大的胸懷。

3.詩中兩個“若”字用得好,請你說出好在哪裡。

答:有助於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4、作者登臨碣石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請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

答:那蒼茫浩瀚的大海上,無邊無際,海中山島突兀聳立。山島之上樹木豐茂,生機盎然。隨著陣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洪波巨瀾,洶湧起伏。

5、自選角度賞析詩句。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答:實寫海水和山島,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動態的“盪漾的海水”、“洪波”和靜態的“聳立的山島”、“草木”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宏偉遼闊和驚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答: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虛景,是詩人的主觀感受。表現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宏偉的政治抱負——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

6、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襟和抱負?(詩中“若”字用得好在哪裡?)

答:透過對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氣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

7、描繪“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所展現的畫面。

海島上樹木繁茂,各色花草鬱鬱蔥蔥,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感。隨著一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湧起滔天的波浪,洶湧起伏。

8、這首詩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表現了作者雖年老而又想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博大胸襟。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運用何種修辭?有何表達效果?

答:運用了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到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2.請你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作簡要賞析

將我的懷念之心託付給多情的明月,讓它隨風伴送你一直到被貶的偏遠之地吧。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憂愁、無奈的惜別之情以及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3、詩歌為何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他總是悲哀悽慘的啼叫著,暗寫詩人的悲痛之情。詩人選取“楊花”、“子規”,渲染了傷感的氛圍,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憂愁、無奈的惜別之情以及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

1、用形象優美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展現的景象。

答: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了,視野也因之開闊,靜靜的水面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的江天上。

2、說說“闊”和“懸”的妙處。

答:“闊”字表現出“潮平”,“懸”字寫高高直直掛著的樣子。風順風和,風兒高懸。“闊”和“懸”傳神的表現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美景。

3、分析“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故鄉的強烈思念之情。

4、任選角度,簡要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膾炙人口,請說說妙在何處?)

(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身在他鄉的遊子頓生思鄉之情。

(3)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與“入”用了擬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兩句詩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5“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

答: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新舊更替是自然規律,舊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兩句詩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6、寫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大意。

答:在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升起,舊年將盡未盡之時,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江上。

7、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鄉。

(四)《天靜沙秋思馬致遠》

1、小令中“枯藤”、“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

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圖

2、這首小令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遊子孤寂愁苦和無限的思鄉之情(天涯淪落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前三句描繪了九種景物,生動的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

請站在“斷腸人”的角度描繪這幅圖畫。

答:深秋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紛。帶著滿身的疲憊,我騎著羸弱的瘦馬,獨自在古道上緩行。繞過纏著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鴉雀在樹梢盤旋,時時悲啼。走過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橋畔稀疏的村社裡,幾戶人家已升起了裊裊炊煙。

4、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首小令的情景。

答: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淒冷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烏鴉在樹梢盤旋。他走過橫架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落山了,他已經無處投宿,迎著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5、“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聯絡全詩,談談作者寫這句的作用?

答:以樂景寫哀情 。透過對比,襯托出遊子的孤獨淒涼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6、對“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作簡要賞析。

答:“夕陽”點出了特定的時間,照應“昏”字,“斷腸人”點出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一切悲苦全在“斷腸”二字中凸顯出來,點出了天涯遊子的鄉愁是何等的濃重。

7、這首小令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試舉一例簡要分析。

答:(1)運用了寓景於情的手法。作者選用“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和西下的“夕陽”等景物,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將“斷腸人”的情感寓於其中,充分表達了詩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運用了靜景和動景相映襯的手法。如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這種安適、幽靜的環境,使淪落異鄉的“斷腸人”更添悲慼。

(3)運用了大量的名詞。即用“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組成了一幅蒼涼的深秋晚景圖,抒發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課外詩詞理解:

(一)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作者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詩中連用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全詩意境晴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譯文: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裡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麼思念你啊!

〔主題〕這是一首寫詩人初次出四川時,依戀家鄉山水的一首詩(思鄉詩)。

〔特色〕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1、本詩作者是被稱為“ 詩仙 ”的

李白

,字

太白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連綿的峨眉山巍峨聳立,夜色正濃,半輪明月懸掛山間,猶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3、“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

4、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連用五個地名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故鄉(朋友)的思念之情。

5、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

答:“入”和“流”兩個動詞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6、三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三、四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和對故鄉(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早年曾在洛陽聽過李龜年的延長,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萬千感慨,於是以此詩相贈。詩前二句言過去之盛,後二句寫現在之衰,抒發無窮感慨。全詩並無直接抒情之語,但世事之凋敝喪亂與人生之淒涼飄零,卻盡寓其中。】

譯文:當年在岐王宅裡,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聽到你的演唱,欣賞到你的藝術。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時節,沒有想到能在這時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杜甫,字子美,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

〔特色〕前兩句言過去之盛,為下文做了鋪墊:後二句寫現在之衰,抒發無窮感慨。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作者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尋常”“幾度”各是什麼含義?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答:尋常,平常;幾度,多次。這兩個詞語體現了詩人與歌唱家李龜年當年正值人生盛時,同處權貴之家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於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

3、賞析“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答: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您。“落花時節”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4、“落花時節”有什麼特殊含義?

答:“落花時節”包含不少內容,既是交代與友人相逢的季節——暮春,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還暗指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的暮年。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

5、賞析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現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思想感情:抒發對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淒涼飄零的感慨之情。

(二)《江南逢李龜年》

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落花時節”有什麼特殊含義?

答: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不只是寫景。不僅點明暮春時令,而且隱喻著彼此飄零、社會動亂、民生凋敝等家國之情。)

3、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一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B。詩的最後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淒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後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現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4、賞析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現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

思想感情:抒發對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淒涼飄零的感慨之情。

5、請寫出你對“落花時節”的三種理解。(3分)

答:既是明敘相逢的季節(理解為“暮春的落花時節”)(自然的景色);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理解為“國運衰敗之際”)(國家的衰敗);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的暮年(理解為“詩人衰病漂泊之時)(作者自己和藝人(李龜年)的顛沛流離)。

6、請欣賞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答:四句詩,從岐王宅裡,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時節”的相“逢”,一晃就是幾十年,歲月滄桑,人世鉅變,令人感慨不已。全詩無一字直寫詩人身世之飄零,世事之變遷,但讀者的心中卻不能不有所觸動:安史之亂,國之浩劫。

6、詩歌中點明作者與李龜年密切關係的詞語是:

尋常 、幾度 、 又逢 。

7、清朝蘅塘退士評說:“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淒涼流落,俱在其中。”

請舉例說明詩人是用什麼手法表現出上述意思的。

(3分)

答:地點對比,開元時期京都長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

時間對比,四十年前於四十年後,榮辱對比,過去是特承顧遇,現在是流落江南;

盛衰對比,過去是開元盛世,現在是大曆年間,國家已經衰敗。

(三)《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cén shēn)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1、這首詩寫了_____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本詩_______、______、______等詞語可以看出。(3分)

答: 重陽節(1分)“九日” “登高”“送酒”“菊”(2分,答出任兩點即可)

2.“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用什麼方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5分)

答: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寄託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2分)

詩人一是直接抒情,“遙憐”一詞將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擔憂直接表現出來;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繪了長安故園紛飛的戰火,斷垣殘壁間叢叢寂寞開放的菊花,以寫故園菊來寫故園長安,讓讀者彷彿看到一幅鮮明的戰亂圖,從而形象地表達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憂慮。(3分,指出表現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計1分,結合詩句分析正確各計1分)

3、請從藝術手法和表達的情感方面賞析“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詩。

答:作者運用想象的手法(2分),描繪了戰場中開放的故園菊花(2分),表達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飽經戰亂的人民的同情(2分)。(本題6分,其他意思可酌情給分)

(四)《夜上受降城聞笛》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全詩來看,前兩句寫的是色,第三句寫的是聲;末句抒心中所感,寫的是情。】

1、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抒發了詩人濃烈的思鄉(思念家鄉)、滿心的哀愁。

2、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詩歌寫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給分)詩歌前兩句透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環境的悽清與寒苦,為寫戍邊將士的思鄉奠定了情感基調;後兩句則透過寫 “蘆管”聲的橫空而出,立刻引發了戍邊將士的鄉思之情。(2分,能結合詩歌中的具體詩句展開分析思鄉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3、前兩句用“沙似雪”、“月如霜”營造了怎樣的環境氣氛?(1分)

答:營造了邊塞的荒涼、淒冷的氛圍。

4、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技巧?(4分)

答:詩歌前兩句寫了大漠在像霜一樣潔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間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圖。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圖。(2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藝術技巧:①詩人採用比喻修辭方式將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將明月比作嚴霜,生動而形象地寫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淒冷; ②對偶 ③上句仰觀,下句俯視,俯仰之間,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氣侵人,描繪了邊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詩歌前兩句透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環境的悽清與寒苦,為下兩句寫戍邊將士思鄉奠定情感基調。(2分,答對其中任意一點即可給分)

5、本詩寫了景,有什麼作用。

答:前詩前兩句寫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徵人心境的孤獨、悲慘、淒涼,為後面“盡望鄉”作鋪墊。

6、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二句詩句所表現的景象。

答:遠望回樂縣的丘陵上聳立著烽火臺,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像積雪一樣潔白;近看,高城之外,灑滿皎潔、淒冷的月色,有如鋪了一層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

(五)《秋詞(其一)》

1、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是用什麼手法表現的?

答: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樂觀豁達的心境。用了對比的手法,即將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來表現的。

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麼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

答:劉禹錫在詩中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目的是借托鶴沖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3、歷代文人為了抒“悲秋之情”,常藉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葉、悲鴻、衰草、枯木、銀霜 。

4、本詩作者藉助“排雲之鶴”,來表達對秋的迥異態度。請寫出你對本詩中“鶴”的形象和體現的人生態度的簡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劉詩中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飛,排雲直上,矯健凌厲,體現了激越向上,積極樂觀人生態度。2。歷代文人為了抒發“悲秋之情”,常藉助那些事物?

5、本詩作者表達了對秋的什麼迥異態度?

答:借“鶴”,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飛,排雲直上,矯健凌厲,體現了激越向上,積極樂觀人生態度。

6、你認為這首詩最可貴的是什麼?

答:這兩首詩最可貴的是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7、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詩中的“鶴”的?

答: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這隻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

8、賞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詩句。

答 :自古以來文人筆下的秋天,往往是肅殺、冷清,令人傷感淒涼。而在我看來秋天遠勝初春。詩人一反常情,表達了對秋天的讚美,抒發了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情感。

9、“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麼?

答:秋天天高雲淡,爽朗明快,在詩人看來更易激發靈感和激情,使人產生積極奮發,昂揚向上的精神氣概。詩中蘊含著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

10、賞析“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句。

答:詩人抓“鶴飛沖天”的景觀加以描繪,展現出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似乎也載著詩人的一縷詩情,直衝霄漢。在詩人看來“鶴”是不屈的化身,它給於讀者的感受,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11、前人寫詩填詞講究煉字,

談談詩歌第三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中“排”字的表達作用。

答:“排”,在這裡是“排開、推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黃鶴一飛沖天,彷彿衝破白雲阻隔的氣勢,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1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麼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

答:借托鶴沖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1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你認為詩人眼中“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麼? 

答:全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激越向上的人生態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氣爽的天氣,看見黃鶴直衝雲霄,詩人心情豁然開朗,詩情廣闊,於是說“我言秋日勝春朝”。

(六)《夜雨寄北》

1、“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秋”有何表達作用?

答:點明季節,渲染寂寥、淒冷的氛圍。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詩歌由實寫孤燈聽雨過度到虛擬的剪燭夜話,愁情和歡愉產生了轉化,充分抒發了對朋友真摯、執著的思念之情。

3、“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漲”字用得極其生動,說說妙在哪裡。

答:富於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夜雨漲滿秋池的景象,又表現出詩人愁思的綿綿伸長。

(“漲”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綿的愁思。“漲”字一詞,用詞準確,富於動態感。)

4、詩中兩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別是怎樣理解的?

答:前一句是寫實,後句是想象會面時對當時情景的描述,兩次出現構成了音調和章法的迴環往復之妙。

5、本詩的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是: 剪燭西窗 。成語的含義是 在西窗下剪燭用以表達思念親友,渴望團聚的情感。

(七)《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首詩以風雨為題,透過風雨把現實與夢境聯絡起來,表達了詩人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2、詩歌前兩句運用了什麼寫法?說明了什麼?

答:前兩句運用對比的寫法,將“僵臥孤村”的衰老之狀與“衛國戍邊”的不減壯志形成鮮明對比,說明了詩人的愛國熱情是終其一生的。

3、"夜闌臥聽風吹雨"一句語意雙關,應怎樣理解?

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實的時間和環境,另一方面這種特定的時間和環境又象徵著南宋王朝的處境和命運,如同風雨飄搖的海上孤舟,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

4、"鐵馬冰河"進入了詩人的夢境,這說明了什麼?

答:說明詩人始終有著一顆抗金殺敵、保家衛國的愛國心。

5、詩歌首句中的“僵”字說明詩人什麼樣的晚年生活境況?

答:淒涼悲涼

6、全詩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他的《示兒》詩也表達了這樣的情感,你能默寫出來嗎?

答:①愛國主義,抗金保衛邊疆②示兒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7、對上面這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詩人僵臥孤村卻不“自哀”,是因為詩人“尚思為國戍輪臺”。

B.詩中的“風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寫照,又象徵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處境和命運。

C.詩人特別想要去戍“輪臺”,說明他對“輪臺”這一地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D.詩人以夢境來表現自己的報國之心,於激越豪邁中透露出了壯志難酬的悲涼。

(八)《潼關》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1、《潼關》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對王朝更替興亡的感慨,對廣大被壓迫人民的同情。

2、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當時怎樣的景色?

答:寫出了古城大的高大、遼遠和寂寥。

3、請賞析“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答:詩人反向立意,說它猶嫌拘束、不解平,把河與山的不馴服的性格發展了,寫絕寫活了。這是詩人個性的象徵。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