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歷史冷知識:從古往今“油”是怎麼來的?

  • 由 黑鷳說歷史 發表于 垂釣
  • 2022-11-02
簡介從文獻上看,油最初被稱為“脂”、“膏”

榨油技術什麼時候發明的

歷史冷知識:從古往今“油”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脂肪是六大身體需要的養分,除了可以補充卡路里和必要的脂肪酸外,還可以增加食品的味道。現在市面上的食用油,味道和種類都很多,但你可曾聽說,我們祖先以前是怎麼吃的?那麼,他們是怎麼得到的?

動物油脂系列

最初,他們用的是動物的油脂。在人類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注意到,當肉類被加熱的過程中,會有汁水流出,這或許就是人類對油脂最早的認知。

從文獻上看,油最初被稱為“脂”、“膏”。

《釋名》說:「戴角為脂,不帶角者為膏」。即用有角獸油脂提煉的稱為油脂,無角的則稱為油。

《禮記。內則》中也提到,“油以蔥油,以蔥油為膏。”宋元學者陳澔對此作了評述:“油為脂肪,油為油。”凝結為固態的稱為脂肪,溶解為液態的稱為油。

《周禮·天官冢宰》中有這樣的說法:

“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鮮羽,膳膏羶。”

膏香、膏臊、膏腥、膏羶

這些詞語都有,無非就是牛油、羊油、豬油。

秦朝的食物一般,味道一般,大部分的青菜味道都很糟糕,只有蘿蔔、韭菜、蔥、蒜等寥寥無幾。所以即便是皇帝,每天都要吃用動物油煎的食物。

歷史冷知識:從古往今“油”是怎麼來的?

植物油系列

我國的植物油料栽培歷史悠久,種類繁多。

像黃豆,在上古時代就被稱為菽,在春秋時代就被列入了五穀類,但那時的豆類大多是以穀物和蔬菜為主,而用於壓榨油脂的則是漢代。最早的時候,用的也不是黃豆,而是芝麻。

歷史冷知識:從古往今“油”是怎麼來的?

張騫在漢朝武帝年間,曾到過西域。張騫將芝麻從西域胡那裡帶回來,因此,它被稱為“胡麻”。在漢代,人們就開始使用這種方法來製取石油,稱為“麻油”或者“胡麻油”。《三國志·魏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魏將軍滿寵曾在抵抗孫權對合肥的圍剿中,曾“以松枝為火炬,以麻油為燃料,於其上點火,焚其所用之器。”不曉得兩軍計程車兵,有沒有在戰鬥的時候,流著哈喇子。

宋朝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頂峰,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都是在這個時代產生的。該階段的採油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石油所需的油料也逐漸增加。

宋朝人不僅食用了更多的油,而且更喜歡炸制食物。沈括《夢溪筆談》中說:“今日北方人愛用麻油炸東西,不管什麼東西,都是用油炸的。”傳說中,中國的傳統小吃——秦檜,在南宋的時候,殺死了國家的英雄岳飛,人們將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形象做成了一張餅,然後用一種背對著另一種形狀的煎蛋,用一種叫作“油炸檜”的方法,後來又改成了“油炸”。

《東魯王氏農書》是元代王禎所作。本書中有一章《油榨》,對榨油機的構造及操作作了詳盡的描述:“取油也。用堅大四根木頭,每根都有五尺寬,寬一丈,鋪在地板上,上面有一個凹槽,下面有一塊厚板,上面有一條圓形的溝槽,下面是一條凹槽,用來裝油。

文章對裝置的結構、原料的粉碎、蒸炒、制餅、擠壓等工序進行了詳盡的記錄,對這一點,筆者有一首詩:“大木為磨床,細滑刻盤扣;破繭而出,機甲操控自如。這一技術至今還保留著,甚至在一些鄉村還可以見到。

歷史冷知識:從古往今“油”是怎麼來的?

自古以來,食用植物油在我們的生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愈加重視食用更多的油。日常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