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 由 洛水闌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9
簡介非暴力溝通的本質,是讓我們去覺察,面對衝突時內心的感受和需要

責怪責備的意思是什麼

童話故事《小王子》中,狐狸是一個睿智通透的角色。它有一句名言: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人類生活已經離不開語言很久了,我們漸漸忘了: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它可以表達思想和情感,卻不是思想和情感本身。

你聽到的、理解的,真的是對方想說的嗎?你告訴對方的,和心中所想一致嗎?

語言是工具,所以有侷限。當我們越來越依賴語言,它也為我們帶來了諸多麻煩。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語境中,理解著他人的訊息,傳達著自己的世界。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煩惱,都來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要想提升幸福指數,溝通是繞不開的一項技能。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也許你不知道,怎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

批判、指責,口不擇言地表達憤怒。當爭吵代替了訴求,情緒代替了情感,本要解決的問題,製造出了更大的問題。

你是否意識到,其實是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生活中,伴侶、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間,

語言暴力無處不在。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作者稱之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作為一名心理學博士,作者盧森堡協助不同種族、不同團體之間,和平解決了大量爭端衝突,運用的正是“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語言暴力,是一種精神暴力。而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愛的語言”,它讓我們在溝通受阻、情緒上頭時,換一種應對機制。

當我們受到來自他人的刺激,本能地想要回擊時,作者說:等等!

這時,你並非只有一種選擇。

在這個當下,你的選擇至少有四種:指責他人,責怪自己,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溝通,就是以退後一步的“覺察和感受”,代替了自動化的“指責和評判”。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拆分這個過程,有效的溝通包含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向對方描述你所觀察到的事實,而不是進行道德評判。

所謂“不負責”、“自私”、“你向來怎樣怎樣……”都是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判。

非暴力溝通不主張給對方下絕對化的結論,而是需要我們迴歸事實本身,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你產生如此看法?

不由事情層面上升到人格分析層面,謹慎地說出你的第一句話,也許溝通不會變成一場交戰。

第二步,體會內心的感受,而不是頭腦中的想法。

當你說“我覺得”的時候,你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還是在表達一個關於他人的想法?

“我覺得很難過”,這是感受。而“我覺得你不在乎我”,卻附加了對他人態度的判斷,這是一個想法。

真實地表達感受,和表達你對他人行為的想法判斷,所引發的溝通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者讓對方傾聽你,後者卻會激起對方本能的防禦心理。

一個人感受到指責時,反駁往往會成為第一反應。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第三步,覺察這種感受的背後,是什麼樣的需要未被滿足?

當你能夠順著感受,看到自己內心的期待,就會明白:他人的行為並不是我們情緒的根源,

根源是在於我們內心的期待落空了。

我們習慣性地把情緒轉嫁給別人,認為是別人造成了我們的痛苦,這其實是省略了自我覺察的部分。

你為了一件瑣事而憤怒,內心渴望著對方的尊重和理解。但對方沒有看穿你的渴望,只感受到的你的指責和挑剔。

想想看,當我們自己都無法覺察到內心真實的需要,又如何能指望別人讀懂我們的情緒?

如果我們想從他人那裡獲得什麼,就要先明白自己需要什麼。

如果你想讓他人為你的感受負責,就永遠無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第四步,清楚自己的需要後,提出具體的請求。

大多數人不善於提出請求,或是以委婉的語言讓對方猜測自己話裡的意思,或是把請求變成了命令。

當我們提出具體的請求,並讓對方知道,這是請求而非命令,溝通才有了明確的方向和進展。

而請求和命令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尊重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也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當溝通難以繼續,放下所有看法、真誠地傾聽,是最簡單的破解之道。

人和機器的區別就在於,人有感受。機器只服從於程式,而人卻牴觸命令。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這裡,作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他和小兒子之間的案例:

小兒子被分配了倒垃圾的家務活,卻經常表現得很不情願,於是作者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他進行了一次談話。他真誠地傾聽小兒子不願倒垃圾的原因,然後以他的名義寫下了一段話,叫布拉特的心聲:

在印象中,如果我沒照你說的去做,你就不會尊重我。如果我知道你並不想使喚我,在你叫我時,我會樂於迴應你。如果你高高在上,像個盛氣凌人的老闆,你會發現你一頭撞在了牆上。當你反覆提醒我,你為我做的各種事情,你最好準備再次碰壁!你可以大聲抱怨、責罵,但我仍不會去倒垃圾。即使你現在改變方式,我也需要時間忘記不快。”

這大概也是包括成年人在內的,每個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我可以接受請求,但不想被命令。

被尊重、被理解,是每個人的基本訴求。如果在和他人的溝通中,你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抗拒、不配合,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溝通方式。

順應人性,而不是激起防衛,是我們溝通中的一個挑戰。

語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溝通問題”

綜上,你可以參考這樣的句式來進行溝通:發生了什麼(觀察)……我感到(感受)……因為我希望的是(需要)……你是否願意(請求)……

你發現了嗎?這四個步驟,看似是在和他人進行溝通,

其實也是在幫助你深入地瞭解自己。

非暴力溝通的本質,是讓我們去覺察,面對衝突時內心的感受和需要。

一個能在溝通中敞開內心的人,一定是坦誠面對自己的人。

因此,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不在於溝通,

而在於“培養對自己的愛”。

當你將對人對己的責備,轉化為一份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你也將對自己多一份接納與愛。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洛水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