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青未了‖歷史的讀法(二以及三)

  •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籃球
  • 2022-02-02
簡介這個故事混同著民間的狡黠,雜糅了列子講的一些故事,整合在一起顯得不倫不類,因而會讓人忽視其真正的意義——譬如建了廟紀念搞“文化”

二的讀法是什麼意思

青未了‖歷史的讀法(二以及三)

實際上,我們很難“客觀”地去評價歷史。不能夠客觀,有很多原因,譬如意識形態對其語言描述上的意義疊加,譬如當事人的立場影響,譬如隨著時代發展人們不斷重新認識而導致的變形,等等。而且也不可能運用“辯證”的方法,簡單的對一個事物“一分為二”進行分析就萬事大吉。歷史的不可追溯性導致了它的不可複製,一個個事件本來是延續的,但在人類記憶中卻逐漸孤立起來,成為一個個可供標記的節點。

如果站“立場”的話,那麼我用以下兩段文字來描述中國曆上兩位鼎鼎有名的文人,讀者可以事先猜測一下,然後我再揭曉名字的謎底。

第一段講的是這樣一個人:成名成家的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生活作風不加檢點,聲色犬馬;對破格提拔不表示感恩,反而怨懟牢騷,酗酒滋事製造事端。

第二段講的是這麼一個人:不老實不忠誠兩面人一個。在密州一邊哭窮說什麼齋廚蕭然致使繞城覓杞菊以果腹,一邊卻自詡老夫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不但講求穿著而且講究排場。

從字面上看,第一個人不應該永不錄用嗎?第二個人不應該“烏臺”治罪嗎?

是的,我說的是李白和蘇軾。

可千百年來,我們為什麼卻要感嘆他們命運多舛、懷才不遇呢?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人格分歧的雙重標準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甚至知識分子們的蠱惑?難道話語權的掌握真的是在世道人心而不是廟堂之上的如椽巨筆?

廟堂之上的如椽巨筆。是這樣的:

“科西嘉的怪物在儒昂港登陸”

“吃人魔王向格臘斯前進”

“篡位者進入格勒諾布林”

“波拿巴佔領里昂”

“拿破崙接近楓丹白露”

“陛下將於今日抵達自己的忠實的巴黎”

——這難道只是法式的笑話嗎?嚴肅一點來看,這其實是歷史的實錄,並不是所謂曲筆。

生活在繼續,記憶在傳遞,歷史沒有休止符,亦沒有暫停鍵。而文字不過是儀式感的一種點綴。文字的背後,則是人性。文字排列組合的複雜性,源於人性的複雜——這也促進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春秋筆法”——不甘寂寞的史官在秦磚漢瓦隱秘處悄悄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時過境遷,春秋微言一樣隨著文字載體的衰老而漫漶不清了。

彼得·金斯利關於古希臘哲學家巴曼尼得斯的研究《智慧的暗處》,這本書寫的不像哲學入門或文獻資料,而僅僅是充滿了揣測的一家之言,缺乏嚴謹的論證和考據。不過有些觀點頗有新穎之處,譬如他說:

“通常, 為傳統注入新生命的,都是一個徹底的局外人,一個無名之輩。”

“這也是為何最偉大的老師常常都是默默無聞的人。他們之所以默默無聞,是因為他們不給予任何東西。但這個不給予,卻比一切都更有價值。”

“真正的老師是不留下痕跡的。他們就像疾吹過你的一陣晚風:既完全改變你,又讓你的一切(包括你最大的弱點)原封不動;會吹走一切你關於自己的觀念,留下一個徹頭徹尾是你自己的你。”

這使我聯想到莊子屢屢談到的那個如喪家之犬的孔子。莊子想表述的,也是一個局外人的點撥,不過他是有意識的。他的意圖明確,即儒家的那套是不正確的。莊子是言傳,但真正的局外人卻是一個叫做項橐的七歲小兒,他是身教。

項橐是我老家傳說中的一個人物,憑藉著機智而讓周遊列國路過此地的孔子俯首拜為老師。這個故事混同著民間的狡黠,雜糅了列子講的一些故事,整合在一起顯得不倫不類,因而會讓人忽視其真正的意義——譬如建了廟紀念搞“文化”。真正的意義不在這裡,不在於老師這個頭銜,而在於孔子拜師的原因。

這個原因是我在讀到“為傳統注入新生命的,都是一個徹底的局外人,一個無名之輩。”時頓悟的。孔子在那個時空、那個位置,明曉得是同一個道理。項橐是點醒他的那個“局外人”。這個局外人用他的“無知”讓孔子悟了“道”,而這個“道”和老子莊子之道的真正指向是一致的,儘管前者緘默無言,後兩者喋喋不休。

歷史的轉向起因往往是偶然事件,沒有事先準備的那麼多意義,也沒有時候強調的那麼多意義。歷史走過的時候,是機緣聚會。

就像孔子拜師,他拜的是項橐嗎?不是的。是他自己的思想。

2021。12。03

壹點號東夷昊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