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中的“蕭關”和“燕然”在哪裡?

  • 由 淨心如塵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01
簡介大破北匈奴讓竇憲名聲大振,回朝後被任命為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

蕭關逢候騎的候騎怎麼讀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出自王維的《使至塞上》。全詩如下: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蕭關”是古代的關名,又名隴山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燕然”是古代的山名,即今蒙古境內杭愛山,這裡代指前線。“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的意思是,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後尚在前線未歸,流露出對都護(這裡指前線統帥)的讚歎。

“都護在燕然”運用了一個典故。永元元年(89),竇憲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耿秉為副將,率漢軍精銳八千、南匈奴騎兵三萬多人、羌族八千多人,組成了一支四萬餘人的騎兵部隊,分三路出師,聚於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竇憲打探到北匈奴單于駐紮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就派一萬多精銳騎兵分三路襲擊圍剿北匈奴單于,北匈奴與漢軍進行了頑強的對抗,最終不敵漢軍,大敗於稽落山。北匈奴單于見大事不妙便向北逃跑,竇憲率部下一直向北追擊,追擊到了燕然山。

這場戰爭一共斬殺了敵方將士一萬三千多人,獲牲畜百餘萬頭,投降竇憲的人前前後後共有二十多萬人。竇憲、耿秉登燕然山,把這一功績刻在距離邊塞三千里的燕然山上。於是,“燕然勒功”就有了“建立或成就功勳”的意思。

北單于早已不知所蹤。於是竇憲派遣手下吳汜、梁諷攜帶金帛追尋北單于,準備招降他。當時北匈奴人心渙散,吳汜、梁諷每到一處,就宣傳東漢的國威,許多人先後投降。在北海西北的西海,漢軍終於追上北單于,勸他仿效當年呼韓邪單于歸順漢朝的先例。北單于知道已經沒有別的辦法,於是無奈接受,率領他的部下與梁諷到洛陽。

後來,北單于聽說漢王朝的大軍已經進入塞外,就派他的弟弟右溫禺鞮王跟著梁諷到洛陽向朝廷進貢,並留在那裡侍奉漢和帝。竇憲見北匈奴單于沒有親自來洛陽,認為他缺乏誠意,便奏請朝廷遣右溫禺鞮王回去,準備再次出征攻打北匈奴。

永元三年(91),竇憲率軍再次出塞,在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破北匈奴軍,俘虜了北單于的母親,斬殺北匈奴五千多 人。北匈奴人在東漢與南匈奴的連續打擊下,率部隊遠走烏孫, 自此退出漠北,開始了漫長的西遷之旅。大破北匈奴讓竇憲名聲大振,回朝後被任命為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他任用耿夔、鄧疊等心腹,總攬朝政,大多數地方官吏也是由竇憲舉薦任命。這些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幹著貪汙賄賂的勾當。有人向皇上檢舉了許多由竇憲任命的官吏,卻遭到竇憲的陷害。從此,朝廷官員再也沒人敢揭發竇憲的惡行,全看他的臉色行事。

日漸跋扈的竇憲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公元92年,竇憲和他的黨羽鄧疊等人相互勾結,共同策劃謀殺漢和帝。漢和帝得知他們的陰謀後,將他們全部逮捕並處死。接著,漢和帝收回了竇憲的大將軍印,在竇憲和三個弟弟前往各自的封國後,又下令處死他們。

王維運用燕然未勒的典故表達了自己想要建功立業的想法。而在寫這首詩時,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前往涼州,出塞察訪軍情,並任命他為河西節度使判官,使王維遠離了朝廷。全詩既描寫了邊塞生活,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 獨、悲傷之情,而這種感傷情緒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得到了淨化和昇華,顯露出作者的豁達情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