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昭君出塞引發的外交糾紛,漢元帝險些改寫中國古代史

  • 由 大福讀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19
簡介漢元帝讓侯應詳細地普及普及知識,侯應於是分析了“十不可”:自周秦以來,匈奴暴桀,寇侵邊境,漢朝立國後,尤被其害

嘉曉的意思是什麼

昭君出塞引發的外交糾紛,漢元帝險些改寫中國古代史

在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婚成功後,高興之餘提出了一個承諾,“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意思就是說,希望漢朝撤出邊塞防禦設施,轉而讓匈奴人擔當屏護,畢竟現在是一家子嘛,而且漢朝皇帝還嫁給了我大匈奴如此美麗的女子。當然,更需要感謝還是漢朝幫助呼韓邪趕跑了老兵油子郅支單于,讓他坐穩了汗位。

昭君出塞引發的外交糾紛,漢元帝險些改寫中國古代史

於是,漢元帝隨即召集大臣討論是否同意呼韓邪要求的“罷邊備塞吏卒”?

此事在《漢書·匈奴傳》中詳細記載了漢廷的態度。當時,漢朝大臣們大多表示應當允許匈奴的請求。因為這不僅可以使邊境安寧,又可減少朝廷開支。話說每年從函谷關以東運往關中的漕糧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這些糧食多用在了供應邊關將士的糧秣上。要知道當時西漢的首都還在關中,必須防備外圍諸如河西走廊,陰山河套等邊防重地以確保長安安全。但是,還是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就是熟悉邊事的郎中侯應。漢元帝讓侯應詳細地普及普及知識,侯應於是分析了“十不可”:

自周秦以來,匈奴暴桀,寇侵邊境,漢朝立國後,尤被其害。北邊塞至遼東,外有陰山,東西千餘里,草木茂盛,多禽獸,本冒頓單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來出為寇,是其苑囿。到漢武帝時,出師征伐,斥奪此地,將匈奴趕到了漠北;又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衛,邊境自此後才稍有安寧。現在若答應呼韓邪之請,則有“十不可”。

注:冒頓稱雄北方以來,頻繁南下侵擾漢地,直到漢武帝時才把趕到大漠以南,並沿陰山、鄂爾多斯等地耗費巨資修築了朔方城等一系列防禦措施。

昭君出塞引發的外交糾紛,漢元帝險些改寫中國古代史

漠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來寇,少所蔽隱,從塞以南,徑深山谷,往來差難。邊境長老說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如罷備塞戍卒,示夷狄之大利。這是一不可也。今聖德廣被,天覆匈奴,匈奴得蒙全活之恩,稽首來臣。夷狄之情是困則卑順,強則驕逆,天性使然。前已罷外城,省亭隧,今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不能再減少邊境武備了。這是二不可也。中國有禮儀之教,刑罰之誅,愚民猶尚犯禁,何況文化落後的匈奴。單于能使其眾不犯約嗎?這是三不可也。

注:陰山是匈奴南下侵擾漢地的中繼點,他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補充,而且陰山也是阻擋胡人的第一道防線。而且匈奴剛剛經過外界打擊和內亂,因為疲敝不堪才向漢朝稱臣。而且夷狄之人畏強凌弱,當他們力量恢復,他們便會重回故態。同時匈奴之地苦寒不產糧,遭遇天災就會南下掠奪漢地百姓財產,匈奴單于不過是部落聯盟首領,並不能真正約束部下。

昭君出塞引發的外交糾紛,漢元帝險些改寫中國古代史

在中國內地尚建關梁以制諸侯,才能絕臣下之覬覦。邊境設塞徼、置屯戍,非獨為匈奴,亦為諸屬國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舊逃亡。這是四不可也。最近西羌保塞,與漢人交通,吏民貪利,侵盜其畜產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叛,世世不絕。今若罷乘塞,則生嫚易分爭之漸。這是五不可也。過去從軍多有未還者,子孫貧困,罷邊塞讓這些人逃出去,徒增邊患。這是六不可也。邊人奴婢愁苦,欲逃者多,“聞匈奴中樂,無奈候望急何!”但仍時有逃去塞者。這是七不可也。內地盜賊桀黠,群輩犯法,如其窘急,則會向沒有守備的北邊逃去,無法可制。這是八不可也。邊塞建立已有百餘年,不完全是土垣,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谿谷水門,稍稍修建而成。卒徒築治,功費久遠,不可勝計。議者不深慮其始終,欲以罷邊備而省徭戍,那麼十年之外,百歲之內,卒有它變,障塞已經破壞,亭隧滅絕,當重新發屯繕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復。這是九不可也。如果罷戍卒,省候望,讓單于保塞守禦,必自以於漢朝有大恩,於是請求無度。稍不滿足其要求,則不可測其後果。開夷狄之隙,虧中國之固。這是十不可也。

注:中國設定武備是為了長治久安,對內對外進行威懾。況且若一撤武備,那麼內地犯法之人便會逃到塞外。同時,撤出武備雖然暫時無憂,卻難保長久太平。匈奴人雖然要求替中華守邊,但是長久僱傭其兵又會造成新的糾紛。

昭君出塞引發的外交糾紛,漢元帝險些改寫中國古代史

最後,侯應總結道:若答應呼韓邪的“罷邊備塞吏卒”的請求,並非是“永持至安,威制百蠻之長策也”。漢元帝聽完,大有醍醐灌頂之感,於是下達了“勿議罷邊塞事”的詔書。當然,對於馬瘦毛長的現任匈奴大單于,生硬地拒絕也是不好的。於是,漢元帝便命使臣傳達給呼韓邪一句話:“單于上書願罷北邊吏士屯戍,子孫世世保塞。單于嚮慕禮儀,所以為民計者甚厚,此長久之策也,朕甚嘉之。中國四方皆有關梁障塞,非獨以備塞外也,亦以防中國奸邪放縱,出為寇害,故明法度以專眾心也。敬諭單于之意,朕無疑焉。為單于怪其不罷,故使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曉單于。”

昭君出塞引發的外交糾紛,漢元帝險些改寫中國古代史

漢元帝的“口諭”說得很好聽:先表揚呼韓邪之請是“為民計”,甚至是“長久之策”,然後再婉言稱,為了防止中國內的奸邪出竄,所以不能罷邊備。呼韓邪聽完,只好“謝曰”:“愚不知大計,天子幸使大臣告語,甚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