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新密市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4個)麻紙製作技藝

  • 由 新密崔花日常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02
簡介黃保靈說,撈紙全憑經驗和手感,一張紙的厚薄和均勻,全看撈紙人的技術,竹器入水過深,上面的紙漿就太多,“撈”出的紙張就厚,竹器入水太淺紙張又太薄

祭祀麻紙是怎麼製造出來的過程

新密市大隗鎮的造紙發展,距今已有1000年的歷史,因其造紙業歷史悠久發展很快,素有“中原造紙第一鎮”之稱。

新密市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4個)麻紙製作技藝

被譽為“造紙之鄉”的河南省鄭州新密市大隗鎮,至今唯一還在用手工造紙術造紙的就是村民黃保靈。

黃保靈在家中齊腰深的“腳坑”裡,用一竹製的器物在一個大水坑裡撈紙漿。他手腕一抖,竹製器物上便沾一層米色的紙漿,控一下水後,他把竹製器物往下一扣,3小張麻紙就成形了。

黃保靈說,這道工序叫抄紙,也叫撈紙。面前的水坑,叫“陷坑”,坑底排列了一層竹子,下面壓著的就是紙漿。用一邊的木杆搗下面的竹子,紙漿就會從下面冒出來,他再用另一根木杆攪一攪,就可讓“陷坑”裡的紙漿變得均勻。

黃保靈說,撈紙全憑經驗和手感,一張紙的厚薄和均勻,全看撈紙人的技術,竹器入水過深,上面的紙漿就太多,“撈”出的紙張就厚,竹器入水太淺紙張又太薄。撈紙時用力不勻,竹器上沾的紙漿就不均勻,“撈”出的紙也會厚薄不均。

撈出的溼紙平攤在木板上後,下一步工序是壓紙。黃保靈把溼紙一張張放到“陷坑”裡,堆到半尺多厚時,他就用一塊木板壓在上面,再在木板上面壓幾塊石頭。這個工序就是為溼紙去水,時間一兩個小時。壓過的紙密密實實地粘在一起,還得往下面“飲水”,然後才把紙張一張一張揭開,並一張一張地貼在牆上風乾。

20年前,村裡像黃保靈這樣造紙的手工造紙作坊有60多家,後來,大家都改為“機械化造紙”,並且發展到了二三百家,只有黃保靈一家仍用古法老工藝造紙。

“我從早上6時一直忙到下午6時,最多隻能造700張紙,收入四五十元錢,一般人可吃不了這份苦。” 47歲的黃保靈說,村裡年紀比他小的人,已經沒人會這樣做了。許多人笑他傻,同樣造紙賺錢,為啥不裝個造紙機?“我到現在還不想放棄這個作坊,就是不想讓這項有上千年的歷史工藝失傳。”

據新密市文化館館長李宗寅介紹,大隗鎮是全國有名的“造紙第一鎮”,手工造紙已有1000多年曆史,起源於東漢蔡倫發明的造紙術,手工作坊均以蔡倫為祖師,大隗鎮還敬祀有“蔡仙廟”。東漢初年劉秀的大司徒侯跋從蔡倫處學得此技藝,又將此技藝傳給大隗鎮的侯姓後人。李宗寅說,黃家沿襲的手工造紙已被確定為新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全力申請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密市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4個)麻紙製作技藝

新密市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4個)麻紙製作技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