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道、自然、本來、靜名異而義同

  • 由 靜慧太極拳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5
簡介荀子“虛一而靜”的認識論對後來影響很大,特別是莊子把老子的“滌除玄鑑”發展成“心齋”“坐忘”,並將“虛、靜”分為二層來解釋:一層是透過“忘物”以達到“虛”,二層是透過“忘己”來達到“靜”

本來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道、自然、本來、靜名異而義同

道與自然、本來和靜四個概念名異而義同,都是同一個意義。太極拳在運用這幾個概念中,落實到一個“靜”字,就比較具體了。

一定要記住,靜與自然、道和本來,四個概念是同一個意義。

中國古人特別重視心性的修養,認知自己是極少數高階動物才有的思維,因此,“道”主要是透過內心的體驗來實現。儒家認為宇宙人生的大問題,都要先從自己的身心經驗上切實體察,轉換自己的身心。從中覺悟以後,再將這些經驗用之於“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廣闊實踐,抵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老子、莊子從自然精神入手,探討人與自然的和諧,譬如“柔弱勝剛強”,譬如“反者道之動”。佛家講“退一步海闊天空”,“回頭是岸”,與道傢俱有一致性,其精義相符。

但如何修心?《管子》提出了“靜因之道”,要求排除主觀慾念和成見,保持內心的虛靜狀態,才能清晰準確地觀照萬物的本源及其變化。荀子“虛一而靜”的認識論對後來影響很大,特別是莊子把老子的“滌除玄鑑”發展成“心齋”“坐忘”,並將“虛、靜”分為二層來解釋:一層是透過“忘物”以達到“虛”,二層是透過“忘己”來達到“靜”。在莊子眼中,“靜”的層次高於“虛”,故若無“虛”的功夫,“靜”之境界則難以達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這句話非常明確地判別了“為學”與“為道”的根本不同,為學的方法是知識的增加,而老子認為最佳的方法是去除後天的矇蔽,即採取減“損”的方法。“損”在這裡具有超越與放棄、滌除兩重意義。因此太極拳的修為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做減法的思維方式在西方藝術家頭腦中也存在。據說有人問法國雕塑家羅丹為什麼他的雕塑做得這樣好,羅丹輕鬆地回答:“把多餘的去掉。”去掉多餘的,也就是做減法的思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