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要長久立足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 由 禪說國學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3
簡介曾有人問大學問家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昂頭指什麼

古時候的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入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要長久立足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他的弟子問他:“孔圖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李時珍開始編寫《本草綱目》這一鉅著。為了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他涉獵群書,鑽研文獻八百種,作機計數百萬言,對前人的著述、經驗廣羅博採,取其精華。

他還多次離家遠行,親身實踐,歷盡千率萬苦;他深入民間,不恥下問,廣泛收集單方、秘方,精心編選,反覆實踐,就地採藥,填補空白。就這樣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訪萬餘人,耗盡半生心血,歷時27年,三易其稿,終於於萬曆六年寫成《本草綱目》這本書。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要長久立足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這是一部集明代以前藥物學之大成的鉅著,也是一部“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鉅著。《本草綱目》博大精深、成績顯赫。在藥物學上,它集中藥學之大成,立本草之新體系,糾本草之偏誤,增前人未錄之新品,闡明是藥性味之理論。

在自然科學上,它對各種植物的形態、特徵、生態習性、生長過程、地理分佈、栽培情況、實用價值均作了極其詳實考證,簡明生動的記述,不啻為近古以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植物學教科書和辨識植物的引導書。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要長久立足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所以不但在國內醫藥界受到高度重視,還先後被譯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文字,成為國際學界的重要文獻之一。

一個人的認識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應把提問當作一件羞恥的事。相反,這是一種博採眾長的學習方法,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也體現了一個求學者應有的度量。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即使你是一個天才,你也不可能一通百通。一個聰明的人,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不恥下問,虛心地向他人求教。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要長久立足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年輕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心高氣盛,恃才傲物,總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光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裡。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門框撞了頭,才發現門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

要想進人一扇門,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起腰做好攀登的準備——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求教。

那些登上頂峰的人們,不論是在舞臺上發表演說還是乘機出訪,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們,總是高高抬起頭向上仰望,因為他們站在低處。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要長久立足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只有站在低處的人,才總是高高抬著頭,因為他們腳下什麼都沒有,只能能往上看。曾有人問大學問家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蘇格拉底微笑著答道:“三尺!”那人又說:“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給戳出許多窟窿?”蘇格拉底仍微笑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能夠長久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越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裡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要長久立足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