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 由 歪媽知道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3
簡介歪媽總結:有時候給予孩子過多的約束,反而未必能夠把孩子培養成才,與中國的教育模式相比,德國的教育方式無疑多有不同,雖然很難說孰優孰劣,但是在德國教育中的一些優點,確實值得我們中國父母多多借鑑

腦怎麼讀拼音怎麼寫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當前我國孩子教育“內卷”的嚴重程度,相信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深有體會,而在遙遠的歐洲大陸,德國對孩子的教育卻彷彿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故意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沒有年級的德國幼兒園,卻培養了全球一半的諾貝爾獎得主

自從諾貝爾獎設立以來,

總人口

8200

萬的德國一共出現了106

位得主,幾乎佔到了全球諾貝爾獎得主中的一半

,全球剩餘的其他大約60億人,共同分享了剩餘的一半。那麼為何德國人能過獲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呢?從德國特殊的教育模式中,我們或許能窺得端倪。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與我國家長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同,德國家長似乎從來不擔心這樣的問題,為了避免孩子太早接觸學科知識,聯邦德國《基本法》(相當於我國的《憲法》)中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也就是說不允許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相關知識。

那麼德國的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都學習什麼呢?德國的幼兒園有著很多“特殊之處”,

比如沒有年級限制,所有年齡的孩子都混在一起上學,他們的學制是“半日制”,只有上午有課,下午孩子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盡情玩耍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在紀錄片《Make Me a German》中,一對英國夫妻帶孩子來到了德國的一個普通城市,專門體驗了德國幼兒園的這種教育模式。與其他國家正兒八經的幼兒園校園不同,這對英國夫妻孩子所上的幼兒園,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森林,在這裡,孩子們直接坐在了被放倒的樹木上,而課堂內容包括爬樹、玩火等等,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氛圍,都讓孩子最大程度釋放了天性。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德國幼兒園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但他們贏在了終點線

事實上在德國所有的幼兒園中,孩子們所需要學習的本領,幾乎都是與生活、自然息息相關的。比如學習怎樣去自由市場買東西,參觀郵局學習寄信,記住回家的路線,採摘櫻桃等等,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孩子雖然沒有太早地接觸文理知識,但是卻掌握了很多的生活技能,生活能力很強。

那麼這種教育帶來的結果,真的是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嗎?

答案或許反而恰恰相反,孩子不僅沒有輸在起跑線,反而贏在了終點線

,在德國人看來,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只需要快樂地長大就已經足夠了,過早地開發智力,只會使得孩子的大腦變成一塊只能存取的“硬碟”,而失去了想象力和創造空間,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災難性的。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而且與中國家長和老師不同的另外一點是,德國家長對孩子更能“放得開”。當孩子在登往高處,或者是進行一些其他的危險動作時,大人幾乎不會做出任何的干涉舉動,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殘酷教育”反而能夠讓孩子從小學會面對挫折,更好地為其培養勇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從德國幼兒園教育中我們能學到啥?這3點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1.

尊重孩子的意見

德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對孩子的意見極其看重,當孩子提出某些反對意見時,德國家長不僅不會認為孩子忤逆了自己,反而還會由衷地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勇敢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這對那些強迫孩子,按照自己意願去成長的中國家長來說,或許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啟迪。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2.

重視孩子個人品質的培養

不難發現在德國的教育體系中,對孩子個人品質的培養,要遠遠高於一些刻板知識教育的重視。我們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或許也應該對孩子個人品質的培養多上心,而非過於注重單一學科知識的學習,真正做到“素質教育”。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3.

保護好孩子的想象力

在德國人看來孩子們有著自己的成長規律,在相應的階段完成相應的任務就已經足夠了。對於我們中國家長來說,其實也應該儘量避免過早地給予孩子太大壓力,保護好孩子的想象力,這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比“贏在起跑線”更重要。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中國父母應深思

歪媽總結:

有時候給予孩子過多的約束,反而未必能夠把孩子培養成才

,與中國的教育模式相比,德國的教育方式無疑多有不同,雖然很難說孰優孰劣,但是在德國教育中的一些優點,確實值得我們中國父母多多借鑑。

今日話題:你對德國的這種教育模式怎麼看?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於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乾貨內容,請關注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