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中復神鷹T800碳纖維生產線投產的背後:攻關幹噴溼紡其實是逆道而行

  • 由 兒童健康不可忽視 發表于 綜合
  • 2021-06-14
簡介談及當初為何堅持攻關幹噴溼紡,中復神鷹副總經理金亮回憶到:“當時T300的市場價太低,但成本並不低,繼續做T300毫無希望,恰好我們在調研日本東麗的盈利模式時,發現他們用幹噴溼紡生產T700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又實現了纖維效能的提升

碳纖維腳踏車多少錢

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坐落於中國江蘇國家級——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致力於為全世界提供包括碳纖維原絲研發、碳纖維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研發一體化解決方案。

步入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以中復神鷹為軸心的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鏈一片繁忙的景象。其中,碳纖維腳踏車製造廠、碳芯電纜製造廠、風電葉片製造廠尤為突出。顯然,這片國家級經開區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佈局規劃上已成一定氣候。但如果回溯到10年前,景象則完全不同。

10年前,中復神鷹第二條100噸碳化生產線正式投產。

而為了走到這一步,中復神鷹足足花了近3年時間。“從一片蚊蟲遍野、蟑螂滿地爬的蘆葦蕩、鹽漬灘,到整齊明亮的現代化標準廠房建成,從不知碳纖維為何物到百噸線量產,這期間發生了太多故事,現在回想起來只能說‘不知者無畏’,大家吃得苦不少,鬧得笑話也不少。”席玉松每每談起這段歷史,中復神鷹創業之初的艱辛場景便彷彿浮現在他眼前。

席玉松於2005年9月開始參加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的籌建工作,先後擔任技術員、車間副主任、生產科科長、車間主任等職,現任中復神鷹副總經理,長期負責除錯和生產技術管理工作,是公司碳纖維技術研發的核心骨幹力量。

從公司籌建到公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席玉松見證了中復神鷹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他回憶道,2006年公司第一次投產時,3。6升的聚合物反應釜在半夜突然失控,溫度持續上升,公司所有人都嚇得夜不敢寐。正式投產後,產線每天投入十幾萬卻產出一堆廢料,即便如此卻又不得不保持24小時不停線,這一困境讓所有人都備感煎熬。

“一天燒掉一輛桑塔納,一走就陷泥坑,完全找不到方向。”席玉松至今都清晰地記得,董事長那時壓力巨大,經常在深夜給各技術員打電話,一打便是半小時,而他每次接到董事長電話也都不輕易說話,只是耐心地聽著。

在原絲研發生產過程中,他們做出過一進入炭化爐就燒成灰的“麵糊糊”,也歷經過每天灰頭土臉、頭髮烤焦一大片的日常,甚至因為“無知”直接徒手伸進化學溶劑(DMSO)裡清理聚丙烯腈原絲而導致雙手嚴重脫水,白骨顯露。這些在如今看來輕鬆愉悅的話題,在當時則無異於籠罩在神鷹人頭頂上的一片烏雲。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餘年的蟄伏,中復神鷹近幾年的發展勢如破竹。牽頭進行幹噴溼紡高效能碳纖維技術的研發攻關,建成國內首家幹噴溼紡T700級PAN原絲生產線,千噸級SYT55(T800)投產等捷報頻傳。尤其是幹噴溼紡技術的率先突破,對我國碳纖維行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意義。

“原本國內軍工界是比較排斥幹噴溼紡的,大家都認為幹噴溼紡生產出的原絲、碳絲介面有問題,不能與樹脂進行有效融合,效能不強。”中復神鷹副總經理陳秋飛表示,公司最初攻關幹噴溼紡其實是逆大道而行,頂著被整個行業不看好的壓力默默前行。

談及當初為何堅持攻關幹噴溼紡,中復神鷹副總經理金亮回憶到:“當時T300的市場價太低,但成本並不低,繼續做T300毫無希望,恰好我們在調研日本東麗的盈利模式時,發現他們用幹噴溼紡生產T700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又實現了纖維效能的提升。”

這個調研結果堅定了中復神鷹繼續攻關幹噴溼紡技術的決心。2009年,中復神鷹作為國內第一家試水乾噴溼紡的碳纖維企業,直接在千噸線試行。然而持續了近一年的“5+2”“白+黑”瘋狂加班模式,雖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浪費了大量資源,但預定目標卻遲遲未能實現。2010年,公司臨時改造3號線,換成小規模生產線繼續攻關幹噴溼紡。

“最開始直接做12000個孔的噴孔,原絲還沒噴出來就糊板子了,即便是噴出來的原絲,一經碳化也都成了又粗又硬的廢絲,於是趕緊調整戰略,改變聚合反應釜體積,單個噴絲板的孔數也進行了多種方案除錯,終於逐步打通了幹噴溼紡這個工藝。”陳秋飛表示,在攻關幹噴溼紡工藝時,他與金亮兩人日夜換班,從不停歇,僅噴孔分配方案這一項工作就推出了30多套解決方案。

2012年,中復神鷹的幹噴溼紡工藝實現重大突破,產品效能穩步提高,成為我國唯一能工業化生產幹噴溼紡SYT45(相當於T700級碳纖維)的企業。為解決大家對幹噴溼紡的偏見,中復神鷹將製備出的新產品贈與大量客戶嘗試使用,並最終證實幹噴溼紡製備出的原絲效能更強,而最初大家認為的介面問題其實是纏繞工藝的問題。

金亮自豪地表示:“中復神鷹不僅在突破國產碳纖維幹噴溼紡製備工藝上做出很大貢獻,在推廣幹噴溼紡碳纖維應用方面也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貢獻。”

放眼中復神鷹如今的生產車間,數條千噸級T700生產線正在有條不紊、晝夜不息地趕工。而由於幹噴溼紡工藝的改良,原絲線速由原來的70-80米/分鐘提高到如今的400米/分鐘,預氧化時間也由原來的60分鐘縮短為如今的35分鐘,氧化爐也比原來減少了一個。這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變,讓中復神鷹生產碳纖維的成本實現了有效降低。

回望中復神鷹這十幾年奮鬥史,我們不得不感慨“白雲蒼狗一瞬間”。但當初誰能想到這個最初被一家紡機公司選中的專案,如今已在國產碳纖維領域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影響力,更是輻射了連雲港經開區一整條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鏈中的製造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