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歷史選擇題答題指南!識別選擇題常見陷阱

  • 由 高考充電寶 發表于 綜合
  • 2022-03-19
簡介陷阱3 荀子雖然主張法治,不屬於儒學思想家【點撥】 荀子生活於戰國末期,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如吸收道家思想,主張“天行有常”,但可“制天命而用之”,吸收法家思想,主張禮法並施

三教並立和三教合一有什麼區別

歷史選擇題答題指南!識別選擇題常見陷阱

中國古代

易錯點1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陷阱1 在分封制下,最高執政集團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點撥】 西周實行分封制,週一輩子被尊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擁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可以設定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等,最高執政集團

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陷阱2 分封制導致分裂割據,但沒有統一

【點撥】 分封制的實質是地方分權,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擁有很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隨著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所以說分封制為分裂割據埋下了隱患。

但在分封制下,不管是透過層層分封管理地方,還是透過周文化的傳播增強文化認同感,一定程度上都有利於統一國家的形式。

陷阱3 宗法制下嫡長子的認定

【點撥】 嫡長子繼承製是宗法制的核心,宗法制下,

嫡長子的認定與其母親的身份密切相關,一母所生亦有嫡庶之分。

易錯點2 秦漢至宋元的政治制度

陷阱1 封國制在漢初只發揮了消極作用

【點撥】 西漢初推行的封國制導致了後來拓王國問題,嚴重威脅中央集權。但它的實行有一定的合理性,對維護漢初政權的穩定,

起到了積極作用

陷阱2 唐宋時期,皇權至高無上

【點撥】 唐宋時期,皇帝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但皇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一方面有政治制度的制約,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另一方面有思想的制約,如西漢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等。

陷阱3 科舉制取消世家子弟參與官吏選拔的資格

【點撥】 科舉制改變了自秦漢以來以薦舉為主的官吏選拔制度,將封建官吏的選拔和任用權收歸中央,剝奪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權,削弱了地方豪強士族的勢力。

科舉制向社會各階層士子開放,既包括中下層士子,也包括世家子弟。

陷阱4 元代行省權力大而專

【點撥】 行省作為中書省的對外派出機構,掌管轄境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國重事,統領路、府、州、縣,基本掌握地方的軍政大權。但行省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的節制,且行省內部也存在權力制約,

行省權力的大而不專

,決定了它只能為中央集權服務。

歷史選擇題答題指南!識別選擇題常見陷阱

易錯點3 明清時期的政治制度

陷阱1 宦官專權、外戚干政反映皇權的削弱。

【點撥】 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皇權至上。但很多時候由於皇帝年幼或不理政事等,會有人代替皇帝處理政事,因此便出現宦官專權、外戚干政現象。不過,

這種現象反映的不是皇權的削弱而是皇權的強化

,因為宦官、外戚的權力皆來源於皇帝。同樣,明中後期內閣權力的增大反映的也是皇權的強化(宦官、外戚和內閣大學士這些人都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勢)。

陷阱2 明朝內閣始終是法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

【點撥】 明太祖設定殿閣大學士作為待從顧問,幫他處理繁多的政務。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職文淵閣,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後來,內閣地位日益提高,大學士有了票擬權。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時,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但是

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待機構。

陷阱3 內閣並非無任何權力

【點撥】 內閣雖然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但它並非無任何權力,在明朝後期,

很多時候內閣都在履行宰相職權。

陷阱4 內閣對皇權沒有約束

【點撥】

內閣的權力來源於皇帝,但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明朝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

陷阱5 明朝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

【點撥】

明朝科舉考試的內容並不侷限於四書五經,入股文也只是當時科舉考試的一小部分。

明朝科舉考試與入股取士並不是對等的概念。

陷阱6 古代中國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後期已經解決

【點撥】

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長期存在的兩大矛盾。

明太袓廢除宰相制度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基本得到解決。北宋以後,中央在與地方分權的鬥爭中已佔絕對上風,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在整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

陷阱7 皇權不受監督

【點撥】 古代中國的監察制度有諫諍君主、糾察百官的作用。總的來說,在宋代“臺諫合一”和清代雍正“科道合一”以後,監察制度更主要地成為專制皇權駕馭百官的工具,而失去了對皇權監督制衡的功能,但在其他朝代,監察制度特別是言官諫諍制度基本上能發揮“匡正君主,諫諍得失”的功用,併成為相權制衡皇權的有力槓桿。

在古代的監察制度下,皇權受到一定程度的監督。

陷阱8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點撥】

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內涵不同。

君主專制主要體現在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上。其主要特徵是皇帝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從決策到權力行使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發展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

中央集權是相對於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於中央。發展趨勢是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歷史選擇題答題指南!識別選擇題常見陷阱

易錯點4 古代中國的農業

陷阱1 自給自足=生活富足

【點撥】 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同學認為小農經濟下,農民過著衣食無憂的田園生活。事實上,由於小農經濟與生俱來的脆弱性以及封建政府沉重賦稅的壓迫,農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如秦代“收泰半之賦”,使“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

自給自足並不意味著生活富足。

陷阱2 均田制是土地國有制,全部土地歸國家所有

【點撥】

均田制是土地國有制,但並不意味著所有土地都屬於國家。

它只是將政府手中掌握的大量無主荒地和部分官田進行分配,地主階級的土地並不屬於均田範圍。它的推行有利於荒地的開墾和農業的恢復發展。

陷阱3 中國古代是真正意義上的土地私有制

【點撥】 中國古代的土地私有制開始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它主要有三種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農土地私有制。秦漢以後,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歸根到底,都受皇帝控制,

並不存在著真正意義上的土地私有制。

陷阱4 佃農在封建社會受地主的剝削,始終沒有自主性。

【點撥】

佃農雖然在封建社會受地主的剝削,但並非始終沒有自主性。

如東漢田莊的勞動者與田莊主就形成了較強的人身依附關係。宋代,租佃經營已經成為僅次於自耕農經營的重要經營方式。佃農租地主的土地,雙方透過契約形成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佃農在契約期滿後可以離去,佃農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相對減弱。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租佃制普及全國,成為農村土地經營中的主要形式。

陷阱5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糧食不能自給反映當地農業的衰落

【點撥】 江南地區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供應區,但到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糧食不能自給的情況。這是由於當地主要種植經濟作物,農業商品化程度較高,

並不意味著當地農業衰落。

陷阱6 經濟重心南移的時間順序

【點撥】

魏晉

時期,隨著江南經濟的開發,經濟重心

開始南移

中唐

以後,經濟重心

繼續南移

,南方經濟繼續加速發展,逐漸超過了北方。

南宋

時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

南移最終完成

明清

時期,南方經濟重心的

地位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此外,

經濟重心的南移

也帶來了

文化重心的南移。

易錯點5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

陷阱1 古代中國的官營手工業與市場毫無關係

【點撥】 雖然古代中國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不進入市場,

但其並非與商品經濟毫無關係

,實際上官營手工業在一定時期內、一定行業中對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雖然官營手工業生產的物品主要是為了滿足皇室、貴族和各級官吏的需要,但是隨著封建經濟領域內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官營手工業與市場的聯絡逐漸加強。

陷阱2 西漢鹽鐵官營政策沒有積極作用

【點撥】 西漢推行的鹽鐵官營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具體表現,是將鹽鐵生產營置於國家的控制之下,目的是抑制定商大賈的勢力。但是,

這種政策也有利於官營手工業的發展。

陷阱3 明朝中後期,中國工場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

【點撥】 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工場手工業得到了發展,但其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有些地方工場手工業獲得較快發展,而有些地方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中國並未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只有區域性地區的工場手工業得到了發展。

易錯點6 古代中國的商業及經濟政策

陷阱1 中國封建社會商人沒有任何權益

【點撥】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的社會地位此較低,但

這並不意味著商人的權益不受保護

,實際上,各級政府是不能隨意向商人徵收苛捐雜稅的。

陷阱2 清朝海禁政策未曾鬆動過

【點撥】 清朝

海禁政策曾鬆動過

,但其鬆動是有限制條件的,清朝

總體上仍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陷阱3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點撥】 商品經濟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前提條件,但判斷資本主義萌芽是否產生主要看是否有僱傭關係的產生。

商品經濟的發展並不等於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陷阱4 資本主義萌芽直接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點撥】 資本主義萌芽只有一定條件下才能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例如,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為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但中國明清時期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未能茁壯成長,也沒能發展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陷阱5 中國古代只有統一流通的貨幣

【點撥】 中國各朝代都有統一流通的貨幣,例如,秦朝統一後,以圓形方孔錢為統一流通貨幣,唐朝初年,唐高祖發行開元通寶作為統一流通貨幣。

但很多時期,卻是多種貨幣同時存在。

陷阱6 重農抑商下不存在“惠商”政策

【點撥】 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基本的經濟政策。就整個封建社會而言,統治者也會根據形勢對該政策進行調整,一定程度上放寬對商業發展的限制,

甚至體現出“惠商”的一面。

但是要明確,抑商是基本的經濟政策,“惠商”只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政策。

易錯點7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陷阱1 諸子百家相互批駁

【點撥】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百家在理論上“譬猶水米”,

相互批駁對立。

例如,在治國理念上,儒家主張仁政、德治,反對嚴刑峻法;法家主張法治,強調嚴刑峻法;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兵家主張透過戰爭來達到統一國家的目的。在社會倫理觀上,孟子認為“人無有不善”,而荀子、韓非子認為“人之性惡”;道家的告子認為“性無善無不善也”,後天的教育和環境影響人性的轉變;戰國初期的世碩認為人生有善有惡。在人生態度上,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強調“知其命”,即不從命;陰陽家主張“天命觀”;等等。

但諸子百家的思想也體現出相互融合的特點。

例如,法家思想與道家思想頗有淵源,在追求目標上與儒家思想也有相通之外。

陷阱2 百家爭鳴的實質

【點撥】

百家爭鳴實際上是諸子因治國方略上的主張不同而誘發的思想領域的衝突,其實質是治國方略的爭鳴。

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崇尚“禮樂”和“仁義”,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提倡“無為而治”。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主張“兼愛”“非故”,即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主張“以法治國”,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提供了理論根據,其主張最受統治者歡迎。

陷阱3 荀子雖然主張法治,不屬於儒學思想家

【點撥】 荀子生活於戰國末期,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如吸收道家思想,主張“天行有常”,但可“制天命而用之”,吸收法家思想,主張禮法並施。但他基本上繼承了儒家思想,認為治國應以禮教為主。

所以,他仍屬於儒學思想家。

易錯點8 秦至唐儒學的發展

陷阱1 秦始皇完全廢除儒家的治國思想

【點撥】

秦始皇禁儒,但並沒有廢儒,

儒家思想對秦朝法制也產生了較大影響。例如,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為吏之道》中,明確要求官吏寬俗忠信、安貧樂道,執政者應修養身心等;秦律中明確規定“毆大父母,黥為城旦春”,還規定如果父告子不孝,官吏應無條件抓捕兒子,然後再查明真相。這說明秦朝統治者認識到儒家的內聖之道和父權思想有利於穩固自己的政權。

陷阱2 漢代儒學先秦儒學

【點撥】

漢代儒學是對先秦儒學的繼承和發展,與先秦儒學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相同點:

都重視對人民的教化;重視以禮治國;強調重義賤利;根本目的都是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不同點:

1。來源不同。漢代儒學是以先秦儒學為基礎,依據《公羊春秋》學說,吸收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2。內容不同。漢代儒學主張“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成為正統思想,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陷阱3 西漢時期女性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

【點撥】 與宋明時期宣揚的“三從四德”“女子從一而終”等禮教觀念相比,

西漢時期女性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相對較小。

當時,女性的活動空間不止侷限於家庭,還有更多的社會參與,且人們對寡婦改嫁也持比較寬容的態度。

陷阱4 儒學獨尊地位確立後,其他學派的思想消亡

【點撥】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時期實行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也是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確立統治地位的標誌。

但是,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並不意味著其他學派的思想就此消亡。

例如,漢代新儒學中的“君道無為”是對道家學說的借鑑;“德主刑輔”是對法家學說的借鑑;“天遣災異”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借鑑;“崇本抑末”是對農家學說的借鑑;等等。

陷阱5 三教合一=佛教、道教、儒教合為一個整體

【點撥】

三教合一併不是說三教合為一體

,而是三教在發展的過程中,

互相借鑑、吸收、融合。

具體來說,儒、佛、道經歷了由三教並立到三教合一的過程。

從漢代到南北朝時期,是佛教與儒家、道教的磨合期,這一時期佛教與儒、道相沖突,經歷了多次“毀滅佛法”的事件。

隋唐時期是儒、佛、道三教並立、會通的時代。唐朝自高祖李淵開始,令儒官、僧侶和道士聚一起“三教講論”,之後漸成風氣。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形成了“一主兩從”的儒釋道格局——儒家擁有政治上的獨大勢力,佛道兩教對中國人日常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宋代理學興起,儒家主導社會意識的動能日益強大,三教合一朝儒家傾斜的勢頭也愈明顯。例如,佛教吸收儒家積極入世的主張,道教將羽化昇仙的終極目標與儒家綱常倫理相結合,等等。

易錯點9 宋明理學

陷阱1 宋明理學獨立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外

【點撥】

宋明理學大致為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個階段。

程朱理學的核心是“天理”說和“格物致知”論;陸王心學是理學發展的新階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說。程朱理學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陸王心學在明中期以後得到廣泛傳播。

陷阱2 程朱理學後來走向僵化,一直都是不合理的

【點撥】

程朱理學在初創時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後來被統治階級利用,成為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工具,逐漸變成了僵化的教條,其中的合理因素也慢慢被扼殺。程朱理學雖然在明清時期日益僵化,

但在確立初期卻是鼓勵人們敢於質疑、獨立思考的。

陷阱3 程朱理學禁止人的合理欲求

【點撥】 “存天理,滅人慾”中的“天理”指封建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人慾”指的是“私慾”,與人的正當慾望並非同一概念,“私慾”是指那些超出了正當需求以及違反了社會規範的慾望。

程朱理學並不是禁止人的合理欲求。

陷阱4 程朱理學不含有經世致用思想

【點撥】 一般認為,程朱理學專講道德性命、修身養性,不務實際。

但在最初形成時,程朱理學也含有經致用的思想。

陷阱5 王陽明主張孔子的權威

【點撥】 王陽明是心學的代表人物,但他提出“不必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主張沒有必要依據孔子的是非標準進行判斷,而要依靠自己的“心”來判斷。

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的絕對權威。

易錯點10 明清之際的儒學

陷阱1 明末清初的儒學家跳出了傳統儒家思想的範疇

【點撥】 儘管李贄和明清之際的三大進步思想家都激烈地反對理學的不合理部分,

但他們的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他們並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與繼承並行,與時俱進,不斷為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容。

陷阱2 李贄反對盲從孔子,否定孔子的思想

【點撥】 李贄敢於挑戰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但他並非徹底否定孔子的思想及傳統儒學的價值,

而是反對盲從孔子,鼓勵人們獨立思考。

陷阱3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未推動社會轉型,也沒有啟發近代的民主思想

【點撥】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雖然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但只是著眼於黑暗現實的披露,沒有提出廢除封建制度的主張,更沒有提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故未能推動社會轉型。

但它對晚清先進知識分子改造社會起到了一定的啟發作用。

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