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1939年,坐著汽車去看滇湎公路:從昆明出發,經䘵豐,去楚雄

  • 由 歷史灰塵 發表于 綜合
  • 2022-02-07
簡介穿過昆明湖邊的車家壁村(距昆明一三·七公里)以後,再走不到一個半公里,路就和往西山去的馬路分手(叉路口距昆明一四·七公里)

直把公路車騎著舒服嗎

1939年,坐著汽車去看滇湎公路:從昆明出發,經䘵豐,去楚雄

<今日頭條>歷史灰塵注:1938年8月底,滇緬公路終於提前竣工通車,滇緬公路被譽為“抗戰輸血管”,從物資上給抗戰巨大的支援。幾個月後的1939年3月,可愛的曾昭掄先後便迫不及待想去看看滇湎公路,讓我們跟隨他的文字,去感受八十多年前滇湎公路上的風塵僕僕吧!下文‬摘‬自曾昭掄先生的《緬邊日記‬》。

如果你喜歡有趣的、不常見的歷史資料,請關注我,我會每天堅持發掘出那些快要淹沒在時間煙塵中的歷史文章。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贊、評論、轉發。

滇緬公路成功以後,到緬邊去考察,是許多青年和中年人共有的慾望。一來因為滇緬路是目前抗戰階段中重要的國際交通路線;二來因為滇緬邊境,向來是被認作一種神秘區域。在這邊區裡,人口異常稀少;漢人的足跡,尤其很少踏進。我們平常聽見關於那地方的,不過是些瘴氣、放蠱和其他有趣的,但是不忠實的神奇故事。至於可靠的報告,實在是太感缺少。我這次得著一次不易得的機會,趁著寒假的時候,搭某機關的便車,去那邊跑了一趟。計自三月十一日,由昆明動身。十七日,達到中緬交界的畹町,二十五日,又回到了昆明。前後一十五天當中。差不多到有十二個整天,坐在汽車上。從這種經驗寫出來的遊記,當然不免令人有“走馬看花”之感。但是以下所記的,幾乎完全是親身的經歷;所以或者對於一般讀眾,還不致於完全沒有興趣。當然有許多我沒有看到的地方,那隻好候將來寫遊記時來補充了。

1939年,坐著汽車去看滇湎公路:從昆明出發,經䘵豐,去楚雄

路況險惡的滇緬公路

中緬交通

中國和緬甸的交通,向來是以北路為主。這條交通大道先由昆明往西去,路線略偏西北;經過安寧、祿豐、楚雄、鎮南、祥雲、鳳儀等縣,達到下關鎮。從下關往北去,有一條路,經過大理、鄧川、洱源、鶴慶等縣,直到麗江,是滇北的交通幹線。往緬甸去的路,卻並不經過大理,而是從下關起,大體採取西南方向,往保山(以前的永昌府)去。保山以後,這路折向西去,到騰衝。從騰衝起,又改向西南行,經過盈江,出中國境,到緬甸境內的八募府。不久以前,有人主張滇緬鐵路,應採北線;那路線大部分就是和這路相符。因為多年來,這路是中緬交通的要道,在這路上的城鎮,久已相當地發達。許多洋貨,都是經由緬甸,運到騰衝,再由該處分配到滇西各地。騰衝的市面,據說相當地繁盛;像留聲機器等,都可以在街上買得到。下關以西平常看得見的報紙,也只是《騰衝日報》。由八募到騰衝一段路,據說因為英國人代庖經營的結果,路基早已寬敞好行;但是因為未曾鋪過路面,至今仍然不能通汽車,只有馱馬和牛車,能夠通行。現在滇緬公路開通以後,這條老路,自然未免減色;但是這路上利用牛馬的貨運,仍然在中緬交通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許多書上和地圖上,現在都把滇緬公路,畫在剛才所述的北路路線上,實在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現在的滇緬公路,所走的並不是北路,而是“中路”。這條路從保山起,和北路分手,向西南去,經過龍陵縣,前去再經過芒市、遮放兩處土司轄地,達到中緬交界的畹町。在畹町越過兩國交界的畹町河以後,在緬甸境內,再走一九三·三公里(約合一百一十英里),就到臘戍,和緬甸境內的鐵路(由仰光到臘戍的鐵路)相接。以前這路不過是一條小路,現在卻變成國際交通的孔道了。這條公路,在下關到芒市一段路中,翻過蒼山、怒山、高黎貢山三條大的橫斷山脈,越過瀾滄江和怒江兩條有名的大河,論起工程的偉大和風景的壯偉美麗,真是在世界上不可多見。但是路線的選擇,是不是最合理的,卻有可以爭辯的餘地。這路完成的歷史大約是這樣的,從昆明到下關、大理一段汽車路,修成了已經有好幾年。不過客車貨車,普通都只通下關。由下關到大理的十二公里,雖說有很好的路面,卻是沒有公共汽車行駛。要到大理,只有包汽車去;要不然,就只好坐洋車1或者滑竿。路的西頭,由芒市到畹町一段(八十八公里),通車已經有五六年。那一小段路,是由當地土司築好,用來便利該處和緬境臘戍間的貨運的。但是以前的路,雖說可通汽車,究竟不過是較寬的土路,沒有鋪過石子路面,走起車來,路基太窄,路面太差,有的地方也太險。在抗戰發生以前,雲南省政府,本來就有計劃修築滇緬公路,當時預備採取的路線,是經過騰衝的“北路”。在計劃還沒有完全做好的時候,全面抗戰已經發生。因此省政府請準中央,由國庫撥款國幣二百七十萬元,從速完成這路,當時在省政府指導下進行的測量工作,已經做到保山以西。辦工程的人員一算里程,走保山、芒市的路線(中路)比較走騰衝的路(北路)到緬甸境內,接上最近的火車站,可以省卻一百多公里(走“中路”是在臘戍接上鐵路,走北路在密支那府接上。由騰衝入緬境,有兩條路:一路西南行到八募,一路向正西走,略為偏北,到密支那。八募只通汽車,不通火車;密支那卻通由仰光來的鐵路)。因此就決計捨去北路已有相當路基的利益,改闢中路,這種選擇,大體上也許是不錯。不過因為急於要完成,時間太促,對於詳細的路線,未曾細加推敲,只是大體沿著舊點有的小路開成公路。同時因為原來的預算不夠支配,只好因陋就簡,將橋樑數目,儘量減少。這樣一來好些地方,路線過於遷回,不大經濟。最顯著的如保山、芒市途中,由永平到功果橋一段,路向西北行,過功果橋後,乃又折向南去。這次我們去,看見芒市附近,有的路線,正在改正。不過較大的遷回,一時恐怕不容易想法糾正。當我們旅行的時候,公路汽車還只能通到下關。由下關到畹町一段,只有軍用汽車、私人汽車和緬甸方面的商車在上行駛。雲南汽車公司的車,據說也能包著前往保山。自從滇緬公路局成立,此路由交通局接收以後,路局方面正在將這路積極地加以整理。我們一路去,都看見這種工作在那兒進行。許多地段的路面,已經改鋪;有的地方正在將路放寬。危險處所,正在靠外樹立木柵,並且安置警告的牌子。大部分橋樑,也都已更換,或近在更換。據說從去年九月,這路勉強完成的時候算起,到現在凡用了八十萬元左右,連以前築路預算二百七十萬元,一共用去國幣三百五十萬元。這筆款項雖然不少,但是這條國際交通線就此完成,卻是很值得的。

中緬交通的第三條路線,可以叫做“南路”。就是正在建築中的滇緬鐵路。這路從昆明往西,順著公路前去,達到祥雲附近的青華洞,由青華洞向西南行(所以並不經過下關),根本走一條新路;過蒙化21後,先後沿著幾條河流的谷,最後透過野“卡瓦”(一種夷人的名稱)的區域(就是地圖上瀾滄縣境西部的葫蘆土地),出境入緬甸,直趨臘戍。過去在報紙上,雖說有人對滇緬鐵路的選擇這條所謂“南線”有過不好的批評。但是從工程專家的眼光看來,這條鐵路線的選擇,實在比剛才所講公路線的選擇,來得慎重得多,也科學化得多。走這條路線,比較走北線,不但可省去若干公里的里程,而且可省卻翻許多山,工程進行,要容易得多。要是循著北線的話,連翻幾條大的橫斷山脈,時間、金錢,實在是兩不經濟。不過這條新路所走過的地方,據說大部分是氣候最壞的區域;將來興建的時候,工人衛生問題,倒是很值得注意的。

我的伴侶

在三月十一日那天早上,我們坐著車子,從昆明出發。那部車原來是某機關送職員往西去的。我因為有熟人的關係,在車上謀得了一席地位。這個機會,是很不易得;因為後來朋友們告訴我,好幾位想在同樣情形下作旅客的,都被他們拒絕了。同去的大客車,連我們的車一共是兩部,都是比較很新的“道治”(Dodge)牌車子。車子的大小,和西南公路局的長途客車一樣。不過車裡大部分是隔成一間擱行李的統房;只有緊靠著司機後面,設有一兩排客座。我們車上,只有一排座,卻是安著有沙發式的皮墊的,坐起來比公路車子舒服得多。

1939年,坐著汽車去看滇湎公路:從昆明出發,經䘵豐,去楚雄

作者坐的車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同伴去的,一共有二十位左右。我們原來以為此去,要過男子世界的日子。意料不到地,上車以後,發現同行的伴侶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很摩登的太太小姐們,其中大部分是燙髮著高跟皮鞋,還有作男裝的。我們真巧,這次正碰著那機關裡職員們的眷屬,結群往西去。在女性成分這樣高的社會里,旅途當然是不會感覺枯燥了。和我坐一車的,有林可儀、沈叔成、蔡競平、馮君遠、陳昭炳幾位先生。我們以前大半彼此都是很熟的朋友,所以一路上更是有說有笑。同伴們知道我要寫遊記,特別讓給我一個最好的坐位,讓我可以看見一切沿途可記的風景。同時還有兩位朋友,沿途幫著我看路牌。我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記,差不多每幾公里都有筆記記下來。車子有時雖然走得很顛,在車上做慣了筆記,倒也並沒有關係。

1939年,坐著汽車去看滇湎公路:從昆明出發,經䘵豐,去楚雄

南僑機工車輛,當時滇緬公路上共有17個車隊,3000多輛汽車,而南橋機工隊擁有1100餘輛美國汽車,是絕對骨幹

由昆明到安寧

由昆明到安寧一段三十幾公里,是到安寧州溫泉去所必經之路;大概讀者們去過的不少。因為溫泉已經闢作風景區的關係,這段路的路面,最近一年來,曾經過積極的整理,比較去年的情形,已經好得多。這一段路上,農產比較相當地豐富,村落散佈得相當地多。路旁每公里樹著有里程碑,記載距昆明汽車西站的裡數。每一村口,也都樹著有大號木牌,上面寫著那村的名稱和距昆明的公里數,正和黔滇公路幹線上的情形一樣。沿途橋樑和涵洞,也全部編號,立有石碑。

我們是十點四十五分,由潘家灣車站動身的。一個天上完全無雲的晴天,坐在一部新車子上,以每小時三十幾公里的速度,在這段很好的路面行駛,確是一件很快意的事。過了汽車西站以後,車子穿過一片墳山地帶,往西北方向走去。兩公里以後,墳山已經走完。路從此穿著昆明湖旁的一片壩田前進;路的兩旁,栽著成列的圓柏、白楊或桉樹。過黑林鋪(距昆明四·三公里)以後不遠,右旁看見一條叉路,就是新築的,往富民去的“昆富路”(叉路口距昆明四·六公里)。從這裡起,路差不多是直向西行。穿過昆明湖邊的車家壁村(距昆明一三·七公里)以後,再走不到一個半公里,路就和往西山去的馬路分手(叉路口距昆明一四·七公里);去西山的路,由此折向南去,去安寧的路,卻折向西北,翻上碧雞關的山口。從昆明遠望碧雞關,好像那處的山,相當地不矮,盤上山的公路,尤其是好像很陡。可是事實上碧雞關比昆明只高七十五米,比車家壁只高六十米;這樣和我們以後在滇西所翻過的山峰比起來,幾乎不能算山。從往西山的叉路口起,路盤上去,差不多兩公里,就到了有名的碧雞關(距昆明一六·六八公里)。從關口向前行,路大部分是緩向下趨,兩旁都是田,可是稍遠處就看見連綿的矮山,山上只是一部分有樹。這樣地走了十五公里,到了往溫泉去的叉路口(距昆明三蘭·一公里),在該點往溫泉的公路,折向北去;滇緬公路,卻繼續往西行。

由安寧到祿豐

過了往溫泉去的叉路口以後,路面情形,大不如前;沿途指示村名的木牌,再也看不見。走了一公里半以後,安寧縣城(距昆明三三·七公里),就在車的左旁掠過去。安寧原來叫做安寧州,民國時政稱安寧縣。縣城雖說不能算太小。城牆卻是用土磚築成的。城裡有從“硝土”製鹽的工業,據說陶瓷工業,也相當地發展。但是從看風景的眼光看來,安寧附近十幾公里,幾乎完全是荒山,實在不令人發生美感。車由安寧前進,大部分是在荒山頂上走,大體相當地平坦。不過因為路面不佳,走起來不免有點顛簸。近安寧的幾公里,一部分這種山地已經開闢成田。有時在山頂上,偶而看見一些極小的松樹和正在盛開白花的“鬥雞娘”,稀疏地散佈著。十幾公里的荒山走完以後,隨著有十幾公里的松山風景。這段路在滿長著小松樹的山間穿行,其中較低平的地方卻已闢成田地。再前去,我們的路,翻上了一座較大的松山,在這山頂的山口,有一個小村,名叫楊老哨(距昆明七八·五公里)。這山上來很容易,盤下去卻費了八公里左右的路程。下完這山,再走過十公里左右的松山風景,到了祿豐附近的壩子。從這塊壩田上穿行六公里左右,便到了我們的餐站,祿豐(距昆明一O三·一公里)了。

祿豐

公路經過的祿豐站,並不在祿豐城,而是在屬於該縣的董谷村。縣城本身,在該村的北面,離村大約有兩三公里。從車站有一條窄窄的馬路,通到縣城,那城的城牆,站在村外,可以看見。董谷村的市面,一共約有五十米左右的長短,兩旁也沒有旁巷。因為這裡是昆大路(昆明到大理)上規定第一天行程中的餐站,街上的店鋪,自然以飯館(大半兼營旅館)佔多數。街上設有一處警察分局。店鋪除掉飯館以外,有一家慄炭店,兩家雜貨店。另外街上還擺著有幾家攤子,賣甘蔗、橘子等水果。雜貨店裡,帶著賣各種大小的剪刀,這是祿豐縣的出產。據店裡的夥計告訴我,這些剪刀,就是在本村打的;所用的鐵,卻是來自定遠(就是現在的牟定縣,在祿豐縣的西南)。我們拿國幣三角五分,就買了一把很好的大剪刀;這價錢比昆明不止便宜一半。論起品質來,卻比昆明市上所買的杭州剪刀還要好得多。

昆明近來生活程度的高漲,似乎還沒有十分影響到祿豐。我們是在街上一家“裕興客棧”吃的客飯,八個人一桌,六菜一湯,每客收費國幣二角五分。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正巧有一輛雲南汽車公司的客車,先我們而到。在那車旅客當中,有一對西人夫婦。大概是從大理遊歷歸來的。

由祿豐到楚雄

我們是下午兩點十三分到的祿豐。午餐以後,三點二十七分,從祿豐乘車前進。走了剛好一公里,祿豐壩子,便已走完。這時候向路的右邊下望,看見路旁河水中央,一座小島上面,立著--座小的圓形尖頂的碉堡(此處距昆明一O四·一公里),同車的朋友,告訴我說,本地人把這小碉堡,叫做“諸葛亮炮臺”。從祿豐向西去,路面忽然大好。但是路旁的石質里程碑,還隻立到一百一十公里,再前便只有木製的里程牌。由“諸葛亮炮臺”到一平浪的二十一公里,是一段風景絕美的路。論起景緻來,在滇緬公路全程上,要佔一個重要的位置。在浙江省遊覽過的朋友們說,這一段途中的風景,很像富春江旁的風景,也彷彿像一種大規模的“九溪十八澗”。從我個人的經驗看來,卻令我回憶到川黔公路上將進貴州境以前東溪以南的一段江景。具體地說起來,這段路的特點,是兩旁夾著山,一邊沿著江,走起來伴著江流蜿蜒盤旋,依著山勢時上時下。山上長滿了樹,江中露出許多大小不等的石塊,夾著泥的黃色渾水,以相當的坡度,從上游奔流下來。許多地段,是把山鑿開,展成較寬的路,所以到處看見露出石崖的斷層。山是由殘灰色和淡黃色的石灰石和泥頁岩構成的,露出的土,都大半作暗紅色。車在這段路上走,因為轉彎和上下坡的地方很多,彎來得急,坡度也常常很大,所以實在是相當地危險。據說車子失事,在這一段上是常有的事。“險”和“美”兩個字,是這段路恰當的形容詞。幸虧這節路面很好,我們坐的車子也很新,所以一路前去,只覺得好玩,並沒有怎樣地耽心。細說起來,這段路的前一半(大約十一·二公里)是溯著一條江往下游去。路勢全盤看來,是溯著江下趨,後一半路,卻是溯著這江的一條支流,往上游去,所以路勢大體是向上趨。在前一半路走完的時候,公路走過一座跨江的大石橋。這橋的形狀,是秀美的彎形;那處的風景,尤其是這段路中的精華。

下午一時十七分,我們到一平浪(距昆明一二五·O公里)停下。一平浪並沒有村莊,只是在路北有一片很大的、比較新式的一鹽廠房,那就是雲南省財政廳所辦的製鹽場。我們原來想在這裡參觀一下,因為時間已晚,在那裡服務的熟人又找不到,在場裡轉了一圈,共只停兩分鐘就走了。據我們以後打聽,產鹽的地點,並不在一平浪,而是在離一平浪四十華里的某處;從那裡讓鹽水,經過一條四十里長的水溝,流到一平浪。在一平浪進行的工作,不過是熬鹽。熬的方法,和四川省各鹽井所用的老法子沒有多少區別,只是用的燃料,不是天然燃氣,而是固體燃料。熬鹽的器具,是淺的圓底大鐵鍋。所以一鍋出來的成品,拼起來成半球形狀,但是普通這半球卻是分成大小相等的四瓣。昆明和一平浪的中間,現在每天有鹽務管理局自備的大卡車來往運鹽。此外還有馱馬和人力,做輔助的運輸工具。在祿豐至一平浪的途中,常常可以遇見一個人(背子),普通是背兩瓣這樣的鹽。這鹽瓣從背上聳起甚高,頗為有趣。但是一看他們長途背運的勞苦,未免令人不忍。

從一平浪往前走,路還是溯著小江上趨,江越來越窄,不久變成一條小溪,水卻慢慢地清起來。江的兩旁,大部分仍然是多樹的山(樹中以馬尾松佔多數)。路不像以前的險,風景卻是非常幽美。這樣地走了二十三公里左右以後,路才離開此溪,盤上山去,三公里就盤到級三坡的山頂(距昆明一六一·0公里)。級三坡是一座大山,上面滿長著馬尾松;近頂一帶,除松樹外,還有不少的檜樹(雲南叫做“杉松”,安寧州溫泉附近山上最多)。公路過這山的最高點,海拔二一四0米,比較一平浪高四百米;因為一路慢慢地爬上,不大顯出得高。從坡頂前去,路大部分是陡盤下山;十公里之後,方才變為平坦。由此前往楚雄,路旁所過的,一部分是松山風景,一部分是已闢成田的高原,二十公里之間,只有一處從高原下了一個小坡,其餘的路全是相當地平(近楚雄的兩三公里,是穿過一片壩田)。在太陽快要落下的時候(午後六點五十三分),我們到了楚雄。

楚雄

楚雄距昆明一九一·O公里,是昆明下關途中的宿站。公路只由北門外經過,並不穿過縣城,車站卻是設在城內。因為這種緣故,城裡的西北角上修了一小段砂石馬路。其它部分的城內大街,全是石板街。楚雄城似乎比安寧、祿豐兩縣的縣城要大些,並且好些。城牆是用青磚砌成,在夕陽中露出蒼老的顏色。城的大小,大約是一公里見方。主要的街道,是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這四條街的交叉點,有一座跨街的樓閣,叫做“觀音閣”。那處便是城內最熱鬧的中心,不過論起位置來,有一點偏乎西北。四條大街當中,最熱鬧的是西大街,也叫“中正街”,大約有四百米長。北大街只有三百米左右的長度;東南兩街,卻是比較地長些。縣政府、教育局和一處福音堂,全在西大街;省立楚雄中學在南街,汽車站和郵局,則在北街上。東街要算正街中比較最靜寂的一條。除掉四條大街以外,還有一些不很重要的旁街小巷。但是事實上城裡正街以外的其他部分,房屋不多,大部分全是闢成田園。在城裡有一宗很可以注意的事,就是門牌上並沒有街名。唯一的路牌,似乎是掛在西街口上的“中正街”。從門牌上所看見的來說,普通的街,都不叫某某街而叫做某某鎮。比方南大街在門牌上寫作“楚雄縣第一區廣陽鎮”,北大街寫作“安定鎮”。這種寫法,令我們想到,以前這城,或者是將幾個鎮合併而成的。

1939年,坐著汽車去看滇湎公路:從昆明出發,經䘵豐,去楚雄

民國時期楚雄鹿城大西門

從食的立場來說,楚雄在滇緬全路上,要坐第一把交椅。這城飯菜的價廉物美,是許多走過這路的所共同稱道。我們可以說,楚雄是這路上唯一的站,現在還可以拿國幣一元以下的代價,把兩三個人吃得酒醉飯飽。

除掉不少的小飯館以外,其他各種店鋪(旅店、理髮店、雜貨店、洋貨店、糖食店等等),可以說應有盡有。街上的居民,似乎比昆明人要勤快些。一早七點鐘的時候,各家門前,就看見有婦人,拿著一把掃把掃地。她們不單是掃除自己門前的灰塵,還把家門附近的一段街,也掃乾淨。這種習慣,似乎很值得提倡。一部分飯館和其他店鋪,在午前七時,已經開門了。

如果你喜歡曾紹掄的這篇遊記,不妨買本實體書,一起閱讀歷史,閱讀歲月風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