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神奇的血常規檢查,不會看結果?只需要看懂這3類資料就足夠了!

  •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綜合
  • 2022-01-24
簡介人的身體在發生變化時,血液也會有著相應的變化,所以透過做血常規檢查可以發現很多疾病的苗頭,這裡主要給大家講講你們最熟悉的這三類疾病:1、是否貧血血常規裡面有個指標跟貧血有關係——血紅蛋白,如果它的數值很低,那就說明有貧血的情況了

血型檢測卡如何看結果

神奇的血常規檢查,不會看結果?只需要看懂這3類資料就足夠了!

本文作者:黃瑾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醫師

在醫院,有一項檢查就是種神奇的存在——不管是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男科……咳嗽、喉嚨痛、發燒、頭昏、肚子痛、腰痛、腳痛、沒血色……都需要做,沒錯,這項檢查就是“血常規檢查”。

神奇的血常規檢查,不會看結果?只需要看懂這3類資料就足夠了!

但實際上很多人並不瞭解為什麼要做血常規檢查,也看不懂報告,看到報告裡有升降的箭頭↑↓,就開始亂懷疑,那血常規檢查到底如何看呢?

血常規檢查可查出身體多種問題

很多人認為血常規=所有抽血的檢查,包括肝功、血脂、血糖等等,而血常規主要是用來看有沒有血液病,其他的沒必要,甚至認為血常規檢查做了沒多大用處,浪費錢還浪費血。

但實際上,血常規主要關注血液裡面細胞的各種變化,不僅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有與血液相關的疾病,更多的是幫助醫生診斷是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細胞變化。比如,感冒了到底是病毒性的還是細菌性的,透過血常規檢查就能很快找到原因,醫生才能對症下藥。

人的身體在發生變化時,血液也會有著相應的變化,所以透過做血常規檢查可以發現很多疾病的苗頭,這裡主要給大家講講你們最熟悉的這三類疾病:

1、是否貧血

血常規裡面有個指標跟貧血有關係——血紅蛋白,如果它的數值很低,那就說明有貧血的情況了。此外,在做很多治療時,醫生都會監測患者的貧血狀況,便於隨時調整方案。

2、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咳嗽、流鼻涕、甚至發燒,去醫院一般要抽血查血常規!因為血常規裡面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能夠看出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引起的,確定之後醫生才能對症下藥。

3、白血病

白血病,在早期的時候是沒有什麼特別症狀的,但透過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等指標異常,就能夠儘早地幫助篩查和確診白血病。另外,紫癜等血液類疾病也可以透過血常規檢查發現異常。

血常規報告只需要看懂這3類就夠了

血常規報告專案非常多,多數人看不懂,很多人在做了血常規檢查後,即使看不懂檢查報告,一旦發現自己的報告中有↑↓箭頭,就以為得大病了,但其實不管是抽血還是大小便的檢驗報告,一般都有個正常的參考值範圍,當你的血液在檢測時這一項顯示超過或者降低,在報告上就會出現↑↓,有的人超標或者降低的值就只多(少)一點點都沒有大礙。

但是,如果已經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就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提示。其實血常規報告只要看懂這3類資料就夠了!

第一類:紅細胞和(或)血紅蛋白

增多參考值:

成年男性紅細胞>6。0x10^12/L 血紅蛋白>170g/L

成年女性紅細胞>5。5x10^12/L 血紅蛋白>160g/L

1、紅細胞和(或)血紅蛋白增多↑

① 相對性增多,說明血容量減少,在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況時會有。

② 絕對性增多,臨床上稱為紅細胞增多症,按發病原因又可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其中繼發性是血液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多導致的,跟心、肺疾病,或某些腫瘤、腎臟疾病有關係。如果是原發性紅細胞增多,則是血液腫瘤的一種表現。

2、紅細胞和(或)血紅蛋白減少↓

① 生理性減少,嬰幼兒及15歲以下的兒童(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約10%~20%);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女性在妊娠中、晚期血漿容量明顯增多,血液被稀釋。這些都是正常情況,不消太擔心!

② 病理性減少,因為生病而導致貧血,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貧血的原因。

第二類:白細胞的數量

增多:成人白細胞總數>10x10^9/L

減少:成人白細胞總數<4x10^9/L

在血常規報告中,白細胞那一坨底下有好幾個資料,但因白細胞總數的增多或減少主要受中性粒細胞以及淋巴細胞數量的影響,所以這一塊主要關注“中性粒細胞數量”和“淋巴細胞數量”這兩個數值就行了。

中性粒細胞

1、中性粒細胞增多↑

同樣有生理性增多和病理性增多兩種情況。其中生理性增多是正常的,比如,中性粒細胞下午就比早上數量要多,在妊娠後期及分娩時、劇烈運動或勞動後、飽餐或淋浴後、高溫或者特別冷的時候,都可以讓中性粒細胞短暫升高。

但病理性增多就比較麻煩了,在急性感染、嚴重的組織損傷及大量血細胞破壞、腫瘤等情況下,會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

另外,抽菸的人和肥胖的人都會有輕度的中性粒細胞增多。

2、中性粒細胞減少(<2.0x10^9/L)↓

感染、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產生自身抗體導致中性粒細胞及白細胞減少。

此外 ,X線、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苯、鉛、汞等化學物質,以及氯黴素、磺胺類藥、抗腫瘤藥、抗糖尿病及抗甲狀腺藥物等都可能引起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這也是為什麼醫生會讓一些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定期複查血常規。

淋巴細胞

1、淋巴細胞增多↑

①感染性疾病:主要為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腺病毒等感染,以及百日咳桿菌、結核分枝桿菌、布魯菌、梅毒螺旋體、弓形體等的感染。

②血液系統腫瘤:原發性骨髓疾病包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毛細胞白血病,部分淋巴瘤也可出現淋巴細胞增多。

③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

④移植排斥反應:見於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或移植物抗宿主病。

⑤艾滋病毒感染、吸菸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也可引起反應性淋巴細胞增多。

2、淋巴細胞減少↓

淋巴細胞減少主要見於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烷化劑、抗淋巴細胞球蛋白等的治療以及放射線損傷、T淋巴細胞免疫缺陷病、丙種球蛋白缺乏症(B淋巴細胞免疫缺陷)等情況。

第三類、血小板的數量

血小板增多有發生血栓的風險,而血小板減少則有出血的風險,建議大家好生學習一下這一塊的內容,因為血小板數量的變化隨時可能要命!

1、血小板增多(>400x10^9/L)↑

原發性增多見於血液系統疾病骨髓增殖性腫瘤,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早期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等。而反應性增多則可能跟急性感染、炎症和缺鐵性貧血等原因有關係。

2、血小板減少 (<100x10^9/L)↓

①血小板的生成障礙,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感染、藥物性抑制、放射性損傷等。

②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增多:上呼吸道感染、系統性紅斑狼瘡、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等。

③血小板分佈異常,血液被稀釋(輸入大量庫存血或大量血漿)等。

注意:

當血小板計數≥1000。0×10^9/L,或者血小板計數≤30。0×10^9/L時,必須馬上去醫院急診科,否則可能丟命哦!當然,一般情況下,醫院檢驗科在篩查到該類危險的檢驗報告時,也會主動聯絡患者請他趕緊來醫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