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鄉人曹劌與肉食者曹劌

  • 由 文化視域 發表于 綜合
  • 2022-01-08
簡介二魯莊公二十三年,曹劌再次出現在《左傳》中,此時的他已位列“肉食者”,出場的原因是“諫莊公如齊觀社”,勸諫魯莊公別去齊國觀看社祭

未能遠謀的遠是什麼意思

曹劌在《左傳》中出現兩次,兩次都與魯莊公有關、與齊國有關。

第一次是在魯莊公十年春的“長勺之戰”。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次亮相。

曹劌是周文王六子曹叔振鐸的後人,魯國始君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個兒子,曹劌和魯莊公說起來都出自文王一脈,當然此時二人的血緣關係已遠--當年胡蘭成吹捧張愛玲承自重外祖父李鴻章的“貴族血液”,文人潘柳黛嘲諷道:這種關係就像太平洋上淹死一隻雞,吃黃浦江水的上海人卻自稱喝到了雞湯一樣。曹劌和魯莊公的關係比潘柳黛口中的雞湯還要淡,但這是曹劌能拿到拜見魯莊公的通行證的關鍵因素。

此時的曹劌,不是“肉食者”,但也不算平民。應該還是統治階級的一部分。他居住在鄉--鄉,與現在鄉村、鄉鎮不同,是周代各國國都和近郊設立的行政區域單位。春秋時期,鄉中所居住的人,屬於士的基層。與平民階層和奴隸階層不同,這些人對於國家大事有參政議政的權力。曾有學者打比方說,曹劌的身份類似於現在的全國人大代表。

鄉人曹劌與肉食者曹劌

曹劌要去拜見國君的訊息在鄉人中傳開。有人就說了:這是那些位高權重的人要考慮的事情,你又何必多管閒事呢?

曹劌一開口,說出了流傳後世的一句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齊國30萬大軍壓境,國難當頭。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其鄉人”相比,曹劌“不敢忘國憂”的擔當讓人感慨。

曹劌的戰鬥策略--那種打破戰爭規則,可一不可再,更不能持續的勝利是否稱得上勝利?我們在此不予置評。但他問詢魯莊公的“何以戰”,卻反映了戰前準備的必要和民本思想,值得稱道:

莊公:“衣食之類,不敢獨享,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會跟從您。”莊公:“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虛報,禱告一定反映真實情況。”曹劌:“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神明不會降福的。”莊公:“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必定根據實情來判斷。”曹劌:“這是盡了本職的一種表現,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仗。如果要作戰,請讓我跟著去。”

魯莊公13歲即位,此時不過20出頭。他在此前的乾時大戰吃了虧,此時一心要打敗舅舅姜小白,就接納了曹劌的建議--從此處也可看出,在他身邊可以為他出謀劃策的人並不多--最終以少勝多贏了齊國。

魯莊公二十三年,曹劌再次出現在《左傳》中,此時的他已位列“肉食者”,出場的原因是“諫莊公如齊觀社”,勸諫魯莊公別去齊國觀看社祭。

鄉人曹劌與肉食者曹劌

在當時,能不能吃肉、吃什麼肉,是身分的象徵。身分不是原罪,“肉食者”如果見識遠大,那就“不鄙”。

齊國舉辦社祭,莊公要去觀看。曹劌認為齊國廢棄始祖姜太公的法制,社祭不能正民,亦無以訓民,莊公去參觀,自降身份且不合禮義。再說了,國君的一舉一動都是要被記入史書的,記載不合法度的事,後世子孫會怎麼看?

據說齊國祭祀儀式上,頗多女巫“淫樂”之舞,又有說魯莊公此舉是為了看望未婚妻哀姜。《穀梁傳》就批評魯莊公:“觀,無事之辭也,以是為屍(視)女也。”如果這指控是真的,那麼曹劌僅從禮的角度來勸諫魯莊公,稱得上是比較含蓄的了。

魯莊公不是昏君,這從他以“莊”為諡號即可見一斑。但對於臣屬的勸諫,特別是和平時期的勸諫,魯莊公並不是一味聽從的。就像他少年時不聽臧僖伯的勸阻,執意去棠地觀看人們捕魚一樣,壯年的魯莊公執意去了齊國。

文中沒寫曹劌的反應。大約也是無奈的。但在野時不忘國憂,勇任國事,在朝時恪守職責,勸諫君主,沒有尸位素餐,作為魯國人,曹劌應該是無愧於心的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