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抵制過洋節?保護民族節日,我們到底應該做點什麼

  • 由 耐買 發表于 綜合
  • 2022-01-07
簡介但是絕大多數中國傳統節日,在文化推廣方面是缺乏的,大家沒有儀式感

個人筒介上該怎麼寫?

抵制過洋節?保護民族節日,我們到底應該做點什麼

一、過節,其實是個商業話題

在今天商業化的社會,任何節日本質上都是購物節和聚會節,而這兩點,都是會直接刺激消費的。能刺激到消費,商家就會特別積極地推廣,甚至從消費洗腦的角度,好像不過這個節,就不時髦,就落後,就被女朋友看不起了。所以這個節日最大的推手,不是老百姓,而是商家。只要商家能夠從這個節日中掙錢,管它什麼節,都一定會把它推起來。最典型的就是雙十一,這算什麼節?但是中國各大購物平臺,就硬生生把這個日子變成了購物節,甚至影響到海外。

過節就得用錢砸,老百姓用錢砸,商家更要用錢砸,只有用錢砸了,這個節才可能熱鬧。所以表面上看,這是個文化話題,實質上,它是個經濟話題。

但是吧,和西方節日相比,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刺激消費的功能上,能力真沒有那麼強。因為咱們國家是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咱們的傳統就是儘量不消費。所以呢,就出現了兩個極端,中國傳統節日中,能夠讓大家消費的節,一般還得過得比較熱鬧。比如說七夕節,比如說中秋節,比如說春節,這都是要消費的,就比較熱鬧;但是另一些傳統節日,消費比較少的,就不行。你比如清明節,老百姓能買什麼?商家怎麼得利?這就不行。再比如說中元節,也就是鬼節,老百姓能買什麼?端午節大多數人也就買個粽子。

但是西方節日不一樣,它有很強的消費屬性。聖誕就有聖誕老人聖誕樹相互送禮,全得花錢;情人節更不用說,什麼巧克力鮮花酒店,這一套下來,錢一花,哪個商家不高興?他當然要努力推廣了,還生怕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不過節,我掙誰錢去?

廣西融安教育局也好,咱們國家的有志之士也好,希望大家少過洋節,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蝕,這個我是支援的。但是怎麼才能做到?不能光靠呼籲,得想辦法建構中國本土的節日消費文化。你讓老百姓高高興興花錢,商家能掙到錢,這樣他們就投入大量資源推廣中國節日,這件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抵制過洋節?保護民族節日,我們到底應該做點什麼

二、大家真的在過洋節?

我們說過洋節,那什麼算洋節,這個洋怎麼定義?太寬泛了。有人說了,從西方來的節日,都算洋節。那這個範圍可大了。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什麼父親節,母親節,甚至元旦,這本質上都是洋節。但是我想這些節還是要過的。

真正的西方文化侵蝕,主要是聖誕節,萬聖節,聖瓦倫丁情人節,感恩節之類的。這主要也和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影響有關。抵禦資本主義腐朽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任務。而且非但我們要防止入侵,我們還要儘量文化輸出。其實中國的春節已經是輸出比較成功的了。

可是中國人所謂的過洋節,其實都是馬馬虎虎。只是玩而已,也算不上西方文化侵蝕得多成功。要知道外國人要正經過聖誕,起碼家裡的聖誕樹是標配。中國人誰家有聖誕樹?外國是一群人是在聖誕樹上又是掛燈又是掛糖,還在下面堆各種包裝好的小禮物。還得給孩子買聖誕襪子,大得狠,專門用來放禮物的。中國人呢,說起聖誕,恐怕大家只能記得白鬍子紅衣服的胖老頭吧。中國聖誕節流行吃蘋果,號稱“平安果”。公然互送伊甸園的禁果。大家能想到的,其實都是店家讓你買東西的商品吉祥物。

抵制過洋節?保護民族節日,我們到底應該做點什麼

三、打造民族文化影響力

事實上,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只要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實力達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它的文化就會有影響力。這個沒辦法,你穿的衣服,用的包包,戴的首飾,都是看有錢人用什麼,你就用什麼,這就是影響力。為什麼呢,將來中國產品要賣到世界許多國家,那企業就會想方設法地推廣,相應地就會出現許多中國文化類的影片、文字、圖片的輸出,它會慢慢地侵佔市場的心智,自然也讓市場上的當地民眾,對中國文化產生感情。

日本、韓國都是這麼幹的。大家知道的日本動漫,其實許多都跟日本兒童產品推廣有關係。比如中華小當家,就是那個乾脆面;阿童木背後就是卡西歐。只有商業利益,才會讓企業有動力去推廣文化類的東西,他們為了賣出產品,做出的推廣內容一定是全心全意盡善盡美的,最適合當地市場民眾的內心需求。讓企業做這個事,一方面呢,國家可以減少投資,只要引導就行了,另一方面,企業又是一榮百榮,中國文人強大了,所有中國企業都能在這裡面得利。

抵制過洋節?保護民族節日,我們到底應該做點什麼

四、不要堵塞,要疏導,復興中華文化影響力

我們自己的節日傳統文化,自己有沒有做出引導,讓老百姓形成文化?農曆年根本不擔心,國慶節不擔心,七夕節不擔心,因為這些節日已經形成了文化,這些節日都充滿了儀式感,就不用擔心會被外國文化侵蝕的問題。但是絕大多數中國傳統節日,在文化推廣方面是缺乏的,大家沒有儀式感。我們聽得太多的都是在傳統節日中,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許做,但是很少有人跟我說哪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是可以做的,企業也沒有興趣說,因為不能促銷;文化部門也不說,因為裡面有許多是舊封建的傳統,是需要破除的。大家聽了太多,這個不能做,不環保,那個不能做,太擾民,那個不能做,太迷信。這樣以來,大家對這些傳統節日只有興趣越來越少,最後就冷落了。

節日這東西,是得充滿儀式感,大家才能過得津津有味。咱們中國號稱禮儀之邦,這個禮就是儀式的意思。其實在這方面中國文化是很有優勢的。我們老祖宗給每個節日都留下了儀式性的東西,這些儀式本身背後的理由,可能是封建的,是迷信的,但它本身的確是吸引人的。我們可以在這些儀式中尋找新的意味,讓大家喜歡上它們。農曆年這個節日我們就做得很好,如果其它節日也這照這個學,我們還用擔心什麼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