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直擊深基坑施工要點,對工程要“知根知底”!

  • 由 樂建寶 發表于 綜合
  • 2022-01-05
簡介深基坑工程應進行水平和垂直位移監測,並確保開挖深度不超過7m的三級基坑,監測點間距不大於20m

剪力有正負號嗎

直擊深基坑施工要點,對工程要“知根知底”!

深基坑工程屬於危大工程,施工時應注意規避隔離風險,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做好相關監測工作。為了確保施工質量,應做好哪幾方面工作?

做好模擬分析,強化數值監測

1.建立計算模型

一般計算模型的建立,需要保持其基坑開挖深度與寬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其計算模型邊界範圍的寬度的取值一般為開挖深度的3~4倍。因此在確定基坑周圍邊界取值後,還要考慮到模型其對稱之後應該取1/2模型然後在進行計算,其模型的左右邊界應該應用法向約束,在底邊則應該使用固端約束的形式。

2.基坑圍護樁受力探討

基坑計算模型通常模擬工程在完成開挖一直到三層樓板澆築整個過程之後圍護樁其最終產生的的彎矩。一般可以透過剪力圖的實際變化曲線可以發現,在基坑最後的開挖面之上的剪力則是向負值的方向而逐漸提升。再開挖面之下則是向正值方向而不斷提升,那麼則就表示在開挖面之上樁受力一般主要可以分為的基坑外主動土壓力,在開挖面之下的則是基坑之內的被動土壓力。而在開挖面之上剪力圖則就會被3個集中荷載而將其分成4個負方向增加曲線之上,由上到下其1、2、3段的斜率會逐漸提升,則就表示主動土壓力會在素填土一直到粗砂層其地層範圍之內慢慢增加幅度。

3.基坑周圍地層受力探討

其基坑在開挖過程中會對周圍的地層造成影響,其產生的影響通常是從開挖一直到最終的開挖面。對這個過程進行詳細分析時要注意以下4部分內容。

(1)

最大主應力

,其會在基坑開挖面的之上以一個水平向的狀態而分佈,而在基坑開挖面之下的圍護樁腳之處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應力豎向偏轉。

(2)

最小主應力

,一般其的另一個高速變化點是樁腳的部分,在此處周圍一定範圍內,其最小應力通常會逐漸降低,且應力也會表現比較集中。

(3)

最大剪應力

,其另外兩個次一級集中部分一般是的淤泥砂層以及粗砂層之中的塑膠區分佈的地方,然而其數值總體來說比較小,通常會低於50kPa。

(4)

塑性區

,塑性區一般來說呈現的是區域性分佈,並不會出現較大範圍,進而就會導致出現塑性失穩以及流動的現象的出現。

一般可以透過地層水平方向的變形來進行分析,對於地層豎直方向變形問題,基坑開挖對於地面幾乎沒有附加沉降,其豎直方向出現的變形一般主要體現在其的坑底部。

直擊深基坑施工要點,對工程要“知根知底”!

做好支護結構變形分析

在本基坑工程位移監測進行之時,可以將位移監測點佈置在深基坑工程各個分支護結構的頂端位置。

1.雙排樁支護頂部水平位移

根據雙排樁擋牆頂部水平位移變化曲線,確定三段基坑支護結構頂部水平的位移變化曲線,一般主要有北側雙排樁擋土牆最頂部水平變化曲線,其東側雙排樁擋牆頂部水平變形的曲線以及南側雙排樁擋牆頂部水平變化曲線。

2.雙排樁支護頂部豎向位移

依據位移的變化情況的位移曲線之間的對比可知,雙排樁擋牆頂部水平位移其變化值一般會比豎向唯一變化值要大得多,同水平位移的變化趨勢分析,就可以發現每一個電位彼此之間的支護結構其豎向位移相對來說總體而言較為穩定。

根據頂部各點豎向位移以及水平位移之間的對比,發現了曲線起伏的基本特點,可以發現其二者之間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則說明支護結構豎向變形產生的條件、影響因素同水平變形之間基本相同。

3.SMW 支護結構頂部位移變化

根據SMW其支護機構頂部位移的變化曲線,可以發現以下規律變化。通常來講,SMW其機構的頂部水平位移其可能會受到周圍剛度比較大的雙排樁結構的影響,距離雙排樁較為接近,其水平位移逐漸變小。同點位以及一些其他點位的位移大小變化可以得知SME擋牆支護結構其頂部位會在開挖深度逐漸減少的背景下而減少。

直擊深基坑施工要點,對工程要“知根知底”!

把握施工要點,強調施工安全

(1)基坑降水。施工降排水應連續進行,主體結構工程不具備抗浮條件時,不得停止降排水。應注意降水用電纜不得與井壁或其他尖利物磨擦。

(2)插打鋼板樁預防傾斜的措施。在插鋼板樁前,需在未插套的鎖口下端打入鐵楔或硬木楔,防止沉入時泥砂堵塞鎖口。在堅實土地帶插鋼板樁時,可將樁尖截成一定角度,利用其反力,使已傾斜的鋼板樁逐步恢復正常。鋼板樁鎖口漏水預防措施鋼板樁由於插打不當致使鎖口發生變形,出現滲漏。其補救措施是在漏水鎖口處的圍堰外側利用導管投撒細煤渣,煤渣沉至漏水高度處即可堵塞漏水。

(3)土方開挖安全控制要點。挖掘機挖土作業時,應待機身停穩後再挖土,當剷鬥未離開作業面時,不得作迴轉、行走等動作。迴轉制動時應使用迴轉制動器,不得用轉向離合器反轉制動。作業後,挖掘機不得停放在高邊坡附近和填方區,應停放在堅實、平坦、安全的地帶,將剷鬥收回平放在地面上,所有操縱桿臵於中位,關閉操縱室。

(4)深基坑支護要點。深基坑施工須解決地下水位,一般採用輕型井點抽水,使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1m以下。多臺挖土機之間間距應大於10m,挖土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在深基坑邊上側堆放材料及移動施工機械時,應與挖土邊緣保持一定距離,當土質良好時,應距離0。8m以外,高度不得超過1。5m。

(5)深基坑回填土要四周對稱回填,不能一邊填滿後延伸,並做好分層夯實。

(6)雨季施工,坑四周地面水必須設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及地面水流入深基坑,雨季開挖土方應在基坑標高以上留15~30cm泥土,待天晴後再開挖。

(7)基坑監測。監測點的佈置應滿足監控要求,從基坑邊緣以外1~2倍開挖深度範圍內需要保護物體均應作為監控物件。位移觀測基準點數量不少於兩點,且應設在影響範圍以外。深基坑工程應進行水平和垂直位移監測,並確保開挖深度不超過7m的三級基坑,監測點間距不大於20m;開挖深度超過7m的一、二級基坑,監測點間距不大於10m;每一典型坡段不少於3個監測點。同時水平位移監測應包括位移量、位移速率和方向。監測專案在基坑開挖前應測得初始值,且不應少於兩次。各項監測的時間間隔可根據施工程序確定。當變形超過有關標準或監測結果變化速率較大時,應加密觀測次數。當有事故徵兆時,應連續監測。深基坑工程進行水平和垂直位移監測應在施工前進行一次,施工期每天監測不少於一次;監測過程中發現監測物件變形發展較快則應增加監測次數。

直擊深基坑施工要點,對工程要“知根知底”!

嚴防支護結構變形,做好控制措施

對於基坑支護變形造成影響的因素分析之後,應該在基坑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依據場地的地質條件、水文環境以及基坑的特點等等來選擇合理的支護方案,同時還可以應用以下措施來控制基坑變形工作。

首先圍護牆其最小入土深度應該得到一定的保證,否則的話就會導致出現踢腳現象,同時造成支護結構位移的逐漸提升,然而在滿足最小入土深度的基礎上,可以在增加入土深度不會對效控制位移產生明顯的效果。

應該提升支護結構的剛度,進而就可以減少測向位移,但是應該注意其剛度度,過大的的話並沒有明顯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