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付費內推實習”的“潛規則”不該成為常態

  • 由 學車攻略分享 發表于 綜合
  • 2021-07-02
簡介付費內推模式的背後暗藏一定風險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位同學在與一家求職機構簽約前,中介說可以提供幾家頂尖諮詢公司的含金量比較高並且有留用機會的暑期實習崗位

內推的崗位一般都能過嗎

導讀

暑假是在校大學生實習高峰期,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往往一席難求。即便是名校的大學生也很難透過一己之力獲得高階金融單位的實習機會。

前段時日,有媒體曝光了“付費內推實習崗位”這一金融行業內部的“潛規則”並引發熱議。隨後,六大金融機構紛紛發表宣告,堅決抵制付費實習內推的行為。

“付費內推實習”的“潛規則”不該成為常態

是的!

你沒看錯!

實習錢少事多,

竟然要收!費!!

實習還要付費?不過是大學生掏錢

“付費內推實習”的“潛規則”不該成為常態

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比較普遍

任凱是北京大學金融專業的大三本科生,過去一年,他先後將簡歷投遞到近百家金融機構和諮詢公司,卻只收到了不到十家公司的回覆,除了只有一家規模較小且不知名的國內諮詢公司,其他均不符合任凱對於實習工作內容的預期。

“這樣的結果很難在日後的深造和求職申請中脫穎而出。”任凱說。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求職平臺的學員卻能斬獲不少一流金融投行和知名諮詢公司實習崗位。

一家求職平臺甚至在其微信公眾號上聲稱:“……已經佔領60%以上紐約和香港BB大行的核心部門,某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超過80%的中國學生是我們的得意門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求職平臺是透過內推的方式將學員送進金融機構實習。

內推,即內部推薦,是企業在招聘實習生或正式員工時,由公司內部人員直接向用人部門推薦應聘者的招聘方式,在提高用人部門招聘效率的同時,增加了應聘者被錄用的可能性。

“內推本應建立在能力認可基礎上,由正式員工或前任實習生推薦符合崗位要求的新實習生,但現在付費內推在金融圈很普遍。”任凱說。

據一些尋找實習崗位的學生介紹,付費內推有點像是灰色地帶。因為這些實習中介確實可以為求職者找到實習單位,但並非透過正規的路徑,而且越過實習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與實習單位內部的人員聯絡,透過內推的形式進入公司。

前些時間,被新聞媒體曝出的“付費實習”一事,令金融圈一片譁然。隨後,不僅涉事第三方平臺“金融小夥伴”發表了宣告,“躺槍”的多家金融機構也在第一時間表明態度,包括泰康資產、天弘基金、天風證券、華泰證券、興業證券、瑞銀集團六大機構均表示,堅決抵制付費實習內推的行為。

去年年底,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也曾稱,“不會在甄選過程中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也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機構對外提供有償的面試和工作計劃”。

“公司釋出的澄清只說明公司官方沒有合作,而沒有說明是否存在內部員工的私人行為。”任凱說。

付費實習費用太過昂貴

事實上,選擇付費內推的學生有不少。

曾在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的劉雯對記者說,與她同期的很多實習生都是透過內推的方式進入公司的。“

入職的時候人力資源主管向每個實習生詢問‘推薦人’,但是很多人根本都不認識他們的‘推薦人’”。

“現在很難找到合適的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機會,對於家境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如果只要付一些錢就可以得到一個實習機會,何樂而不為呢?”對於身邊選擇“付費實習”的同學,任凱表示理解。

不過,任凱也表達了自己的疑慮,“

這些內推確實太貴了,而且價效比不高。

求職平臺提供的很多都是一些日常類的實習崗位,比如諮詢公司的兼職助理(PTA),很少有暑期或寒假實習,但是一般只有暑期或寒假的實習才會有留用的機會”。

準備回國就業的留學生許晶告訴記者,她曾多次收到相關機構的推介電話。

“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會考慮找中介機構購買內推。”許晶說,之前聯絡過她的一箇中介機構聲稱3萬元可以獲得某知名企業的內推名額和相關求職課程培訓。如果不放心,還可以選擇5萬元的方案,服務內容與3萬元的方案一致,但是如果內推不成功,將退回一部分費用補償。

“付費實習”這塊蛋糕不止被求職平臺覬覦,一些留學中介也開始涉足。

肖博就讀於北京一所“985”高校,目前他正準備申請美國的研究生專案。經過對自身背景的預估和專業競爭力的考慮,他選擇了一家高端出國留學中介,對方承諾提供實習offer、國外暑期學校的機會和兩封推薦信,費用是18萬元。

記者經過進一步採訪發現,中介平臺的“付費內推”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透過推出與實習相關的培訓套餐,收取自千元到萬元不等的費用;另一類是利用求職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提供付費的實習招聘資訊,這種方式類似於花錢買一份人際關係,並用於實習內推。

以一家求職平臺推出的實習計劃為例,有償提供是實習內推和留用機會,並在其微信公眾號中明確提出“單一崗位單一定價,價格不等”,同時承諾“意外失敗,全額退款”。該專案介紹中羅列的實習職位不僅包括大型企業投行部、知名諮詢公司等現場實習崗位,還包括國際知名投行在內的遠端實習崗位。

記者還了解到,加入上述計劃需要與該平臺的工作人員和“導師”交流溝通後簽署相應的實習推薦電子協議書,並在推薦流程開始前支付30%的費用,待求職者成功入職後,支付尾款。

另一家求職平臺更是直接對培訓套餐明碼標價。該平臺同樣提出了“無offer不收費原則”,提供職業評估、面試輔導、線上學習、定向崗位匹配等服務專案。其中,幾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價格最低,6000元到21000元不等;法律行業的價格最高,9000元到29000元不等,成功入職後的實際支付金額視具體公司的等級和知名度確定。

記者又以在校大學生的身份諮詢行業內幾家規模較大的留學中介,客服人員均稱,可以提供針對學員的實習內推機會。

以某留學機構為例,此類留學中介不僅為學員提供實習尋找和麵試的培訓,同時也透過自身資源為學員提供名企實習的內推機會。要想成為該留學機構的學員,則必須參加留學申請的專案套餐,價格從20000元到60000元不等。

付費內推崗位與承諾有出入

儘管捲入這場風波的部分金融機構已經作出澄清並與中介平臺劃清界限,但付費實習卻未偃旗息鼓。

任凱關注了大量求職平臺的微信公眾號,其中大多數都是透過朋友圈裡轉發的推送文章瞭解到的。

“中介平臺會有各種功能性實習群,進入實習群是有條件的,需要轉發中介平臺的微信推送到朋友圈或是兩百人以上的大群,並附上中介指定的宣傳語。”任凱說,“這些實習群的質量參差不齊,但是提供的實習資訊和內推機會很少有知名金融機構的。”

記者加入幾家中介平臺的實習群后發現,群內的中介工作人員會定期在群裡釋出實習內推資訊,僅有少部分包含了企業的招聘郵箱。對於知名機構的實習內推,中介公司則隱去了企業的郵箱,或是隻留下中介機構的郵箱。也就是說,求職者很難直接向招聘單位投遞簡歷,必須透過中介平臺付費購買實習機會。

“很多金融機構和諮詢公司都是專案制,專案經理可以透過內推的方式越過人力資源部門直接招實習生,也就是避開了正規的招聘流程。只要專案經理和中介平臺搭上線,就可以獲得所謂的‘內推機會’,中介平臺再將這些‘內推’賣出去。”任凱說。

付費內推模式的背後暗藏一定風險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位同學在與一家求職機構簽約前,中介說可以提供幾家頂尖諮詢公司的含金量比較高並且有留用機會的暑期實習崗位。該同學最初只是交了訂金(尾款是根據申請結果支付)。後來中介要了簡歷後,就開始變得不是很積極。最後的結果是中介給了兩個選擇:要麼退款;要麼給其他諮詢公司含金量低一些並且沒有留用機會的實習崗位,並交付尾款。但是因為同學確實很著急要實習,只能選後一個選項。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告訴記者,“有留用機會的暑期實習崗位一般是一個正式的招聘計劃,金融機構會從中選拔應屆畢業生留用,這種機會一般不是花錢能夠買到的”。(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一切都應建立在真實、公平的基礎之上

對“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當警惕其在破壞職場公平、危害學生權益方面存在的問題。在確保真實、公平的前提下,透過疏堵結合的治理手段,讓“付費內推”成為學生實習的有益補充,則善莫大焉。

首先,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卻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

其次,不能因為“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有利可圖,用人單位就與中介機構沆瀣一氣,將實習崗位囤積居奇,變為謀取不當利益的手段。“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只能作為正常實習生招聘的一種補充,不該成為常態。

對於“付費內推實習崗位”可能破壞職場公平、侵害在校大學生權益的隱憂,相關的職能部門應未雨綢繆,加強監管,依照《勞動合同法》《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嚴打變味的“付費內推”服務。而作為準求職者的在校大學生,也要提升甄別能力、法律素養和維權能力,避免“人財兩空”的結局。

加強監管力度是“堵”,而“疏”則要求勞動保障部門、高校等組織機構,為學生實習創造良好的環境。當下,高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對學生就業關注很多,包括提供就業指導、維權救濟等,但對於幫助學生實習方面,也應出臺具體舉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