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 由 霍妮心理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18
簡介家庭氛圍不僅會影響醫護人員的醫患關係及其認知情緒調節方式,還會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投入有較大影響

搶救病人轉歸情況怎麼寫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隨著科技不斷髮展,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不斷增高,對醫護人員也更責備求全,由此引發的醫患糾紛逐年上漲。在發生傷醫事件時,超

40%

的醫院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不做任何表示。

在對傷醫事件的處理上,近八成醫務人員表示需要醫院提供人身安全保障,超七成需要相關法律支援服務,近五成醫護人員要求提供心理諮詢,近七成醫師表示不願讓子女再進入醫療服務行業。

這些資料均表明我國醫患關係緊張、醫患矛盾突出,醫護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脅。醫護人員作為生命的拯救者,社會對其賦予極高的期望,加上我國醫療資源仍相對緊缺,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超重。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在對醫師工作壓力的調查中發現,工作任務、患者期待、醫患關係、行業競爭四個方面是最主要的壓力源,其中選擇工作量特別大的高達

76。50%

,因患者期望太高造成壓力的佔

72。71%

,醫療糾紛和傷醫事件分別佔

71。76%

69。6%

可以看出,一方面醫護人員承擔著高負荷高要求高運轉的工作任務,另一方面還得面對緊張、複雜,甚至存在生命威脅的醫患關係。為進一步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緩解醫患矛盾,政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國家已經在努力改善醫患關係,力求公正公平的處理醫療糾紛,但作為醫護人員自身該如何應對日趨緊張的醫患關係,如何調節自身情緒以避免醫療糾紛等負性事件對工作造成重大影響,仍缺少良好的解答。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醫患矛盾的惡化升級不僅會阻礙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更會影響社會治安的穩定

尋求改善醫患關係的和諧之道已經迫在眉睫。

研究的

現實意義

(1)

有利於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緩解醫患矛盾

醫患關係是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人際關係,在實際工作中難免會有醫患矛盾和醫患糾紛的產生。本研究致力於從情緒調節入手,給醫護人員提供科學有效的情緒調節方式,以便醫護人員更從容地面對緊張的醫患關係,更恰當地處理醫患矛盾和醫患糾紛。

(2)

有利於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狀況

從量上來看,我國醫療資源較很多發達國家還相對充沛,但我國是個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大,人均醫療資源仍十分緊缺。醫護人員作為醫療機構最重要的醫療資源,其工作投入狀況直接影響醫療的治療效果,關係著患者的生命安危。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每個人一生從呱呱落地到曲終人散都要經歷生老病死,都會到醫院尋求治療,醫護人員作為疾病的診療主導者,其工作狀態對治療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本研究以積極視角考察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況,探究醫患關係和認知情緒調節方式對其工作投入的影響,以工作中最常見的醫患關係為切入點,從個體心理調節機制出發,尋求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狀況的途徑。

對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幾點建議

一、

醫護人員自身

研究發現,兒科醫護人員的醫患關係較其他科室要好。在醫院各科室中,可能只有兒科和產科能接觸到更多的積極事物。

醫護人員因其工作的特殊性,長期面對疾病、疼痛、折磨甚至是死亡,難免會變得冷漠、麻木。這不僅影響醫護人員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良好醫患關係的建立。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醫護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共情能力,提高自身的同理心。這就提示我們,在工作中可以採取輪崗形式,讓不同科室醫護人員都有機會接觸積極向上的事物,喚醒對生命和活力的嚮往。

有研究表明,透過角色扮演、心理劇等形式,讓醫護人員扮演患者或其家屬,學會換位思考,能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同理心。在實際工作中,應定期為醫護人員進行心理培訓以增強其共情能力,提高其同理心。

多使用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方式,及時緩解非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方式的負面影響。本研究發現,醫護人員在面對負性事件時,較多的採取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方式,較少採取非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方式。自我責難是醫護人員較常採用的一種認知情緒調節方式。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這一方面說明,醫護人員有較高的責任感和自我反思意識,但另一方面,自我責難作為一種非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方式,並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過度的自我責難有可能導致個體產生自卑、抑鬱等負性心態。

醫護人員在工作中面對負性事件時,首先應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客觀正確地看待問題,多運用理性分析調節方式瞭解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以避免下次發生同樣的問題。

其次,應克服盲目的情緒化反應,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對問題進行積極重新關注和積極重新評價。

問題既然已經產生,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在接受事實、調節情緒後應計劃怎樣合理高效的解決問題。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處理好家庭和工作的衝突,尤其是女性醫護人員。已婚醫護人員由於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獨立門戶開始當家做主,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和個人責任,也需要適應並扮演好新的角色。

對於已婚有子女的醫護人員應學會合理有效的分配個人時間和精力,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衝突。

二、

醫院管理方面

在關注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也關注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醫院不應只重視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和服務水平,也應當多關注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

在發生負性事件時對醫護人員的消極情緒及時進行疏導和調節,防止醫護人員帶著負面情緒進行工作影響治療效果,也容易引發與患者的衝突。

醫院可以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讓工齡較高、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多分享自己在面對負性事情時是如何調節情緒;定期邀請心理專家教授情緒調節的方法;也可配備心理宣洩室、音樂放鬆椅等裝置方便醫護人員自行合理進行情緒宣洩、情緒調節。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研究發現,編制內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度更高。一般而言,體制內員工的工資待遇會優於合同制員工,這其實是一種不公平現象。

編制內和編制外的員工做著同樣的工作,承擔著同樣多的任務量,卻享受著不同的待遇,容易造成員工心理不平衡,進而影響工作投入。

醫院在管理醫護人員時,應儘量做到同工同酬,減少不同聘用性質間的差距,降低其心理不平衡感。

三、

家庭方面

研究表明,家庭氛圍較好的醫護人員其醫患關係也較好,在遇到負性事件時也會更多的採用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方式,較少使用非適應性調節方式。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家庭氛圍不僅會影響醫護人員的醫患關係及其認知情緒調節方式,還會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投入有較大影響。家庭作為醫護人員最重要的社會支援,應充分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性質,體諒醫護工作的辛苦和艱辛,對其給予支援和理解。

研究表明,女性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家庭對其影響較大。當家庭氛圍和諧幸福時,女效能更好處理家庭和工作的衝突,享有更良好的醫患關係,在發生負性事件時也能更多呼叫適應性認知情緒調節方式,從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所以作為醫護人員的家人,應儘量為其創造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

四、

政府和大眾方面

我國醫療資源相對緊缺,資源分配不均,基礎資源遠沒達到國際標準水平,不僅造成老百姓看病難、一號難求的窘境,也使得醫護人員不堪重負。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國家應加大醫療資源投入,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對偏遠地區應保障其基礎醫療,配備基礎設施。醫患矛盾中最難處理的是醫患糾紛,醫患糾紛的關鍵點在於對醫療事故的責任歸咎。

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標準化的法律程式,讓當事人用法律思維、法律方法去解決醫患糾紛,而非以醫鬧形式危害社會。

不少研究發現,醫患關係雖相對緊張,但遠沒有大眾傳媒所傳達的那麼緊張。大眾傳媒作為人們瞭解事情的重要渠道,在傳播社會實事時應尊重客觀事實,不能只為博取點選量而肆意添枝加葉,讓人們形成醫護人員的消極刻板印象。

提高醫護人員情緒調節能力,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投入的對策研究

苗莉的研究表明已經證實醫生的刻板印象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醫患關係的評價。這提示我們,大眾媒體在報道事件時,應做到客觀公正,報道用語應準確化、人性化,對於正面向上的事件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引導輿論超著健康、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