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智慧汽車時代,車企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

  • 由 新京報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02
簡介百度集團副總裁、智慧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則指出,智慧駕駛目前“B熱C冷”,主要原因是多數車企傳統的以硬體為主的思路導致了當前產品並沒有帶給消費者好的體驗和切實的獲得感,使得消費者在智慧化上的獲得感不強

兀型人才中兀字如何讀

隨著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車企如何佈局智慧汽車領域,如何構造智慧汽車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熱議話題。

以“全球視角下的智慧汽車發展之路”為主題的全球智慧汽車產業峰會(GIV2022)於12月16日-17日在合肥召開。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峰會上表示,“

我們已經在汽車電動化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由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前景已經展現,網聯化、智慧化涉及的技術和產業恰恰是我國近年來發展狀況良好的領域。上半場的成功為我們打贏下半場提供了經驗,使我們更有底氣。智慧化的下半場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我想我們能夠成功,也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提出,汽車智慧化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系統的角度來謀劃如何推進智慧汽車的發展。智慧汽車的價值鏈、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構,我國在一些環節依然面臨著“卡脖子”的問題,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智慧汽車發展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必須把未來的汽車放在一個更大的範疇,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前瞻的規劃、更加系統的頂層設計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樣才能把穩方向、穩步前行。

智慧化是“下半場”競爭關鍵

藉助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東風,我國智慧網聯汽車快速增長。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達到228萬輛,市場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

“得益於智慧化、網聯化的資訊科技不斷突破、政府統籌協調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智慧汽車產業的法規體系不斷完善等,預計在L4階段我國將會趕超歐美,到2025年,中國市場的智慧汽車總量將會引領全球。”江汽集團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明表示。

他透露,江汽集團正在大力推進新能源智慧化戰略,與國內高校、研究所、企業等開展了智慧汽車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以及應用,加速鞏固新能源產業鏈核心資源,以及在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強化專案的投資孵化等。

“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整個行業從原來單一的產品效能競爭會升級到產品+生態+科技+成本的競爭,這是未來的競爭態勢。”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忠民認為,儘管在高速、城市快速路、無人泊車等場景實現了L2和L2+智慧輔助駕駛,但目前自動駕駛仍處於初級階段,需要進行L3以上的自動駕駛二次革命。在智慧電動車的第二次革命中,廣汽埃安始終聚焦EV、HEV發展路線。

不過,與上述全面推進智慧化技術的企業不同,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琅則表示,奇瑞則按照“全棧可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路佈局。“奇瑞還是需要按照產業分工、全球協作的方式來推進,我們並不推薦全棧自研。”王琅稱,“打造使用者價值始終是奇瑞最核心的任務。”

產業發展仍面臨晶片等“卡脖子”問題

汽車智慧化的快速發展推動汽車晶片需求量快速增長。

“從燃油車300-500個晶片增加到輔助駕駛汽車的1000多個

晶片

,再到L4級自動駕駛汽車單車使用超3000個晶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汽車晶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90億美元,數量將達到1000億-1200億個/年。汽車晶片的需求越來越大,缺口也越來越大。

他指出,現在以及未來,全球各個主要經濟體圍繞著晶片的競爭已經成為國際技術競爭的核心,改變現有的晶片競爭格局確實面臨著巨大的難度。

“邁過晶片這道坎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張永偉指出,行業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中國汽車晶片高度依賴進口,擺脫進口依賴是目前的當務之急。與此同時,還存在國內汽車晶片全產業鏈面臨短板、汽車芯片面臨嚴格的檢測認證和人才短缺等挑戰。

如何進一步推動汽車晶片的發展?張永偉認為,要加強全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技術提升,建設汽車晶片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加快國產晶片上車應用、推進行業整合,完善晶片產線和產能佈局,支援多元商業模式等。

汽車智慧革命需協同創新

從過去典型的機械產品延伸到集傳統汽車製造、新能源動力系統、智慧科技創新於一身的數字化產品,智慧汽車正在深刻改變傳統汽車的屬性與定義。智慧汽車產業鏈的繁複程度、跨領域融合度、智慧化高度前所未有,

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OO、智慧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認為,智慧駕駛

最難的是大量長尾難點場景

的突破,這需要強大的軟體演算法能力和海量的測試驗證積累。他呼籲共建自主創新的智慧駕駛技術體系。

百度集團副總裁、智慧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則指出,

智慧駕駛目前“B熱C冷”,主要原因是多數車企傳統的以硬體為主的思路導致了當前產品並沒有帶給消費者好的體驗和切實的獲得感,使得消費者在智慧化上的獲得感不強。車企智慧化領先,要給消費者提供有獲得感的智慧化體驗和新型專業本土的Tier1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係是最可行的道路。

“過去車企抓住電動化轉型,實現了超越式快速發展。而汽車智慧化才剛剛開始,相信未來幾年也一定會有一些車企能夠抓住這個機會獲得超越式的快速發展,使用者體驗將重塑汽車品牌的競爭力,而智慧化決定了使用者體驗的天花板,將成為汽車品牌差異化的重要因素,車企智慧化一定要關注使用者體驗,關注使用者的真實獲得感。”儲瑞松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編輯 李錚 校對 劉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