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解讀溫州龍港大部制改革2.0,模組化究竟帶來什麼變化?

  •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綜合
  • 2022-11-28
簡介農業農村局原來8個科室,2個下屬單位,直接劃分成了27個模組

模組科是做什麼的

解讀溫州龍港大部制改革2.0,模組化究竟帶來什麼變化?

龍港新型城鎮化改革已兩週年。經過前期的探索,“大部制、扁平化”都有了2。0版,分別是大科室模組化和社群聯合黨委。

社群聯合黨委已經做過解讀,今天我們來說說更抽象的模組化。很多人覺得,模組和科室好像沒什麼不同,改個名字,換湯不換藥。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改?

龍港的大部制改革,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沒有經驗可借鑑。撤鎮設市之初,把幾個局的職能機械合併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大部門。龍港的部門不多,才15個,但大部門不少。經濟發展局對應經濟口的8個局,社會事業局則統領民生口。

大部門成立了,科室怎麼分呢?這個簡單,大致什麼科對應上級什麼局,比如經信科對接經信局。

大部制改革初期,這樣的組合保持了機構的穩定,起到了過渡作用。但缺少梳理重組。

大部門始終是個奇怪的混合體,內部各顧各。就像拉郎配,畢竟沒有真愛,強扭的瓜不甜。久而久之,弊端出現了,機構鬆散、職能重疊。

以經濟發展局投資審批科為例,除了審批、執法職能,還有投資專案立項、能源管理、散裝水泥管理等職能,涉及4個部門,6個科室。

解讀溫州龍港大部制改革2.0,模組化究竟帶來什麼變化?

怎麼改?

改的方向,一是減少各科室職能的交叉和重疊,做減法;二是合併同類項,做加法。按“服務物件歸屬”劃分為若干個模組,有共同興趣,共同語言,來一場自由戀愛。

科室重新大洗牌。經濟發展局原來12個科室,2個下屬單位,劃分成11個模組,43個業務組。農業農村局原來8個科室,2個下屬單位,直接劃分成了27個模組。

也許有人會問,科室的數量變了,職能調整了,不就是成立新的科室嗎?為什麼要叫模組,僅僅是趕時髦?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解釋下什麼是模組。

模組是來自軟體系統裡的概念。每個模組相對獨立,執行各自的功能,同時又構成了整個系統,完成整個系統的功能。

如果這樣不好理解,可以用蓋房子來比喻。傳統的建築結構有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這兩種結構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是固定的,建好了就不能改變,變了會影響整體的穩定性。而裝配式建築代表了目前的發展方向,裝配式建築的每個元件可以用在任何適合的地方,建築效率高,穩定性強。

人隨事轉,“跨科室”組合便是模組化改革最大的特點。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

解讀溫州龍港大部制改革2.0,模組化究竟帶來什麼變化?

好處在哪?

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模組化的第一大好處,便是更專業。比如,經濟發展局的產業發展模組專門對接322家規上工業企業,服務企業的全生命週期。接觸的時間長了,才能真正瞭解企業所需。

在龍港市農業農村局,設定了27個模組,相應地要有27個模組長。模組化的效果,相當於農業農村局的科室負責人從10名增加到了27名。這樣不僅解決了“一對多”的向上對接難題,26個社群聯合黨委也夠分了。

不過,原來的科長倒是不夠分了。怎麼辦?那就讓普通辦事員來當。同樣是模組長,有的是科長,有的是辦事員。如此一來,辦事員有積極性了,科長有壓力了,工作效率提升了。

這和社群聯合黨委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知道,社群聯合黨委書記有正科、副科領導幹部,也有社群書記擔任。崗位不和身份、職級掛鉤,充分授權,多元共治,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我想這正是龍港改革的魅力所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