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武術
  • 2022-06-12
簡介正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展出的“恰同學少年——校徽上的大學記憶”猶如一次朝氣蓬勃、壯志凌雲的“青春號”大學之旅,600平方米的展廳把近兩千枚校徽串聯起來,帶您體驗這段以校徽為帆的旅程

學校校旗一般用什麼圖案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一枚小小的校徽,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大學記憶,你還記得母校的校徽長什麼樣嗎?

正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展出的“恰同學少年——校徽上的大學記憶”猶如一次朝氣蓬勃、壯志凌雲的“青春號”大學之旅,600平方米的展廳把近兩千枚校徽串聯起來,帶您體驗這段以校徽為帆的旅程。

這是國內首個以校徽和大學園林為載體、展現大學百年發展史的主題展覽。12月15日前,市民可以到園博館重溫您的校園記憶,感受中國百年大學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

現場

校徽化身“會說話的講解員”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伴隨著耳熟能詳的校園歌曲《同桌的你》走入展廳,一張巨幅海報映入眼簾,畫面中迎面走來5位女孩,她們穿著校服、拿著書本,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是1983年電影《女大學生宿舍》的海報,我們挑選了很久,它反映的就是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活,契合我們展覽的基調。”中國園林博物館展陳開放部部長谷媛介紹。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記者注意到,展覽以“徽”字為連線點,共分為徽源、徽印、徽黌、徽憶四個部分。甄選出的近兩千枚校徽彷彿化身“會說話的講解員”,讓觀眾展中“見物”,飽覽百年來中國大學發展的非凡程序。

這些展品包括清末京師大學堂、地方學堂校徽和其它體育類、獎章類徽章及記錄中國百年重要歷史程序的徽章。此外,觀眾還可以看到證章式樣、紀念式樣、牌匾式樣的多種校徽,與校徽有關的畢業年刊、課堂筆記等資料以及校園生活用品。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比如搪瓷茶缸、行李籤等老物件,也許能一下將您拉回上世紀的大學生活。當時,不少學生的入學必備裝備就是印著學校名字的搪瓷臉盆、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缸子。”谷媛解釋,“新生未到,行李先行,每所學校的行李籤大多需要學生填上姓名、院系專業,貼在行李箱上郵寄到學校。”

校徽和園林博物館有什麼關係?也許不少來參觀的觀眾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其實,隨著現代學校的創設,就出現了校園這一新的園林型別。校園園林的發展和大學的時代變遷一脈相承,其發展軌跡也透過校徽形態得以充分呈現。”谷媛解釋。在“徽黌”這一篇章中,就展現了中國大學承襲中國古典園林之風,加以中西合璧、自成一格的校園景觀。

觀展

名家操刀 部分校徽珍品首次亮相

此次展出的校徽有的是文物珍品,不少還是首次展出,比如京師大學堂獎章、京師譯學館獎章以及西南聯合大學校徽。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這是京師大學堂1906年第二屆體育運動會的獎章,斑駁的表面可見它的年代久遠。主圖案為二龍戲珠,兩條龍靈動、對稱、大氣,背面還記錄了時間和製造工廠,材質為銅質琺琅,還運用了中國傳統的景泰藍工藝。”谷媛介紹,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它的建立標誌著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新起點,來觀展的觀眾從此章可以一睹清代校徽的風采。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現在能考證出設計者的校徽並不多,名家操刀的校徽價值自然就高,比如此次展出的北京大學校徽,它的設計者是魯迅。1917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請魯迅先生設計校徽。

“魯迅先生除了是個文學大家,還有不俗的美術功底,不負所托,在1917年8月7日便將設計好的校徽寄給了蔡元培,並得到他的認可。而這段歷史也在此次展出的《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三冊》中得到印證。”谷媛介紹。

這枚校徽有不少傳統元素,比如篆書、瓦當樣式。其設計主要參考了中國園林元素中的瓦當形象,其中的“北大”兩個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揹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寓有北大以人為本、開啟民智、培育棟樑之意。

另外,武漢大學校徽的設計者也是名家。

1928年9月,國立武漢大學聘請聞一多為文學院首任院長,並主持設計武大校徽,聞一多一共設計了三種:一為篆體“國立武漢大學”,自右至左橫書;二為證章式吊掛校徽,縱向書寫變體“武大”二字;三為多稜角加變體“武大”二字旗幟式樣校徽。

別針和吊掛兩款後來多被使用,此次展出的也是這兩種校徽。

亮點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徽:戰火中三所高校共克時艱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這枚校徽系首次公開亮相。它是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自治會組織徵集,學生自主設計和製作。從1927年到1945年,中國的高校形成國立(省立)大學、私立大學(包括教會大學)並存之勢。抗戰期間,中國高校不僅沒被戰火摧毀,反而發展壯大。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短短的8年時間裡培養了3000多名大學生,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廣大大學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為抗戰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校徽的輪廓是等邊三角形,上面寫了“聯大”二字,圖案中的三個小角組成了一個大三角,三個小角分別是清華、南開的校色青蓮紫以及北大的校色黑色,三角形的穩固性和銳利的邊角則代表了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寓意三校精誠團結、共克時艱,校徽背後還印有學生的學號。

中國人民大學校徽:開啟橫向校徽樣式“先河”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進入一個新歷史時期。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此次展覽中還有一件展品,就是1952年教育部提出的《關於各級學校校旗、證章式樣的原則規定》,也是從那之後,校徽脫離了圓形、方形、多角形狀等,統一採用橫向校徽樣式。這枚人大校徽就是長條狀,這種式樣的校徽就此延續下來。

新中國首批大學生名單:6萬多名學生姓名登上報紙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展覽的入口處,有一排展示牆,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1952年185所高校招錄的6萬多名學生的姓名。當年8月,我國舉辦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為新中國的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而這份名單當時就發表在當年的《光明日報》上,紙質名單原件此次也在展廳裡展出。

“當時考上大學是要登報紙的,而且我國實行以全國大行政區範圍內的統一招生方式,分為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等。也是從1952年開始,全國統一高考制度正式形成,進入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錄取的高考新時代,這種招考制度持續下來。”

記者注意到,這份名單上有許多熟悉的名字,比如北京航空工業學院(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一級本科生,就走出了6位院士,其中包括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王永志、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等老一輩科學家。

展示牆的名單上還有一個二維碼,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是新中國首次統一高考入校生,都可以掃描二維碼上傳、分享相關資訊。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展出時間

持續至12月15日

展出地點

中國園林博物館三號臨展廳

票價

免費;觀眾需提前透過中國園林博物館公眾號實名預約。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 吳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