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它是拳術至高境界,“周身無處不彈簧”

  • 由 武術與搏擊 發表于 武術
  • 2021-06-06
簡介練周身彈簧勁,鼔蕩固然重要,隨機而發則更關鍵

彈抖勁厲害到什麼程度

周身無處不彈簧

周身無處不彈簧,拳術諺語。意為,渾身皆可發力,猶如彈簧,也稱為彈簧勁。彈簧有什麼?彈性。練拳,必須練出彈簧勁。這種勁,不唯太極拳獨有,但太極拳發力,尤為注重。彈簧勁,形如抖動,一抖即出,觸著即崩,猶如槍花錦簇。打起來,非常搶眼。為何練彈簧勁?為了達到周身無處不彈簧境界。不僅拳可攻人,周身各處,亦可攻人。都說,雙拳難敵四手。我說,周身皆可成拳。一拳兩手,不叫拳;三腳四腿,不為武。老話講,挨著何處,何處擊,周身無處不彈簧。鋪天蓋地,才是拳;四通八達,方為功。撲上去,別猶豫,上中下,三路並攻,一舉拿下。周身遍佈彈簧勁,不思而發,不慮而做。我為周身,周身為我。彈簧勁怎麼練?不能一上來就練抖發,這樣練不出來。抻筋拔骨,是基本功,不提了。周身無處不彈簧,重要的一步,就是練鼔蕩!何為鼔蕩?所謂,空山擂鼓,激盪其聲。鼔的是氣,蕩的是勁。打個比方,用麻袋罩住一個活物,掙扎欲脫出時的動態,類似鼔蕩。動的不是麻袋,是裡面。練拳,就練鼔蕩。來去自由,反覆磨蕩。

它是拳術至高境界,“周身無處不彈簧”

周身能做到,無處不彈簧,打拳,就要鼔蕩。從哪裡鼔蕩?就是脊柱。用筷子,攪和過芝麻醬吧,脊柱好比筷子,碗就好比體腔,脊柱攪動腔體,騰出內膜,方為鼔蕩真意。鼔蕩是,周身彈簧勁的根基。碎形結構,基礎也是鼔蕩。目的就一個,把全身練成無數彈簧。彈簧勁,出自抖脊,發力的根本所在。周身無處不彈簧,也叫觸點反彈。彈簧勁,是掤勁的極變。要發勁,就要崩彈。要化勁,就要沾粘。松是什麼?不松何以崩彈。過手,間不容髮。沒有時間,失去空間,可照樣能發力。這就是,周身彈簧勁的目的。有目的,才會有結果。練周身彈簧勁,鼔蕩固然重要,隨機而發則更關鍵。彈簧勁,不是零斷勁。彈簧勁是活勁,零斷勁是絕勁。練拳不能大意,有時候要使些小性兒。拐彎抹角,勾槽覓縫兒的細活兒,得懂得二三;大刀闊斧,氣勢凌人的霸氣,也要曉得七八。古人是,事兒不做絕,但拳下難容。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都想笑傲江湖,可江湖只有一個,高手層出不窮,永遠沒有笑到最後之人。風起雲湧之中,必藏波譎雲詭。晴空萬里之間,也會旱地炸雷。陡然而發,只求剎那解決;出手無情,只因攻到極致。隨觸必彈,斷然不留後手;一線生機,它日豔陽高照。這正是,活者活,覺者覺,天地好似一大囊。人說,周身無處不彈簧;我說,人間難覓痴拳人。生為人傑,當自傲;死亦鬼雄,戰豐都。

掤勁如鼔, 闊背如虎

掤勁如鼔,太極第一大勁,堪稱主勁。為什麼不叫撐勁?撐是死的,掤是活的,活的東西都會伸縮,有彈性是掤勁的第一大特色。形雖相同,勁力有別。千萬不要把撐勁,當成掤勁。掤勁有個顯著特點,就是相當的沉!不沉不足以稱掤。撐是抵抗,掤是駕馭。擊鼓其鏜,又如錢投鼓,躍然聲鏗然。這是形容掤勁的彈性,如擊鼓時的鼓槌反彈力。練太極拳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彈性質量高不高。彈性怎麼練,慢練一定在架子當中,做出鬆緊來。快練一定要練彈抖勁,也就是發力。慢練質量,快練術用。猝然而至,是發力的特色。發突然之力,不見其形,方為彈抖。勁路一定要多變,不要只練一個形式發力,要每一手都能發。

闊背如虎,必須練拳之人,背部一定要雄厚有力,好似虎背。前胸好,不如後背闊,剛勁在後,柔勁在前。寒顫勁不是彈抖勁,寒顫勁是收合前臉兒,彈抖勁是發於脊柱。背如何練,一曰填海,二曰卸甲,三曰開肋,四曰拔脊,五曰,摺疊。做好這五點,背部必然大闊。不要認為是把背肌練發達了,練成鐵板一塊,也難看大用。闊背如虎,是要練撲的動態,不要直挺挺的打拳,虎最拿手的是什麼?就是撲,真正的高手,背部會開合,說隆就隆起來,說平就平下去,說是掤臂如鼔,何嘗不是闊背如虎呢?一體兩面,整體的看問題,抽象的去把握。太極拳追求三大拳相,皆出於天地萬物:一是,圓與螺旋,二是,水形與山勢,三是,變易與不易。人相,就是拳相。既不能盲人摸象,也不能刻舟求劍。求和,就要知道動靜之機在哪裡。求剛,就要知道柔歸何處。求快,也要看慢功夫練的到不到家,這就是太極拳,陰陽之道。

Top